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北亞熱帶典型森林生態系統研究-以浙江廟山塢自然保護區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872907
- 條形碼:9787503872907 ; 978-7-5038-729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亞熱帶典型森林生態系統研究-以浙江廟山塢自然保護區為例 本書特色
周本智等編著的《北亞熱帶典型森林生態系統研究--以浙江廟山塢自然保護區為例》通過對廟山塢林區水文、土壤、氣候和植被的定位觀測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系統總結了廟山塢主要森林類型生態學研究成果;介紹了廟山塢自然保護區動植物資源及其區系特征,闡明了廟山塢主要森林類型小氣候特征、水文過程特征、生物量和碳儲量特征,以及養分循環特征,揭示了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主要生態過程機理。
北亞熱帶典型森林生態系統研究-以浙江廟山塢自然保護區為例 內容簡介
本書共六章,主要內容包括:森林生態系統研究進展、廟山塢自然保護區動植物資源、廟山塢森林小氣候與光合作用特征、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水文功能與水土保持特征、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生物量和碳儲量特征、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養分循環特征。
北亞熱帶典型森林生態系統研究-以浙江廟山塢自然保護區為例 目錄
前 言
第1章 森林生態系統研究進展
1.1 森林生態系統結構研究
1.1.1 森林群落的垂直結構
1.1.2 森林群落的水平結構
1.1.3 森林群落的種問關系
1.2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研究
1.2.1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概念
1.2.2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方法和體系
1.2.3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的發展方向
1.3 森林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研究
1.3.1 森林生態系統生物量與能量的關系
1.3.2 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產力
1.3.3 森林生態系統光合能量固定及影響因素
1.3.4 森林生態系統能量的利用效率
1.3.5 森林生態系統能量的分配和能量流動
1.4 森林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研究
1.4.1 森林生態系統養分組成、動態和循環
1.4.2 凋落物分解及養分歸還動態
1.5 森林生態系統水文生態功能研究
1.5.1 森林生態系統對降水分配的影響
1.5.2 森林的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功能
1.5.3 森林的水質改善功能
1.5.4 森林水文模型研究概況
1.6 森林生態系統碳循環研究
1.6.1 森林生態系統碳循環概述
1.6.2 生態系統碳儲量和碳平衡
1.6.3 土壤碳固定、吸收和排放
1.7 森林生態系統健康評價
1.7.1 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的定義
1.7.2 森林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
1.8 全球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
1.8.1 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
1.8.2 森林對氣候變化反饋機制
第2章 廟山塢自然保護區動植物資源
2.1 廟山塢森林植物資源
2.1.1 材料與方法
2.1.2 植物區系統計分析
2.1.3 主要植被類型
2.2 廟山塢野生動物資源
2.2.1 研究方法
2.2.2 鳥類資源
2.2.3 獸類資源
2.2.4 珍稀瀕危動物
2.3 小結
2.3.1 廟山塢森林植物資源
2.3.2 廟山塢野生動物資源
第3章 廟山塢森林小氣候與光合作用特征
3.1 研究方法
3.1.1 試驗地概況
3.1.2 林內小氣候梯度觀測
3.1.3 光合日變化測定
3.1.4 光響應曲線
3.1.5 葉綠素含量和葉形態參數測定
3.1.6 數據處理
3.2 天然闊葉次生林小氣候特征
3.2.1 林內小氣候日動態
3.2.2 林內小氣候月動態
3.3 毛竹林冠層光合日變化特征
3.3.1 出筍期光合作用日變化
3.3.2 出筍期光合日變化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
3.3.3 孕筍行鞭期光合特性
3.3.4 換葉期冠層上部不同方位葉片光合特性
3.4 毛竹林冠層光合響應
3.4.1 不同年齡毛竹不同冠層高度葉片的光合響應
3.4.2 不同年齡毛竹不同冠層高度葉片光合參數特征
3.5 小結
3.5.1 天然闊葉次生林小氣候特征
3.5.2 毛竹林光合作用
第4章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水文功能與水土保持特征
