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跟著名家讀名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1305907
- 條形碼:9787551305907 ; 978-7-5513-059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跟著名家讀名人 本書特色
為了再次觸摸那些曾經和我們共享同一輪明月的生命,為了讓他們以一種生動的形象走進讀者的心中,《跟著名家讀名人》借助名家的力量,對歷史上100為名人進行了一次精彩而貼切的解讀,讓讀者跟著名家獨特的視角,穿越歷史更全面了解那些名人的真實樣貌和生活。
跟著名家讀名人 內容簡介
歷史就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相已經被時間遺留在了原來的地方,時間自己卻匆匆前行,不再回頭。為了再次觸摸那些曾經和我們共享同一輪明月的生命,為了讓他們以一種生動的形象走進讀者的心中,金哲思編著的《跟著名家讀名人》借助名家的力量,對中外歷史上100為名人進行了一次精彩而貼切的解讀,讓讀者跟著名家獨特的視角,穿越歷史更全面了解那些名人的真實樣貌和生活。
跟著名家讀名人 目錄
**章 名人眼中的文學家
柏楊眼中的屈原——孤獨的清醒者(前340—前278)
郭啟宏眼中的司馬相如——文人的完美與不完美(前179—前117)
柏楊眼中的司馬遷——中國文學史上的里程碑(前145—前90)
孟祥才眼中的班彪——被世人忽略的父親(公元3—公元54)
劉寧勛眼中的謝安——文人不朽的坐標(320—385)
林語堂眼中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真隱士(372—427)
魏慶之眼中的王維——清水出芙蓉(699—759)
董乃斌眼中的李白——詩壇上永久的明月(701—762)
馮至眼中的杜甫——胸懷天下蒼生的偉大詩圣(712—770)
蘇軾眼中的韓愈——道濟天下之溺,勇奪三軍之帥(768—824)
錢鐘書眼中的李商隱——戴著鐐銬的舞者(約812或813—約858)
柏楊眼中的李煜——國家不幸詞人幸,賦到滄桑句便工(937—978)
劉達臨眼中的柳永——蕩滌世俗污垢,還原人性善美(987—1053)
林語堂眼中的蘇軾——赤子之心難人世(1037—1101)
王國維眼中的周邦彥——北宋詞里數清圓,唯周郎驚艷(1056—1121)
梁啟超眼中的陸游——樹梅花一放翁(1125—1210)
駱玉明眼中的辛棄疾——英雄詞人,壯志難酬(1140—1207)
王國維眼中的關漢卿——曲盡人情,字字本色(1220—1300)
柏楊眼中的曹雪芹——世態炎涼嘗盡,紅樓一夢難醒(1724—1764)
來新夏眼中的紀曉嵐——中國文化史上的巨匠(1724—1805)
第二章 名人眼中的藝術家
侯外廬眼中的嵇康——中國文人眼中的一座高山(223—262)
劉義慶眼中的王羲之——飄如游云,矯若驚龍(321—379)
張廷玉眼中的唐伯虎——誰解江南**才子恨(1470—1523)
孟楨眼中的鄭板橋——“難得糊涂”的聰明人(1693—1765)
第三章 名人眼中的思想家
孔子眼中的老子——變幻莫測的龍(約前571—前471)
張岱年眼中的孔子——微言大義,儒學圣祖(前551—前479)
孫中山眼中的墨子——愛人如己的救世主(約前468—前376)
黃仁宇眼中的孟子——青出于藍勝于藍的仁者(約前372—前289)
胡文英眼中的莊子——眼冷心熱,淡而有情(約前369—前286)
李澤厚、劉綱紀眼中的韓非子——敢說實話的人(約前280—前233)
馮友蘭眼中的王充——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27—約97)
錢穆眼中的朱熹——集歷代儒學大成,創現代理學新意(1130—1200)
馮友蘭眼中的李贄——“離經叛道”的思想家(1527—1602)
何鳴眼中的黃宗羲——*后的隱者(1610—1695)
第四章 名人眼中的軍事家
茅元儀眼中的孫子——兵家之祖(前535—?)
