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西部大發現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1762771
- 條形碼:9787801762771 ; 978-7-80176-277-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部大發現 本書特色
川藏線、青藏線、新藏線都是為西藏人民的造福之路,因此,也被人們稱為天路。在懸崖峭壁間,在雪崩塌方威脅下,在江河湍急的洪流中,武警交通部隊的官兵,為保三路暢通,造福西藏人民,付出了何等的奉獻和犧牲!曾40余次進藏的作者,不僅給您講述一串串驚心動魄的故事,而且幫你揭開西藏神秘的面紗。 《西部大發現》共記錄了四個真實的故事,再現武警戰士的英姿!
西部大發現 內容簡介
在甘肅文縣一個叫陽山的地方,武警黃金兵們經過12年的艱苦尋覓和勘探,終于有了一個驚天大發現:儲量達300余噸的超特犬型金礦!經濟價值數百億計!武警黃金兵們循著怎樣的蛛絲馬跡,用什么“魔法”打開了這寶藏之門?本文將為你揭開金礦發現之謎。
西部大發現 目錄
天路,從心上穿過
點亮西藏
火鳳凰
西部大發現 節選
1997年,早春2月的一天。 中國西部,川甘陜交界的三角地帶,岷山山脈和西秦嶺在此交匯,名為陽山。山腳下,甘肅省文縣堡子壩鄉安壩里村正靜靜地躺在這山窩窩里打瞌睡。 這里的天氣似乎還沒打算跟上節氣,山坳里積著殘雪,荒禿禿的山坡上幾根灰黃的高粱稈在冷風中瑟瑟抖著單薄的身子。春天的腳步還遠著呢。 在這個海拔兩千多米的地方,太陽懶洋洋地照著懶洋洋的山里人,幾個老漢蹲在土墻根下曬太陽,順便掐掐老棉襖里的虱子。這是他們幾輩子的經典休閑娛樂方式。裊裊炊煙里彌漫著苞米糊糊的香氣。 其實所謂的田園風光很多時候就是貧窮落后的修飾說法。 老漢甲甩一溜鼻涕嘟囔說:“娘的,整天苞米糊糊,我爺喝了我爹喝,輪到我,還得接著喝!” 老漢乙乜斜他一眼說:“別不識好歹,就咱這鬼地方。有苞米糊糊喝就不錯! 老漢丙說:“話匣子里說南邊靠海的地方可富了,天天吃肉都吃膩了,城里鄉下都住著樓房,嘖嘖……” 甲再甩一把鼻涕,憤憤罵道:“這窮地方,娘的,咋生這地方了……” 幾個老漢一時無語,久久凝望著無言的大山,凝望著這片生養他們的窮山惡水。 文縣,國家級貧困縣,生活著漢、回、藏、羌等民族。這里山連山,山連天。地無三尺平,土無三尺厚,春天的耕耘再辛苦,秋天的回報也是個未知數。老天爺稍給點臉色,準叫你種瓜得豆,種豆得零。這里的老百姓春天把種子撒上了山,整個夏天基本不管。到了秋天,上山去,有啥收啥,啥也沒有也正常,順手扯幾把野草當柴燒。罵罵咧咧就回來了。外地人說他們懶,當地人攤開手說:“民勤地懶,沒有用!比h無任何支柱性產業,人均收入不足300元,這樣世世代代看老天爺臉色過日子,自然過得焦苦。 忽然,老漢們發現遠處山尖尖上冒出個人,又冒出一個! 1個、2個、3個…… 總共15個,15個穿軍裝的人! 老漢們正詫異。一個青皮后生連跑帶顛地進了村。 老漢們問:“咋回事,來這些兵?” 后生說:“找金子,武警的,開金礦哩,幫咱發財哩……”因為太興奮,后生的話語無倫次,盡管如此,老頭們還是聽懂了。大家身上有些燥熱,更多的是疑惑。這窮地方,真有金子? 剛看過上面關于陽山的介紹,你可能有些泄氣,那請讀下面這兩段文字。 貧瘠的文縣其實在中國礦資源界頗有名氣。文縣境內海拔高達2100多米的高樓山是典型的秦嶺褶皺地帶,因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被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稱為“寶貝地帶”,祖祖輩輩在此居住的當地老百姓稱其為“金子山”。相傳每天日出日落的時候,有無數的金馬、金羊、金鴨在山中出出進進,在晚上可以看見閃爍的金光。文縣新修縣志稱:全縣已探明金屬非金屬礦藏30余種,其中硅石礦帶綿延達100公里,為甘肅省**大礦;重晶石探明儲量4000萬噸,遠景儲量近1億噸,為全國**大礦;碧口地區銅礦探明儲量近15萬噸,為隴南地區**大礦。全縣25個鄉(鎮)均有黃金分布…… 陽山處在文縣口頭壩鄉。文縣縣志說:口頭壩因曾挖出一狗頭金而名狗頭壩,后演繹為口頭壩。鄉境內長豐溝有豐富的砂金礦,早在1300多年前這里就有采金的歷史,明清以來,追慕“小金山”、“金子溝”這些金燦燦的名字,一批又一批懷揣發財夢的采金人來了又走,走了又來,但始終沒有找到成規模的,足以拉動地方經濟的金礦。 老人們還有第二個疑惑:部隊咋變成找金子的了? 世世代代被封鎖在大山深處的老人們當然不知道,中國有支黃金部隊。黃金部隊的發展史正是當代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的發展史。 中國幅員之遼闊居全球第三位,然而據有關資料記載,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國的黃金年產量都未能突破5噸。這個數字相對于中國這樣泱泱大國對黃金的需求量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黃金儲備量對這個國家意味著什么。 早在公元前700年,在尼羅河流域、黃金已經開始被廣泛用做貨幣:公元前500年,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王國”制造出人類歷史上**枚金幣;公元1816年,大英帝國軍隊開疆拓土,把鑄有女王頭像的英國金幣推向全世界;到1914年**次世界大戰時,黃金已成為全球硬通貨。從此,黃金儲備量的大小就成為一個國家經濟堅挺與否的重要標志。 人類進入近、現代,黃金更以其良好的延展性、導熱導電性、耐腐蝕耐高溫性成為航天航空、遠洋輪船及無數高科技精密儀器*尖端、*重要部位不可或缺的材料。 1977年,剛剛經歷了“文革”浩劫的中國,經濟滑坡到了幾近崩潰的邊緣。缺乏易貨貿易的中國只能靠黃金硬通貨來換取外匯,為國民經濟輸血。 中國要發展、發展需要黃金! 當時的外國專家斷言:中國貧金。 中國地質學家不信邪。他們通過調研向國務院進言:中國不貧金.中國缺少的是專業化找金隊伍。 那年7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震將軍大手一揮:讓部隊找金子去!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