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百部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讀本-國防教育基地·皖贛閩瓊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9270333
- 條形碼:9787539270333 ; 978-7-5392-703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百部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讀本-國防教育基地·皖贛閩瓊卷 本書特色
安徽和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在福建建立了著名的閩西革命根據地,而海南是海洋面積*大的省,海防意義重大。 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具有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作用。對青少年進行國防教育是重中之重。《百部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讀本:國防教育基地(皖贛閩瓊卷)》分批次介紹了安徽、江西、福建、海南四省的國防教育基地,并介紹了與之相關的史實故事,真實再現了當年的歷史。
百部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讀本-國防教育基地·皖贛閩瓊卷 內容簡介
國防教育基地是指對有組織的中小學生免費開放的,在全民國防教育日向社會免費開放的有關國防教育的基本陣地。2009年9月,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命名了首批160個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9月,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又命名了第二批80個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百部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讀本”收錄了全部240個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優秀讀本。 《百部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讀本:國防教育基地(皖贛閩瓊卷)》分批次介紹了安徽、江西、福建、海南四省的國防教育基地。帶領青少年重溫那探索與斗爭的年月,接受歷史的洗禮,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佳讀本。
百部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讀本-國防教育基地·皖贛閩瓊卷 目錄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
皖西烈士陵園
涇縣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
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
王稼祥紀念園
天長市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舊址紀念館
黃山市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
福建省
古田會議紀念館
林則徐紀念館
鄭成功紀念館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
福州馬尾船政文化遺址群
長汀紅軍長征出發地遺址群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建寧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館
江西省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地(含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大禮堂舊址、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舊址、沙洲壩革命舊址群、葉坪革命舊址群)
井岡山革命紀念地(含井岡山會師紀念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三灣改編舊址)
江西省革命烈士紀念堂
興國革命歷史紀念地(含毛澤東長岡鄉調查陳列館、土地革命干部訓練班舊址、興國革命紀念館、興國革命烈士陵園、將軍園)
秋收起義紀念地(含秋收起義暨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秋收起義銅鼓紀念館、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上饒集中營名勝區
方志敏革命紀念地(含方志敏紀念館、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建軍舊址)
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
萬載縣湘鄂贛革命紀念館
海南省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
臨高角解放公園
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
萬寧市六連嶺革命烈士陵園
參考文獻
百部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讀本-國防教育基地·皖贛閩瓊卷 節選
《百部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讀本:國防教育基地(皖贛閩瓊卷)》: 紅色皖西 皖西是安徽省西部地區大別山區一市五縣的統稱,即六安市與霍山、舒城、壽縣、霍邱、金寨。 皖西依山襟淮,承東接西。西與河南、湖北兩省接壤,東鄰合肥,北連阜陽、淮南,南靠安慶。皖西地處中國經濟*具發展活力的“長三角”腹地,也是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的前沿地帶。 現皖西多特指安徽省六安市。 皖西是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這里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徐海東、郭述申、程子華等早年從事革命活動和戰斗過的地方。在漫長的革命歲月中,皖西先后有30多萬優秀兒女為國捐軀。其中建國后被追認在冊的烈士就達26000余名,涌現出中國工農紅軍**軍軍長許繼慎,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33師和皖西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者和創建者舒傳賢,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11師師長周維炯等一大批著名英烈。 1930年3月,紅1軍成立,下轄三個師,其中兩個師是皖西部隊,六安籍黃浦一期畢業生許繼慎任軍長,徐向前任副軍長(兼**師師長),統一了鄂豫皖邊區的軍事指揮。此后,在皖西地區先后組建了紅1軍新的第3師、中央獨立第1師、中央教導第2師、紅4軍第11師、紅4軍第12師、紅25軍三個師、紅27軍兩個師、紅28軍和大量的地方武裝,為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做出了巨大貢獻。 1932年徐向前指揮的蘇家埠戰役,是紅軍史上的空前大捷。在1955年至1964年授銜的開國將軍中,安徽省有130位,其中皖西籍占108位。在全國著名的將軍縣中,金寨、六安分別名列第二、第六位。 土地革命時期,在皖西曾發生過皖西大刀會起義、六霍起義、吳山廟起義、立夏節起義、六霍暴動、土地嶺戰斗、東西香火嶺戰斗、獨山戰斗、蘇家埠戰役等事件,并逐步形成了皖西革命根據地。 抗日戰爭時期,皖西戰場是全國抗日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抗戰初期有力地牽制了日寇對武漢的進攻。在這里發生過著名的六麻之戰、鹿吐石鋪之戰以及椿樹崗戰斗等。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皖西人民團結一致,英勇抗戰,使日寇始終未能占領皖西地區。 解放戰爭時期,皖西軍民不屈不撓,涌現出一大批英勇抗敵的事跡。其中皮旅突圍經霍山的兩戰兩捷,粉碎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完成了戰略轉移的光榮使命,在皖西革命史上增添了光輝的一頁。 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歲月里,堅忍不拔的皖西人民憑著一腔熱血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也將皖西這塊革命圣地染得火紅。 軍政雙才許繼慎 在皖西烈士陵園內,有一座高大雄偉的烈士塑像,塑像單手叉腰,目光堅定,他就是中國工農紅軍早期的杰出將領——許繼慎。 許繼慎(1901—1931年)原名紹周,字謹生,安徽六安石堰鄉土門店人。1924年5月,經黨組織推薦,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在軍校期間,他刻苦學習軍事,閱讀進步書刊,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1月,許繼慎從黃埔軍校畢業后留校,在新編教導2團任排長。在黃埔軍校學習和工作期間,他積極參加以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為骨干的“青年軍人聯合會”,同國民黨右派進行堅決斗爭。 1925年2月和10月,在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的兩次東征中,許繼慎等一批黃埔出身的基層指揮員,率部奮力作戰,擊潰了陳炯明等反動軍閥的主力部隊,扭轉了戰局,立下了赫赫戰功。后來由于在淡水戰役中的突出表現,許繼慎升任連黨代表。在棉湖戰役中,因作戰勇敢,升任連長。同年10月,許繼慎調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3師第7團少校干事、團代理黨代表。 ……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