-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松花江流域水循環水質監測站網設計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117403
- 條形碼:9787511117403 ; 978-7-5111-174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松花江流域水循環水質監測站網設計與實踐 本書特色
范曉娜、李云鵬、李環、朱景亮、陳姍姍編著的《松花江流域水循環水質監測站網設計與實踐》是一部論述流域二元水循環水質監測網設計的專著。本書基于松花江流域水的社會循環對自然循環所造成的沖擊和影響,以松花江流域水環境安全和生態安全為目標,在松花江流域水循環監測現狀調查基礎上,分析了松花江流域自然水循環和社會水循環現狀,闡述了松花江流域水循環水質監測站網分布狀況,優化了松花江流域自然與社會二元水循環水質監測網設計布局,并建立了二元水循環水質監測信息共享機制。 《松花江流域水循環水質監測站網設計與實踐》可供從事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領域的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者閱讀,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松花江流域水循環水質監測站網設計與實踐 內容簡介
范曉娜、李云鵬、李環、朱景亮、陳姍姍編著的《松花江流域水循環水質監測站網設計與實踐》旨在圍繞流域飲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為目標,著眼于流域整體水循環系統,在調查流域水循環現狀基礎上,通過系統分析流域水循環要素,劃分流域自然水循環和社會水循環單元,分別設計可滿足監測需要的自然水循環監測體系和社會水循環監測體系。通過自然水循環與社會水循環的二元耦合作用分析與設計,構建流域面向水質安全的水循環監測體系平臺,建立水循環監測信息共享機制,實現流域水循環監測斷面、監測項目、監測方法、監測手段、監測信息共享,為保障流域和區域水質安全提供技術支撐,滿足流域和區域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水功能區監測及管理、水質評價及預測的需要。
松花江流域水循環水質監測站網設計與實踐 目錄
1.1 水質監測基本概念
1.2 水質監測工作狀況
1.3 水質監測站網狀況
1.4 監測站網優化設計
第2章 水循環與水資源
2.1 水循環
2.2 水資源
2.3 水循環研究進展
第3章 松花江流域自然水循環狀況
3.1 自然地理
3.2 氣象水文
3.3 河流水系
3.4 水資源狀況
3.5 水環境狀況
第4章 松花江流域社會水循環狀況
4.1 社會經濟狀況
4.2 水資源利用狀況
4.3 廢(污)水排放狀況
4.4 取水排水影響分析
4.5 水污染與治理情況
第5章 水循環水質監測體系狀況分析
5.1 流域水質監測斷面布設狀況
5.2 河流基本監測斷面布設狀況
5.3 湖泊水庫監測斷面布設狀況
5.4 飲用水水源地監測斷面布設狀況
5.5 水功能區監測斷面布設狀況
第6章 水循環水質監測站網優化設計
6.1 自然水循環水質監測站網設計
6.2 社會水循環水質監測站網設計
第7章 水循環監測體系共享機制建設
7.1 水循環監測體系共享機制需求
7.2 水循環監測體系共享機制建設
7.3 水循環監測體系標準平臺建設
7.4 水循環監測技術共享平臺建設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水和廢水分析方法標準目錄
附錄二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附圖
附圖1 松花江流域水功能區劃監測斷面圖
附圖2 松花江流域省界水體監測斷面圖
附圖3 松花江流域飲用水水源地監測站點圖
附圖4 松花江流域重要湖泊、水庫監測點位圖
附圖5 松花江流域國控省控監測斷面圖
附圖6 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控制單元監測斷面圖
附圖7 松花江流域入河排污口分布圖
附圖8 松花江流域大型灌區分布示意圖
附圖9 1956—2006年第二松花江流域降水量等值線圖
附圖10 1956—2006年第二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百分率圖
附圖11 環境保護部門水質監測斷面布設分布圖
附圖12 水利部門水質監測斷面布設分布圖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