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元.趙孟頫膽巴碑-中國古代碑帖經典彩色放大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025740
- 條形碼:9787548025740 ; 978-7-5480-2574-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元.趙孟頫膽巴碑-中國古代碑帖經典彩色放大本 本書特色
趙孟頫與《膽巴碑》
文師華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趙孟頫系宋太祖第四子秦王趙德芳的后裔,即太祖十一世孫。宋亡后,他隱姓埋名,蟄居故里,寄情翰墨文章。1286年,元世祖派御史程鉅夫和道教傳人杜道堅到江南“搜訪遺逸”,程與杜通過搜訪,向元朝統治者薦舉20余名漢族杰出的知識分子,趙孟頫排在**位。此時趙孟頫已過而立之年,帶著一種極其矛盾復雜的心情,離鄉北上,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元仁宗時,官拜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故人稱“趙承旨”,官從一品。卒后,追封“魏國公”,謚號文敏,故后世又稱他為“趙文敏”。
趙孟頫早歲臨宋高宗的字,中年學智永、褚遂良、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等,后欲展大字,又學李北海、柳公權等。他用筆得古法甚多,結字尤精熟,在繼承前人書法遺產的基礎上,博采眾長,推陳出新,創立了獨具特色的“趙體”。趙體的風格特點是筆畫含蓄精妙,結體平正秀麗,風格“溫潤閑雅”、“秀妍飄逸”。在書法史上,趙孟頫所創立的楷書“趙體”,與唐楷中的歐體、顏體、柳體并稱四體,成為后代臨摹的主要書體之一。
《膽巴碑》是趙孟頫楷書代表作之一,全稱《大元敕賜龍興寺大覺普慈廣照無上帝師之碑》,又稱《帝師膽巴碑》。紙本,墨跡本,烏絲方格。趙孟頫撰文并書,書于元延祐三年(1316)。原卷縱33.6厘米,橫166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卷是趙孟頫奉元仁宗皇帝敕命,為龍興寺撰寫的碑文,敘述元朝帝師膽巴出家的事跡和弘揚佛法的功德。據《元史》卷202《釋老傳》及本文記載,膽巴是西番突甘斯旦麻人,童子時出家。至元七年(1270),他隨帝師巴思八來到中國,曾在五臺山建立道場。元貞元年(1295),他在龍興寺期間上書皇太后,奉仁宗為龍興寺大功德主,那時仁宗還沒有被立為太子。膽巴命寺內僧眾“日講《妙法蓮華經》”,用這種辦法召集神靈,護佑仁宗身體,讓他承受無量福澤。膽巴于成宗大德七年(1303)圓寂。仁宗登基后,追謚膽巴為“大覺普慈廣照無上帝師”。皇慶元年(1312),仁宗曾敕命趙孟頫撰文并書,刻碑于大都某寺中。至延祐三年(1316),仁宗又應龍興寺僧之請,復敕命趙孟頫為文并書,刻石于真定路龍興寺中。此卷就是趙孟頫第二次為膽巴撰書的碑文。
此時的趙孟頫以集賢學士的高位,又以63歲高齡,奉敕刻意書丹,用筆猶饒有風致而神力老健,點畫顧盼,無一筆失度。此碑用筆均勻圓潤,婀娜中含剛勁,起筆收筆,皆具筋骨;結體略取橫勢,重心安穩,撇捺舒展;字形秀美,法度謹嚴,溫順典雅的神采之中蘊藏著鐵畫銀鉤,充分表現了“趙體”的風格特點。
近人馬宗霍《書林藻鑒》說,元代有趙孟頫,就像晉代有王羲之、唐代有顏真卿,此三人都是書壇盟主,充分肯定了趙孟頫在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作用。在趙孟頫的影響下,元代形成了風格鮮明的趙派書家群,當時著名的書法家鮮于樞、鄧文原、康里巎巎等都受到趙書的熏陶。趙書還影響到明代書壇,直到晚明出現了一批崇尚個性解放的書家,才打破趙書風靡天下的局面。到清代,乾隆皇帝酷愛趙書,使趙書再度風靡朝野。清代中期的劉墉、梁同書、梁巘、張照等眾多著名書法家,現當代的書法大師沈尹默、吳玉如、啟功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趙孟頫溫潤秀雅書風的影響。
文師華:南昌大學中文系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西省政協委員,曾任本校中文系系主任。
元.趙孟頫膽巴碑-中國古代碑帖經典彩色放大本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內圖冊類出版物的印刷水平有了很大的變化。高端畫冊質量不斷提高,影響逐漸波及普通讀物,今天一部中等價格的圖冊已堪稱精美。這對書法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大家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墨跡。以前作為稀世珍寶的名作清晰地展現在人們眼前,筆法的交搭、節奏的細微變化,歷歷在目,對于敏感的學習者,感悟其中的奧秘已不再是難事。對此人們印象深刻。但是拓本印刷的進步,大家或許關注較少。一位印刷專家說,書法類圖書*難印的是印譜。仔細想想,深有道理。雖然蓋印使用的印泥只是一種顏色,但蓋出的印稿是有厚度的,那些具有一定厚度的印泥在光線的作用下,色彩變得十分微妙。印泥的厚度很難印出來。碑帖拓本與此相似,仔細觀賞過拓片實物的人們都知道,由于拓制時墨所形成的厚度,使字跡有一種無法言傳的體積感。這正是拓本魅力之所在,但一般的印刷品抹去了這種體積感。一流的拓本中,點畫像是書寫出來的,只要稍加想象,與墨跡便幾乎沒什么差別。在*新的碑帖拓本的印刷物中,開始表現出清晰的書寫的感覺。
書法學習者從這種高質量的出版物中受益巨大。這是以往的時代不可想象的。以前,除了極少數特權者、富有者有摩挲經典作品和一流碑拓的機會,其他人只能對著質量成問題的復制品冥思苦想。從這里幾乎沒有可能走向書法的高端。而今天,所有人都幾乎站在同一個平臺上,開始我們對書法的感受與訓練。
江西美術出版社在眾多的書法出版物之外編選了這部碑帖選。選擇大的開本,因此得以把原作或拓本略加放大,這正好暗合了臨寫的需要。臨寫時一般需要把字放大一些,但又不能過大,因為原帖筆畫尺度一般較小,原大臨摹時,筆尖一觸紙,不等你操縱毛筆完成應有的動作,已經到達應有的粗細,起不到練習的作用,但是如果臨寫擴放過大,筆畫內部運動的方式便完全改變,那也已經不是我們要求的臨摹了。因此臨摹的字跡應比范本稍大一些,但不能太大。這部碑帖選集正好符合我們的需要。
它們也可作為欣賞的對象。
欣賞有兩種方式。一是細細品讀,精微到一個毫米,甚至更微小的地方,琢磨造成這種種變化的深層契機——運動、心理、材質、慣習等等。一篇杰作在手,長此以往,感覺與形式糅合在一起,賞鑒力自然不斷提高,四五冊這樣讀下來,便是一位有經驗的鑒賞者了。也可以挑一冊喜愛的杰作放在床頭,每天入睡前翻開一頁,看一眼便合上亦無妨,身心完全放松,留下的只是作品的大感覺,無論是身影,還是風度、氣息,都沒關系。莊子說:“目擊而道存。”這是從細處入手注意不到的東西。
希望這部碑帖選集的出版,為廣大書法愛好者不時增添一份發現的喜悅。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