李白眼中的酈食其——“酒鬼狂生”(?—前203)
司馬遷眼中的韓信——可憐俊杰,不識時務(?—前196)
黃樸民眼中的李廣——李廣難封非天定,斗將之材難器成(?—前119)
王維眼中的霍去病——縱死猶聞俠骨香,猶憶英雄少年郎(前140—前117)
柏楊眼中的班超——投筆從戎的西域英雄(32—102)
王夫之眼中的李勣——位高知足,忠心名將(594—669)
鄧廣銘眼中的岳飛——精忠報國悵無門,怒發沖冠空余恨(1103—1142)
王曾瑜眼中的文天祥——身正氣撼天地,萬古英魂傳古今(1236—1283)
余秋雨眼中的王陽明——馳騁沙場的傳奇書生(1472—1528)
黃仁宇眼中的戚繼光——永遠的抗倭英雄(1528—1588)
金庸眼中的袁崇煥——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1584—1630)
第五章 名人眼中的君主帝王
翦伯贊眼中的秦始皇——中國**位專制皇帝(前259—前210)
易中天跟中的漢高祖劉邦——人格不分費賤,英雄莫問出處(前256—前195)
易中天眼中的項羽——英雄本色,兒女情長(前232一前202)
翦伯贊眼中的漢武帝——中國歷史上*受爭議的傳奇皇帝(前157—前87)
范文瀾眼中的劉秀——仁義之君,天命使然(前6—57)
易中天眼中的曹操——橫槊賦詩的可愛奸雄(155—220)
范文瀾眼中的隋文帝——兢兢業業數十載,只為他朝做嫁衣(541—604)
費正清眼中的唐高祖——史書中*受貶低的一位君主(566—635)
黃仁宇眼中的隋煬帝———代帝王,雙面人生(569—618)
孟憲實眼中的唐太宗李世民——一字定乾坤,數年貞觀景(599—649)
趙劍敏眼中的玄宗李隆基——半世榮華半世飄零(685—762)
王夫之眼中的趙匡胤——名符其實的“君權天授”(927—976)
脫脫眼中的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者(1082—1135)
韓儒林眼中的成吉思汗——一代天驕,馬背上的英雄(1162—1227)
趙翼眼中的朱元璋——集圣賢、豪杰、盜賊之性于一身(1328—1398)
閻崇年眼中的康熙——上繼父祖鴻業,下開后世太平(1654—1722)
樊樹志眼中的雍正——以勤治天下的皇帝(1678—1735)
范文瀾眼中的乾隆帝一盛世與危機并存的掌舵手(1711—1799)
第六章 名人眼中的忠臣謀士
劉向眼中的商鞅——法得天下,一法失天下(約前390—前338)
諸葛亮眼中的蘇秦——三寸之舌,勝雄兵百萬(?—?)
郭沫若眼中的呂不韋——“奇貨可居”,一躍登峰(約前292—約前235)
左思眼中的荊軻——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干鈞(?—前227)
李贄眼中的李斯——秦國糧倉一碩鼠(?—前208)
郭勇健眼中的蕭何——育良木而棲的大智者(?—前193)
王立群眼中的周亞夫——一位倔強的名將(?—前143)
王立群眼中的東力朔——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間的曠世奇才(前154—前93)
易中天眼中的諸葛亮——南陽高臥隱人龍,出處躬耕莘野同(181—234)
費正清眼中的魏征——太宗身邊一面不可缺失的明鏡(580—643)
錢穆眼中的趙普——一只唧唧復唧唧的九官鳥(922—992)
脫脫眼中的寇準——守正嫉惡的“諍臣”(961—1023)
司馬光眼中的包拯——鐵面無私,剛正不阿(999—1062)
范文瀾眼中的耶律楚材——蒙古帝國的儒學傳播者(1190—1244)
張廷玉眼中的于謙——一身忠膽,堪比日月(1398—1457)