4.1 材料與方法
4.1.1 樣地設置和群落調查
4.2.2 研究方法
4.2 森林植被不同層次水文生態特征及功能
4.2.1 植被冠層水文生態特征
4.2.2 森林灌木層水文生態特征
4.2.3 森林凋落物層水文生態特征
4.3 森林的水土保持特征
4.3.1 天然闊葉次生林土壤水分含量動態變化
4.3.2 天然闊葉次生林水文過程動態分析
4.3.3 坡面尺度森林水土保持特征
4.3.4 小流域尺度森林水土保持特征
4.4 森林的水質效應研究
4.4.1 天然闊葉次生林集水區溪流和大氣降水的水質指標月際動態
4.4.2 天然闊葉次生林集水區溪流和大氣降水水質指標年均值比較
4.4.3 森林生態系統不同層次的水質效應
4.5 小結
第5章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生物量和碳儲量特征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標準地設立和樣地生物量的調查
5.1.2 土壤樣品取樣及測定方法
5.1.3 土壤活性有機碳的取樣和測定分析方法
5.1.4 數據處理和分析
5.2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生物量特征的研究
5.2.1 不同林分類型生物量特征
5.2.2 各組分生物量特征
5.3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特征
5.3.1 植被有機碳儲量
5.3.2 土壤有機碳儲量
5.4 封山育林對廟山塢闊葉次生林土壤有機碳的影響
5.4.1 不同封育年限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垂直分布
5.4.2 不同封育年限土壤有機碳儲量的垂直分布
5.4.3 土壤有機碳含量與其他土壤養分元素的相關分析
5.5 廟山塢毛竹集約經營對土壤活性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5.5.1 集約經營對毛竹林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5.5.2 集約經營對毛竹林土壤有機碳剖面特征的影響
5.5.3 土壤有機碳與土壤養分間的相關分析
5.5.4 不同經營類型毛竹林土壤碳素有效率及碳庫活度的差異
5.6 小結
第6章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養分循環特征
6.1 材料和方法
6.1.1 植被和土壤養分元素儲量研究方法
6.1.2 森林生態系統凋落物的研究方法
6.1.3 分析方法
6.2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主要養分元素儲量
6.2.1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植被養分元素儲量
6.2.2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土壤養分元素含量
6.3 廟山塢天然闊葉次生林封山育林的土壤肥力質量
6.3.1 不同封育年限土壤有機質的垂直分布
6.3.2 不同封育年限土壤全氮的垂直分布
6.3.3 不同封育年限土壤速效養分狀況
6.4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凋落物養分歸還特征
6.4.1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凋落量
6.4.2 不同森林類型凋落物組成的動態變化
6.5 小結
附錄 廟山塢自然保護區維管束植物名錄
第1章 森林生態系統研究進展
1.1 森林生態系統結構研究
1.1.1 森林群落的垂直結構
1.1.2 森林群落的水平結構
1.1.3 森林群落的種問關系
1.2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研究
1.2.1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概念
1.2.2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方法和體系
1.2.3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的發展方向
1.3 森林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研究
1.3.1 森林生態系統生物量與能量的關系
1.3.2 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產力
1.3.3 森林生態系統光合能量固定及影響因素
1.3.4 森林生態系統能量的利用效率
1.3.5 森林生態系統能量的分配和能量流動
1.4 森林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研究
1.4.1 森林生態系統養分組成、動態和循環
1.4.2 凋落物分解及養分歸還動態
1.5 森林生態系統水文生態功能研究
1.5.1 森林生態系統對降水分配的影響
1.5.2 森林的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功能
1.5.3 森林的水質改善功能
1.5.4 森林水文模型研究概況
1.6 森林生態系統碳循環研究
1.6.1 森林生態系統碳循環概述
1.6.2 生態系統碳儲量和碳平衡
1.6.3 土壤碳固定、吸收和排放
1.7 森林生態系統健康評價
1.7.1 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的定義
