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德國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27859
- 條形碼:9787010127859 ; 978-7-01-012785-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德國史 本書特色
以前國內學者所著的國別史,要么學術性強、部頭太大,要么資料陳舊、觀點過時,很難適應讀者的需要。我社出版的這套國別史,讀者定位在大學及大學文化程度以上者,同時,專業學者也可作為參考。
作者為多年研究該國歷史并有相當多學術成果的教授;文筆流暢,敘述清楚,既反映國內外的科研成果,也能就讀者感興趣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德國史》是國別史系列的一種,敘述了德國由分散到建國到統一的歷史過程,尤其對于其現代化過程和他多次崛起和復興的歷史作了深刻的闡述。
為了方便讀者查閱,本書后面附有譯名對照和索引、大事記、王室世系表和參考書目。
德國史 內容簡介
德國是思想家、音樂家和科學家的搖籃。在西方工業化蓬勃發展的19世紀70年代,它完成了民族國家的統一。參與兩次世界大戰并遭重創,歷經分分合合重歸統一,它如同一只涅槃的鳳凰,再現重生新機,成為歐洲的頂天柱……鄭寅達專著的《德國史》講述的就算德國各個時期的歷史。
德國史 目錄
**章 德意志國家的出現(遠古至936年)
一、德國境內的早期居民
二、日耳曼人
三、遷徙與沖突
四、墨洛溫王朝
五、卡羅林王朝
六、日耳曼尼亞封建化
七、德意志語族的形成
第二章 神圣羅馬帝國(936—1517年)
一、帝國開創者奧托大帝
二、政教紛爭
三、巴巴羅薩弗里德里希
四、王國東擴
五、城市的興起
六、大空位與邦國獨立地位增強
七、經濟繁榮與文化發展
第三章 宗教改革(1517—1750年)
一、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
二、騎士暴動和農民戰爭
三、三十年戰爭
四、普魯士的崛起
五、普奧爭雄
第四章 啟蒙與改革(1751—1815年)
一、經濟的波動
二、啟蒙運動
三、狂飆突進運動
四、西方音樂的德意志時代
五、法國大革命與神圣羅馬帝國崩潰
六、斯泰因一哈登貝格改革
七、普魯士的軍事和教育改革
八、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
九、維也納會議與德意志聯邦成立
第五章 統一與自由運動(1816—1849年)
一、大學生運動
二、卡爾斯巴德決議
三、邦國立憲運動
四、漢巴哈大會
五、黑格爾和青年黑格爾派
六、關稅同盟與早期工業化
七、1848年革命
八、法蘭克福議會
第六章 德意志的統一(1850—1871年)
一、工人運動的發展
二、普魯士聯盟計劃
三、俾斯麥登臺
四、德丹戰爭
五、普奧戰爭
六、普法戰爭
六、文化繁榮
七、東西方平衡外交
八、陷入經濟大危機
九、納粹黨崛起
十、希特勒就任總理
第十章 納粹德國(1933—1945年)
一、“一體化”
二、領袖國家
三、監控和鎮壓系統
四、統制經濟
五、社會協調與社會統制
六、種族政策
七、培養接班人
八、文化荒漠
九、抵制納粹統制的努力
十、毀約擴軍
十一、擴張得手
十二、納粹“歐洲新秩序”
十三、納粹政權覆亡
第十一章 兩德分立(1945—1989年)
一、困頓與反思
二、占領與改造
三、政黨的重建與改組
四、**次柏林危機與德國分裂
五、聯邦德國《基本法》
六、社會市場經濟與“經濟奇跡”
七、新納粹組織
八、新東方政策
九、民主德國的政治經濟結構
十、1953年動蕩與體制改革
十一、第二次柏林危機與柏林墻
第十二章 兩德統一(1990—2009年)
一、兩德對統一問題的不同立場
二、兩德完成統一
三、艱難的體制轉軌
四、施羅德的“新中間道路”
五、默克爾政府執政
譯名對照及索引
德意志皇帝在位年表
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書目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