黃仁宇眼中的海瑞——特立獨行的海青天(1514—1587)
熊召政眼中的張居正——力挽狂瀾的狂人改革者(1525—1582)
柏楊眼中的吳三桂——政治上的投機分子(1612—1678)
梁啟超眼中的曾國藩——震古爍今,無人能及(1811—1872)
第七章 名人眼中的巾幗英雄
卜憲群眼中的呂雉一中國史上**位當政的奇女子(前241—前180)
王安石眼中的王昭君——琵琶一曲將相和,千古芳名傳到今(前52—前19)
孟憲實眼中的長孫皇后——一朵光照百代的盛世牡丹(600—636)
翦伯贊眼中的文成公主——西藏文明的使者(?—680)
翦伯贊眼中的武則天——無字碑上刻無言,是非功過后人論(624—705)
康震眼中的李清照——一朵開在亂世的傲菊(1084—1155)
閻崇年眼中的孝莊太后——中國歷史上少見的蒙古族女政治家(1613—1688)
閻崇年眼中的慈禧太后——從大家閨秀走到亡國“女皇”(1835—1908)
柏楊眼中的屈原——孤獨的清醒者(前340—前278)
郭啟宏眼中的司馬相如——文人的完美與不完美(前179—前117)
柏楊眼中的司馬遷——中國文學史上的里程碑(前145—前90)
孟祥才眼中的班彪——被世人忽略的父親(公元3—公元54)
劉寧勛眼中的謝安——文人不朽的坐標(320—385)
林語堂眼中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真隱士(372—427)
魏慶之眼中的王維——清水出芙蓉(699—759)
董乃斌眼中的李白——詩壇上永久的明月(701—762)
馮至眼中的杜甫——胸懷天下蒼生的偉大詩圣(712—770)
蘇軾眼中的韓愈——道濟天下之溺,勇奪三軍之帥(768—824)
錢鐘書眼中的李商隱——戴著鐐銬的舞者(約812或813—約858)
柏楊眼中的李煜——國家不幸詞人幸,賦到滄桑句便工(937—978)
劉達臨眼中的柳永——蕩滌世俗污垢,還原人性善美(987—1053)
林語堂眼中的蘇軾——赤子之心難人世(1037—1101)
王國維眼中的周邦彥——北宋詞里數清圓,唯周郎驚艷(1056—1121)
梁啟超眼中的陸游——樹梅花一放翁(1125—1210)
駱玉明眼中的辛棄疾——英雄詞人,壯志難酬(1140—1207)
王國維眼中的關漢卿——曲盡人情,字字本色(1220—1300)
柏楊眼中的曹雪芹——世態炎涼嘗盡,紅樓一夢難醒(1724—1764)
來新夏眼中的紀曉嵐——中國文化史上的巨匠(1724—1805)
第二章 名人眼中的藝術家
侯外廬眼中的嵇康——中國文人眼中的一座高山(223—262)
劉義慶眼中的王羲之——飄如游云,矯若驚龍(321—379)
張廷玉眼中的唐伯虎——誰解江南**才子恨(1470—1523)
孟楨眼中的鄭板橋——“難得糊涂”的聰明人(1693—1765)
第三章 名人眼中的思想家
孔子眼中的老子——變幻莫測的龍(約前571—前471)
張岱年眼中的孔子——微言大義,儒學圣祖(前551—前479)
孫中山眼中的墨子——愛人如己的救世主(約前468—前376)
黃仁宇眼中的孟子——青出于藍勝于藍的仁者(約前372—前289)
胡文英眼中的莊子——眼冷心熱,淡而有情(約前369—前286)
李澤厚、劉綱紀眼中的韓非子——敢說實話的人(約前280—前233)
馮友蘭眼中的王充——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27—約97)
錢穆眼中的朱熹——集歷代儒學大成,創現代理學新意(1130—1200)
馮友蘭眼中的李贄——“離經叛道”的思想家(1527—1602)
何鳴眼中的黃宗羲——*后的隱者(1610—1695)
第四章 名人眼中的軍事家
茅元儀眼中的孫子——兵家之祖(前535—?)
