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環境利用權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113634
- 條形碼:9787511113634 ; 978-7-5111-136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環境利用權研究 本書特色
王社坤等編著的《環境利用權研究》試圖從權利理論出發構建環境法的基礎理論,其選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本書在對國內外已有的想研究進行反思的基礎上,側重從人利用環境的角度,探討環境權的內涵,研究視角比較獨特。本書用環境利用權代替環境權,使環境權的概念更為實用,也更能為實踐所接受;本書將環境利用權分為本能性環境利用權和開發性環境利用權,解決了環境權類別劃分上的混亂;本書深入地分析了環境權能,彌補了從前研究的不足;本書提出了一些解決環境利用權沖突的途徑和方法,為現實立法選擇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根據。
環境利用權研究 內容簡介
《環境利用權研究》通過對環境權理論及其實踐狀況的回顧,指出環境權研究應當明確環境的雙重價值及其不同的權利需求,并在以環境為客體的權利體系中重新定位環境權。環境利用權邊界的界定是解決環境利用權沖突的首要方法,可以從正反兩個角度界定本能性環境利用權的邊界。正面的角度就是界定什么樣的環境是良好的,反面的角度就是界定環境污染或破壞的限度是什么。在環境質量標準缺位以及符合限度條件卻導致環境質量不符合標準的情況下,只能通過事后判斷的方法,在個案中進行利益衡量。進行具體的利益衡量時,其基本的出發點是環境優先、生態優先。在利益衡量之中除了要考慮利益大小及其范圍等實體性因素之外,程序因素的重要性也應得到重視。
環境利用權研究 目錄
導言**章 環境權的理論與實踐 一、環境權的提出 二、環境權理論的發展 (一)美國的環境權理論 (二)日本的環境權理論 (三)環境權理論在中國的發展 三、環境權的立法與司法實踐 (一)環境權的立法實踐 (二)環境權的司法實踐 四、小結第二章 從環境權到環境利用權:環境權理論的反思與重構 一、我們需要環境權嗎 (一)否定環境權的觀點 (二)對環境權必要性的再論證 二、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環境權 (一)誰擁有環境權 (二)環境權的內容是什么 三、環境權研究的方法論重構 (一)人類中心主義哲學的揚棄 (二)整體主義與個體主義方法的結合 (三)環境多重價值的認知 (四)體系化方法的引入 四、小結第三章 環境利用權的構建 一、環境利用權研究的歷史考察 (一)環境利用權研究回顧 (二)環境利用權研究成果評述 二、環境利用權的社會關系基礎 (一)環境法調整對象研究的歷史考察 (二)環境利用關系:環境利用權的社會基礎 三、環境利用權的體系 (一)環境利用權詞源考 (二)環境利用權體系的構建 四、小結第四章 本能性環境利用權 一、本能性環境利用權的法律屬性 (一)本能性環境利用權是新的、獨立的權利類型 (二)本能性環境利用權的體系定位 二、本能性環境利用權的權利構造 (一)本能性環境利用權的主體 (二)本能性環境利用權的客體 (三)本能性環境利用權的權能 三、本能性環境利用權的程序保障 (一)通過程序權利保障本能性環境利用權的必要性 (二)與環境相關的程序性權利的法律屬性 (三)本能性環境利用權的程序保障 四、小結第五章 開發性環境利用權 一、自然資源利用權 (一)自然資源利用權的制度理念與法律屬性 (二)自然資源利用權的主體與客體 (三)自然資源利用權的權能:基于類型化的分析 (四)資源載體使用權的權能 (五)資源產品取得權的權能 二、環境容量利用權 (一)環境容量利用權的法律屬性 (二)環境容量利用權的主體與客體 (三)環境容量利用權的權能 三、小結第六章 環境利用權沖突及其協調 一、環境利用權沖突概念辨析 (一)權利沖突的概念 (二)環境利用權沖突的概念 (三)環境權利用權沖突協調的方法 二、環境糾紛解決的靜態方法:權利邊界的劃定 (一)本能性環境利用權的邊界 (二)開發性環境利用權的邊界 三、環境糾紛解決的動態方法:利益衡量的適用 (一)環境利用權沖突協調中利益衡量的適用條件 (二)環境利用權沖突協調中的利益衡量 四、小結結論參考文獻后記
環境利用權研究 作者簡介
王社坤,男,1979年10月生,陜西渭南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師。1998——2009年就讀于北京大學法學院,先后獲得法學學士(2002年)、法學碩士(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2005年)和法學博士(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2009年)學位。2009—2011年在清華大學法學院環境資源能源法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在《法學評論》、《比較法研究》、《法學論壇》、《河北法學》、《清華法治論衡》、《環境保護》、《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等刊物公開發表論文二十余篇。出版學術專著(合著)和譯著(合譯)各一部,參編教材四部。主持或參加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中國博士后基金、環境保護部、國家發改委等科研項目十余項。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