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經濟的轉折點-與東亞的比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756010
- 條形碼:9787509756010 ; 978-7-5097-560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經濟的轉折點-與東亞的比較 本書特色
本書匯集了日本著名經濟學家南亮進及多位中日韓著名經濟學家,通過使用更具說服力的經濟模型和分析方法,對日本、韓國及印度尼西亞“劉易斯轉折點”的大量數據進行了縝密細致的研究分析。書中提出的理論觀點及研究方法和論證過程非常有助于中國轉折點理論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對于面臨“劉易斯轉折點”的中國經濟,對于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調整及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對于中國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為發達經濟體等有著極其重要的借鑒意義。
中國經濟的轉折點-與東亞的比較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日本著名經濟學家南亮進及多位中日韓著名經濟學家,通過使用更具說服力的經濟模型和分析方法,對日本、韓國及印度尼西亞“劉易斯轉折點”的大量數據進行了縝密細致的研究分析。書中提出的理論觀點及研究方法和論證過程非常有助于中國轉折點理論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對于面臨“劉易斯轉折點”的中國經濟,對于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調整及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對于中國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為發達經濟體等有著極其重要的借鑒意義。
中國經濟的轉折點-與東亞的比較 目錄
**章 日本的轉折點:勞動力市場的根本性變化及其含義
引言
一 分析轉折點的方法
二 實際工資和工資差距
三 農業工資與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
四 結論及其含義
第二章 韓國勞動力市場的結構變化和轉折點
引言
一 勞動力吸納能力與農業勞動力的流出
二 制造業的實際工資和勞動力供給彈性
三 農業勞動力的邊際生產率
四 收入分配
五 結語
第三章 印度尼西亞農業的剩余勞動力與貧困家庭的分布
引言
一 農業工資率的變化
二 勞動的邊際生產率和工資率
三 農村經濟的變化
四 結論和今后的分析課題
第四章 中國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和劉易斯轉折點
引言
一 城鎮勞動力市場的變化情況
二 農業生產函數和剩余勞動力數量的估計
三 農業勞動力的流出和鄉鎮企業的雇用吸收力
四 結論和今后的課題
統計附錄 分企業所有制類型的工業勞動分配率的估計
第二編 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結構變化:主要原因與影響
第五章 人口轉變與就業變化
引言
一 人口轉變和劉易斯轉折點
二 人口轉變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三 勞動密集型產業何去何從
四 在內陸地區延續人口紅利
五 結論與討論
第六章 人口轉移的變遷與勞動市場的結構變化:利用
年人口普查資料進行的分析
引言
一 人口普查資料中呈現出的人口轉移的特征
二 四川省與廣東省的人口普查資料中的轉移人口之比較
三 總結與結論
第七章 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文獻展望
引言
一 農村與城市的差距:勞動力流動的背景
二 文獻展望
三 利用托達羅模型的理論分析
四 結論和政策建議
第八章 流動人口的住宅問題:以上海市為例
引言
一 流動人口及其居住狀況
二 上海市流動人口的居住情況
三 戶籍居民與流動人口的居住情況:以上海市為例
四 居住形態與居住面積的決定因素
五 結語
第九章 土地流轉與農業經營的變化:以浙江省奉化市為例
引言
一 耕地面積的變化與農地流轉
二 農地的制度性框架和農地流轉
三 土地流轉與農村勞動力市場的理論模式
四 浙江省奉化市的農戶調查數據分析和土地流轉
五 結論
第十章 中國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
引言
一 農村勞動力流動與中國城鄉收入統計中的問題
二 農村勞動力流動與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偏差
三 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再測算
四 結語
第十一章 外資企業在創造就業方面的作用
引言
一 外資企業的地位
二 文獻回顧和作業假說
三 外資企業所產生的就業效果的測算
四 結論和今后的課題
第三編 總結與概括
第十二章 通過與東亞經濟的比較分析來看中國的轉折點
引言
一 轉折點的國際比較
二 東亞國家(地區)與中國的轉折點
三 越過轉折點前后經濟和社會發生的變化
四 結語
后記
中國經濟的轉折點-與東亞的比較 作者簡介
南亮進,1933年出生,一橋大學經濟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畢業。歷任一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東京經濟大學經濟學部教授、成西大學客座教授。現為一橋大學名譽教授。2002年6月創立中國經濟學會,并任會長至今。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