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機械設計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426776
- 條形碼:9787111426776 ; 978-7-111-4267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機械設計基礎 本書特色
《機械設計基礎/全國高等職業教育規劃教材》是根據高職高專教育要求而編寫的,在編寫上力求基礎知識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突出理論知識的應用,加強針對性和應用性。 《機械設計基礎/全國高等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共12章,主要內容包括:平面機構、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及其他常用機構、撓性件傳動、齒輪傳動、蝸桿傳動、輪系、連接、軸以及軸承。《機械設計基礎/全國高等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可作為高職高專、成人高校等機電一體化、模具、數控、自動化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人員和相關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機械設計基礎 內容簡介
本書是根據高職高專教育要求而編寫的,在編寫上力求基礎知識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突出理論知識的應用,加強針對性和應用性。本書共12章,主要內容包括:平面機構、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及其他常用機構、撓性件傳動、齒輪傳動、蝸桿傳動、輪系、連接、軸以及軸承。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成人高校等機電一體化、模具、數控、自動化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人員和相關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機械設計基礎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本課程的研究對象
1.2 本課程的性質、任務、內容
1.2.1 本課程的性質
1.2.2 本課程的任務
1.2.3 本課程的內容
1.3 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和一般過程
1.3.1 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
1.3.2 機械設計的一般過程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2章 平面機構的運動簡圖及自由度
2.1 機構的組成
2.1.1 運動副
2.1.2 構件
2.2 平面機構的運動簡圖
2.2.1 機構運動簡圖的概念
2.2.2 平面機構運動簡圖的繪制
2.3 平面機構的自由度
2.3.1 自由度和約束的概念
2.3.2 自由度的計算和機構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
2.3.3 計算平面機構自由度應注意的問題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3章 平面連桿機構
3.1 鉸鏈四桿機構及其應用
3.1.1 鉸鏈四桿機構的組成
3.1.2 鉸鏈四桿機構的基本形式及其應用
3.2 鉸鏈四桿機構的演化形式及其應用
3.2.1 轉動副演化成移動副
3.2.2 取不同構件為機架
3.3 平面四桿機構的工作特性
3.3.1 鉸鏈四桿機構有曲柄條件
3.3.2 急回特性
3.3.3 傳力特性
3.4 平面四桿機構的設計
3.4.1 圖解法設計四桿機構
3.4.2 按連桿預定位置設計四桿機構
3.4.3 按給定的軌跡設計平面四桿機構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4章 凸輪機構
4.1 凸輪機構的組成及應用
4.2 凸輪機構的分類
4.2.1 按凸輪的形狀分類
4.2.2 按從動件端部機構的形狀分類
4.2.3 按從動件的運動方式分類
4.3 凸輪機構的運動特性
4.4 圖解法設計盤形凸輪輪廓曲線
4.4.1 對心尖頂直動從動件盤形凸輪輪廓曲線繪制
4.4.2 對心滾子直動從動件盤形凸輪輪廓曲線繪制
4.4.3 對心平底直動從動件盤形凸輪輪廓曲線繪制
4.5 凸輪機構基本尺寸確定
4.5.1 滾子半徑的選擇
4.5.2 壓力角
4.5.3 基圓半徑的確定
4.6 凸輪機構的常用材料和結構
4.6.1 凸輪和滾子的材料
4.6.2 凸輪的結構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5章 其他常用機構
5.1 棘輪機構
5.1.1 棘輪機構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5.1.2 棘輪機構的類型及特點
5.1.3 棘輪機構應用實例
5.2 槽輪機構
5.2.1 槽輪機構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5.2.2 槽輪機構的類型及特點
5.2.3 槽輪機構的應用
5.3 不完全齒輪機構和凸輪式間歇機構
5.3.1 不完全齒輪機構
5.3.2 凸輪式間歇機構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6章 撓性件傳動
6.1 帶傳動類型和特點
6.1.1 帶傳動的類型
6.1.2 帶傳動的特點及應用
6.2 v帶傳動
6.2.1 v帶傳動基本參數
6.2.2 v帶和v帶輪
6.3 帶傳動的受力分析和應力分析
6.3.1 帶傳動的受力分析
6.3.2 帶傳動的應力分析
6.3.3 帶傳動的彈性滑動
6.4 v帶傳動設計
6.4.1 帶傳動的失效形式和設計原則
6.4.2 帶傳動參數選擇及設計計算
6.5 帶傳動的張緊、安裝與維護
6.5.1 帶傳動的張緊
6.5.2 帶傳動的安裝和維護
6.6 鏈傳動簡介
6.6.1 鏈傳動的類型
6.6.2 鏈傳動的特點
6.6.3 鏈傳動的張緊
6.6.4 鏈傳動的維護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7章 齒輪傳動
7.1 齒輪傳動的特點和類型
7.1.1 齒輪傳動的特點
7.1.2 齒輪傳動的分類
7.2 漸開線與漸開線輪廓
7.2.1 漸開線的形成
7.2.2 漸開線方程
7.2.3 漸開線齒廓的嚙合特性
7.3 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主要參數和幾何尺寸計算