1.7.2 森林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
1.8 全球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
1.8.1 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
1.8.2 森林對氣候變化反饋機制
第2章 廟山塢自然保護區動植物資源
2.1 廟山塢森林植物資源
2.1.1 材料與方法
2.1.2 植物區系統計分析
2.1.3 主要植被類型
2.2 廟山塢野生動物資源
2.2.1 研究方法
2.2.2 鳥類資源
2.2.3 獸類資源
2.2.4 珍稀瀕危動物
2.3 小結
2.3.1 廟山塢森林植物資源
2.3.2 廟山塢野生動物資源
第3章 廟山塢森林小氣候與光合作用特征
3.1 研究方法
3.1.1 試驗地概況
3.1.2 林內小氣候梯度觀測
3.1.3 光合日變化測定
3.1.4 光響應曲線
3.1.5 葉綠素含量和葉形態參數測定
3.1.6 數據處理
3.2 天然闊葉次生林小氣候特征
3.2.1 林內小氣候日動態
3.2.2 林內小氣候月動態
3.3 毛竹林冠層光合日變化特征
3.3.1 出筍期光合作用日變化
3.3.2 出筍期光合日變化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
3.3.3 孕筍行鞭期光合特性
3.3.4 換葉期冠層上部不同方位葉片光合特性
3.4 毛竹林冠層光合響應
3.4.1 不同年齡毛竹不同冠層高度葉片的光合響應
3.4.2 不同年齡毛竹不同冠層高度葉片光合參數特征
3.5 小結
3.5.1 天然闊葉次生林小氣候特征
3.5.2 毛竹林光合作用
第4章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水文功能與水土保持特征
4.1 材料與方法
4.1.1 樣地設置和群落調查
4.2.2 研究方法
4.2 森林植被不同層次水文生態特征及功能
4.2.1 植被冠層水文生態特征
4.2.2 森林灌木層水文生態特征
4.2.3 森林凋落物層水文生態特征
4.3 森林的水土保持特征
4.3.1 天然闊葉次生林土壤水分含量動態變化
4.3.2 天然闊葉次生林水文過程動態分析
4.3.3 坡面尺度森林水土保持特征
4.3.4 小流域尺度森林水土保持特征
4.4 森林的水質效應研究
4.4.1 天然闊葉次生林集水區溪流和大氣降水的水質指標月際動態
4.4.2 天然闊葉次生林集水區溪流和大氣降水水質指標年均值比較
4.4.3 森林生態系統不同層次的水質效應
4.5 小結
第5章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生物量和碳儲量特征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標準地設立和樣地生物量的調查
5.1.2 土壤樣品取樣及測定方法
5.1.3 土壤活性有機碳的取樣和測定分析方法
5.1.4 數據處理和分析
5.2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生物量特征的研究
5.2.1 不同林分類型生物量特征
5.2.2 各組分生物量特征
5.3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特征
5.3.1 植被有機碳儲量
5.3.2 土壤有機碳儲量
5.4 封山育林對廟山塢闊葉次生林土壤有機碳的影響
5.4.1 不同封育年限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垂直分布
5.4.2 不同封育年限土壤有機碳儲量的垂直分布
5.4.3 土壤有機碳含量與其他土壤養分元素的相關分析
5.5 廟山塢毛竹集約經營對土壤活性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5.5.1 集約經營對毛竹林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5.5.2 集約經營對毛竹林土壤有機碳剖面特征的影響
5.5.3 土壤有機碳與土壤養分間的相關分析
5.5.4 不同經營類型毛竹林土壤碳素有效率及碳庫活度的差異
5.6 小結
第6章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養分循環特征
6.1 材料和方法
6.1.1 植被和土壤養分元素儲量研究方法
6.1.2 森林生態系統凋落物的研究方法
6.1.3 分析方法
6.2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主要養分元素儲量
6.2.1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植被養分元素儲量
6.2.2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土壤養分元素含量
6.3 廟山塢天然闊葉次生林封山育林的土壤肥力質量
6.3.1 不同封育年限土壤有機質的垂直分布
6.3.2 不同封育年限土壤全氮的垂直分布
6.3.3 不同封育年限土壤速效養分狀況
6.4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凋落物養分歸還特征
6.4.1 廟山塢森林生態系統凋落量
6.4.2 不同森林類型凋落物組成的動態變化
6.5 小結
附錄 廟山塢自然保護區維管束植物名錄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本類暢銷
-
江西林木種質資源
¥102.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