李白眼中的酈食其——“酒鬼狂生”(?—前203)
司馬遷眼中的韓信——可憐俊杰,不識時務(?—前196)
黃樸民眼中的李廣——李廣難封非天定,斗將之材難器成(?—前119)
王維眼中的霍去病——縱死猶聞俠骨香,猶憶英雄少年郎(前140—前117)
柏楊眼中的班超——投筆從戎的西域英雄(32—102)
王夫之眼中的李勣——位高知足,忠心名將(594—669)
鄧廣銘眼中的岳飛——精忠報國悵無門,怒發沖冠空余恨(1103—1142)
王曾瑜眼中的文天祥——身正氣撼天地,萬古英魂傳古今(1236—1283)
余秋雨眼中的王陽明——馳騁沙場的傳奇書生(1472—1528)
黃仁宇眼中的戚繼光——永遠的抗倭英雄(1528—1588)
金庸眼中的袁崇煥——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1584—1630)
第五章 名人眼中的君主帝王
翦伯贊眼中的秦始皇——中國**位專制皇帝(前259—前210)
易中天跟中的漢高祖劉邦——人格不分費賤,英雄莫問出處(前256—前195)
易中天眼中的項羽——英雄本色,兒女情長(前232一前202)
翦伯贊眼中的漢武帝——中國歷史上*受爭議的傳奇皇帝(前157—前87)
范文瀾眼中的劉秀——仁義之君,天命使然(前6—57)
易中天眼中的曹操——橫槊賦詩的可愛奸雄(155—220)
范文瀾眼中的隋文帝——兢兢業業數十載,只為他朝做嫁衣(541—604)
費正清眼中的唐高祖——史書中*受貶低的一位君主(566—635)
黃仁宇眼中的隋煬帝———代帝王,雙面人生(569—618)
孟憲實眼中的唐太宗李世民——一字定乾坤,數年貞觀景(599—649)
趙劍敏眼中的玄宗李隆基——半世榮華半世飄零(685—762)
王夫之眼中的趙匡胤——名符其實的“君權天授”(927—976)
脫脫眼中的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者(1082—1135)
韓儒林眼中的成吉思汗——一代天驕,馬背上的英雄(1162—1227)
趙翼眼中的朱元璋——集圣賢、豪杰、盜賊之性于一身(1328—1398)
閻崇年眼中的康熙——上繼父祖鴻業,下開后世太平(1654—1722)
樊樹志眼中的雍正——以勤治天下的皇帝(1678—1735)
范文瀾眼中的乾隆帝一盛世與危機并存的掌舵手(1711—1799)
第六章 名人眼中的忠臣謀士
劉向眼中的商鞅——法得天下,一法失天下(約前390—前338)
諸葛亮眼中的蘇秦——三寸之舌,勝雄兵百萬(?—?)
郭沫若眼中的呂不韋——“奇貨可居”,一躍登峰(約前292—約前235)
左思眼中的荊軻——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干鈞(?—前227)
李贄眼中的李斯——秦國糧倉一碩鼠(?—前208)
郭勇健眼中的蕭何——育良木而棲的大智者(?—前193)
王立群眼中的周亞夫——一位倔強的名將(?—前143)
王立群眼中的東力朔——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間的曠世奇才(前154—前93)
易中天眼中的諸葛亮——南陽高臥隱人龍,出處躬耕莘野同(181—234)
費正清眼中的魏征——太宗身邊一面不可缺失的明鏡(580—643)
錢穆眼中的趙普——一只唧唧復唧唧的九官鳥(922—992)
脫脫眼中的寇準——守正嫉惡的“諍臣”(961—1023)
司馬光眼中的包拯——鐵面無私,剛正不阿(999—1062)
范文瀾眼中的耶律楚材——蒙古帝國的儒學傳播者(1190—1244)
張廷玉眼中的于謙——一身忠膽,堪比日月(1398—1457)
黃仁宇眼中的海瑞——特立獨行的海青天(1514—1587)
熊召政眼中的張居正——力挽狂瀾的狂人改革者(1525—1582)
柏楊眼中的吳三桂——政治上的投機分子(1612—1678)
梁啟超眼中的曾國藩——震古爍今,無人能及(1811—1872)
第七章 名人眼中的巾幗英雄
卜憲群眼中的呂雉一中國史上**位當政的奇女子(前241—前180)
王安石眼中的王昭君——琵琶一曲將相和,千古芳名傳到今(前52—前19)
孟憲實眼中的長孫皇后——一朵光照百代的盛世牡丹(600—636)
翦伯贊眼中的文成公主——西藏文明的使者(?—680)
翦伯贊眼中的武則天——無字碑上刻無言,是非功過后人論(624—705)
康震眼中的李清照——一朵開在亂世的傲菊(1084—1155)
閻崇年眼中的孝莊太后——中國歷史上少見的蒙古族女政治家(1613—1688)
閻崇年眼中的慈禧太后——從大家閨秀走到亡國“女皇”(1835—1908)
展開全部
跟著名家讀名人 作者簡介
金哲思(筆名:金哲思,原名:侯海博,畢業于內蒙古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從教九年,二十多年圖書編輯出版經驗。)
書友推薦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