7.3.1 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各部分名稱
7.3.2 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主要參數
7.3.3 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幾何尺寸計算
7.4 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嚙合傳動
7.4.1 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正確嚙合的條件
7.4.2 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連續傳動的條件及重合度
7.4.3 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傳動的無側隙嚙合和標準中心距
7.5 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公法線長度和分度圓弦齒厚
7.5.1 公法線長度的測量
7.5.2 分度圓弦齒厚和弦齒高
7.6 漸開線齒輪的加工方法與根切現象
7.6.1 漸開線齒輪的加工方法
7.6.2 漸開線齒輪的根切現象及*少齒數
7.7 變位齒輪傳動簡介
7.7.1 標準齒輪傳動的缺點
7.7.2 變位齒輪的概念
7.7.3 變位齒輪傳動的類型
7.8 齒輪常見的失效形式與設計準則
7.8.1 齒輪傳動的失效形式
7.8.2 齒輪傳動的設計準則
7.9 齒輪常用材料及精度等級
7.9.1 齒輪傳動常用材料及許用剪切應力
7.9.2 齒輪傳動常用的精度等級及選擇
7.10 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
7.10.1 輪齒的受力分析
7.10.2 輪齒的計算載荷
7.10.3 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
7.10.4 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
7.10.5 齒根主要參數的選擇
7.11 斜齒圓柱齒輪傳動
7.11.1 斜齒圓柱齒輪齒廓的形成及嚙合特點
7.11.2 斜齒圓柱齒輪的基本參數和幾何尺寸計算
7.11.3 斜齒輪正確嚙合的條件和重合度
7.11.4 斜齒圓柱齒輪的強度計算
7.12 直齒錐齒輪傳動
7.12.1 錐齒輪機構的特點及應用
7.12.2 直齒錐齒輪齒廓曲面的形成
7.12.3 直齒錐齒輪的背錐和當量齒數
7.12.4 直齒錐齒輪的嚙合傳動和幾何尺寸計算
7.13 齒輪的結構和潤滑
7.13.1 齒輪結構
7.13.2 齒輪的潤滑
7.13.3 齒輪傳動的維護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8章 蝸桿傳動
8.1 蝸桿傳動的特點和類型
8.1.1 蝸桿蝸輪的形成
8.1.2 蝸桿傳動的類型
8.1.3 蝸桿蝸輪機構的特點及應用
8.2 蝸桿蝸輪正確嚙合條件和主要參數
8.2.1 正確嚙合條件
8.2.2 主要參數
8.3 蝸桿傳動的幾何尺寸計算
8.4 蝸桿傳動的失效形式及設計準則
8.4.1 蝸桿傳動的受力分析
8.4.2 蝸輪旋轉方向的判定
8.5 蝸輪蝸桿結構
8.5.1 蝸桿結構
8.5.2 蝸輪結構
8.6 圓柱蝸桿傳動的強度計算
8.7 蝸桿傳動的熱平衡計算
8.7.1 蝸桿傳動的效率
8.7.2 蝸桿傳動的潤滑
8.7.3 熱平衡計算
8.8 其他蝸桿傳動簡介
8.8.1 圓弧圓柱蝸桿傳動
8.8.2 環面蝸桿傳動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9章 輪系
9.1 輪系及其分類
9.1.1 定軸輪系
9.1.2 行星輪系
9.1.3 組合輪系
9.2 定軸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9.2.1 一對齒輪的傳動比
9.2.2 定軸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9.3 行星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9.4 混合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9.5 輪系的應用
9.5.1 實現相距較遠的兩軸之間的傳動
9.5.2 實現變速和換向傳動
9.5.3 獲得大傳動比傳動
9.5.4 實現分路傳動
9.5.5 實現運動的合成
9.5.6 實現運動的分解
9.6 減速器概述
9.6.1 常用減速器的形式、特點和應用
9.6.2 減速器的結構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10章 連接
10.1 螺紋連接
10.1.1 螺紋的分類及主要參數
10.1.2 螺紋連接類型及連接件
10.1.3 螺栓連接強度計算
10.1.4 提高螺栓連接強度的措施
10.2 軸轂連接
10.2.1 鍵連接
10.2.2 平鍵連接的設計
10.2.3 花鍵連接
10.2.4 銷連接
10.3 軸間連接
10.3.1 聯軸器
10.3.2 離合器
10.4 彈簧連接
10.4.1 彈性連接的功用
10.4.2 金屬彈簧的類型
10.4.3 彈簧的常用材料及許用應力
10.4.4 圓柱形螺旋彈簧
10.4.5 彈簧的制造和制造精度
10.5 其他連接
10.5.1 鉚接
10.5.2 焊接
10.5.3 膠接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11章 軸
11.1 概述
11.1.1 軸的類型
11.1.2 軸設計的要求和步驟
11.2 軸的材料
11.3 軸的結構設計
11.3.1 軸的結構及各部分名稱
11.3.2 軸的結構設計中重點解決的問題
11.4 軸的強度計算、設計步驟與設計實例
11.4.1 按抗扭強度初步估算*小軸徑
11.4.2 按彎扭合成強度計算
11.5 軸的使用與維護
11.5.1 軸的使用
11.5.2 軸的維護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12章 軸承
12.1 概述
12.2 滑動軸承
12.2.1 徑向滑動軸承
12.2.2 推力滑動軸承
12.2.3 軸承材料
12.2.4 滑動軸承的潤滑
12.3 滾動軸承
12.3.1 滾動軸承的結構、類型及特性
12.3.2 滾動軸承的代號及選用
12.3.3 滾動軸承的失效形式及計算準則
12.3.4 滾動軸承的壽命計算
12.3.5 滾動軸承的組合設計
12.4 滾動軸承與滑動軸承的比較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機械設計基礎 節選
《全國高等職業教育規劃教材:機械設計基礎》可作為高職高專、成人高校等機電一體化、模具、數控、自動化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人員和相關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