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國際秩序中的中國與新興國家:領導作用.制度建構與身份認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745137
- 條形碼:9787509745137 ; 978-7-5097-451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際秩序中的中國與新興國家:領導作用.制度建構與身份認同 本書特色
21世紀是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大調整的時代,新興國家的群體性崛起是這個時代*具標志性的事件,以2008年全球性的經濟金融危機為契機,新興國家加強了彼此之間的協調,以統一的行動和團結的聲音,積極參與相關國際問題的治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成為崛起中的新興國家的典型代表。《國際秩序中的中國與新興國家:領導作用、制度建構與身份認同》就如何看待新興國家的身份、角色與作用,如何處理新興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如何定位新興國家與全球治理的關系,以及如何處理中國與新興國家和國際秩序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給當下的中國以有益的啟示。
國際秩序中的中國與新興國家:領導作用.制度建構與身份認同 內容簡介
21世紀新興國家開始積極參與國際問題的治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成為了崛起中的新興國家中的典型代表。本書就如何看待新興國家的身份、角色與作用,如何處理新興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如果定位新興國家與全球治理的關系,以及如何處理中國與新興國家和國際秩序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能夠給予當下的中國有益的啟示。
國際秩序中的中國與新興國家:領導作用.制度建構與身份認同 目錄
“新興國家”研究相關概念辨析
新興大國集體身份的構建
金磚國家:角色定位及其現實使命
新興大國群體性崛起與全球秩序演進
國際體系中的權力結構變化及其發展趨勢
二 新興國家與發達國家:認知分歧與合作前景
后危機時代傳統大國和新興大國的合作與競爭
美國與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認知、策略與未來
新興大國關系中的美國因素
試析后“9·11”時期美沙關系的變化發展
試論美國對華能源政策
美國區域貿易政策的兩種邏輯
三 新興國家與全球治理:定位與重構
g20的非正式性及其機制化建設
淺析全球治理中g20與聯合國的合作
新興國家與國際金融治理
淺議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
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與“金磚國家”氣候合作
“全球公地”安全治理初探
核事故、能源結構調整與國際氣候合作
四 中國、新興國家與國際秩序的未來
巴西對當前重大國際問題的看法及中國對巴西政策的策略研究
國際秩序轉型視野下中俄戰略關系中的中亞因素
imf近期決策結構改革及其對中國的影響(2006~2011)
中美制度均勢與東亞兩種體系的兼容共存
中國與國際多邊投資體制的構建
試論中國積極塑造國際秩序的主張、行為與影響
當代中國民族主義與中國和西方世界的關系
國際秩序中的中國與新興國家:領導作用.制度建構與身份認同 作者簡介
劉阿明,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研究員。2005年畢業于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2002年畢業于南京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中美關系、美國亞太戰略、東亞地區國際關系。曾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政治學系、美國馬里蘭大學政府與政治學院、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政治外交學系進行訪問研究;曾負責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南海問題對中囡東盟戰略關系的影響》的研究工作;出版《變動中的東亞與中美關系》《布什主義與新帝國論》兩本專著;在《世界經濟與政治》《國際問題研究》《現代國際關系》《美國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 崔榮偉,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2011年畢業于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獲得國際政治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政治經濟學、亞太地區安全問題。在《美國研究》《當代亞太》《東南亞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篇。 劉鳴,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研究員,常務副所長,博士生導師,國際關系理論研究室主任,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朝鮮半島研究中心、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研究員。1999年畢業于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獲法學博士學位。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國際關系理論、美國對東亞國家的政策、朝鮮半島安全及其與周邊大國關系。 專著《國際體系:歷史的演進與理論》獲2006~2007年度上海市哲學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曾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太平洋事務》和韓國國防研究院的《韓國國防分析》等英文雜志和美韓等研究機構編輯的著作中發表英文論文二十余篇;在《世界歷史》《世界經濟與政治》《國際問題研究》《社會科學》《世界經濟研究》等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論文《大國互動關系中的合作條件與問題》《塞耶姆·布朗的學術思想和國際關系理論的歧見與困境》分別獲2000-2001年度和1996-1997年度上海市哲學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曾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993年),韓國漢城大學(現為首爾大學,1996年),美國斯坦福大學(2000年)從事訪問研究。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