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希特勒的最后十二天(八品-九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59864
- 條形碼:9787020159864 ; 978-7-02-015986-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希特勒的最后十二天(八品-九品) 本書特色
二戰終極謎團——希特勒死因之謎在顯微鏡下被揭開 數十幅*手高清檔案圖片:對希特勒親信的審訊記錄、地下掩體地圖、逃跑計劃,以及揭露真正死因的殘骸照片
再現冷戰期間蘇美對峙驚心動魄的瞬間
希特勒的最后十二天(八品-九品) 內容簡介
1945年5月8日,德國納粹投降。一周前,希特勒在柏林總理府的地下掩體中自殺。從5月1日開始,蘇聯方面便對希特勒之死展開調查,并搜尋希特勒夫婦的遺體。得出的調查報告卻封存起來,成為秘密。七十多年后的今天,這批檔案終于重見天日,從而揭開了二戰的終極秘密。
經過與俄羅斯有關部門歷時兩年的交涉后,調查記者讓-克里斯多夫•布里薩爾和拉娜•帕爾申娜終于接觸到這批檔案,得以窺探蘇聯間諜追尋希特勒遺體的不凡經歷。蘇聯人是否在停戰次日成功辨認被燒毀的尸體屬于希特勒本人?為什么斯大林當時讓全世界都以為希特勒成功逃脫?……因為沒有遺體,種種疑問飛速蔓延,至今依然引發人們的想象。
希特勒的最后十二天(八品-九品) 目錄
部分 調查(一)
莫斯科,2016年4月6日
柏林,1945年5月
莫斯科,2016年10月
巴黎,2016年10月至11月
第二部分 希特勒生命的后時光
第三部分 調查(二)
莫斯科,2016年12月
盧比揚卡大樓,莫斯科,2016年12月
柏林,1945年5月2日
莫斯科,2017年3月
莫斯科,1945年5月
俄羅斯國家軍事檔案館,莫斯科,2017年3月
第四部分 結論?
莫斯科 2017年3月
柏林,1946年5月30日
2017年夏
巴黎,2017年9月
檔案來源
致謝
希特勒的最后十二天(八品-九品) 相關資料
拉娜有些茫然無措。
通過她在俄羅斯高級行政部門內部的關系,我們獲知終會有所成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們的會面定在了十一點,但在俄羅斯,這絲毫不能確定什么。走在俄羅斯聯邦國家檔案局的路上,凜冽的北風狠狠地拍打在我們臉上。在俄羅斯,這里也被簡稱為“加爾夫”局,坐落在莫斯科的正中心位置,是檔案收藏量多的機構之一,珍藏了從十九世紀至今的近七百萬份檔案資料,其中大部分是些紙質文件,也有一些照片和保密文檔。而我們正是為了其中一份保密文檔,才會冒著莫斯科嚴酷的氣候和同樣嚴酷的俄羅斯官僚作派前來。拉娜•帕爾申娜在俄羅斯并非毫無名氣。身為記者和紀錄片導演,這位年輕女人時常受邀至電視臺的攝影棚分享她的光輝事跡:對拉娜•皮特斯的新近采訪。拉娜•皮特斯身無分文,是早已被所有人忘在腦后的老太太,多年來一直默默地住在一家由美國人出資建立的養老院里。她拒絕面世,從不接受記者的采訪。她的父親,是一個叫做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朱加什維利的人,我們也管他叫斯大林。事實上,拉娜•皮特斯原名叫斯維特拉娜•斯大林,是他寵愛的女兒。六十年代,正值冷戰高潮時期,她避難出逃,向宿敵美國申請了政治避難。從此,她便成為了那些不顧一切想要逃離專制政權的蘇聯人的象征。拉娜•帕爾申娜成功說服了這位孤僻的名門后人參與錄制了一系列訪談節目。那是在二〇〇八年,這一成就在整個俄羅斯備受關注。近年來,斯大林確實又重新成為了莫斯科人討論的焦點。拉娜•帕爾申娜對俄羅斯的行政體系和官僚模式輕車熟路。于是,她主動請纓,費了好一番功夫爭取前去查閱那些敏感而又復雜的保密檔案。
然而,在二〇一六年四月的這個早上,我感覺到她有些憂慮。
我們與加爾夫局局長拉麗薩•亞歷山多芙娜•洛戈瓦婭約好了見面。只有她可以準許我們查閱H檔案。“H”指的就是希特勒。拉娜有些茫然無措。
通過她在俄羅斯高級行政部門內部的關系,我們獲知終會有所成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們的會面定在了十一點,但在俄羅斯,這絲毫不能確定什么。走在俄羅斯聯邦國家檔案局的路上,凜冽的北風狠狠地拍打在我們臉上。在俄羅斯,這里也被簡稱為“加爾夫”局,坐落在莫斯科的正中心位置,是檔案收藏量多的機構之一,珍藏了從十九世紀至今的近七百萬份檔案資料,其中大部分是些紙質文件,也有一些照片和保密文檔。而我們正是為了其中一份保密文檔,才會冒著莫斯科嚴酷的氣候和同樣嚴酷的俄羅斯官僚作派前來。拉娜•帕爾申娜在俄羅斯并非毫無名氣。身為記者和紀錄片導演,這位年輕女人時常受邀至電視臺的攝影棚分享她的光輝事跡:對拉娜•皮特斯的新近采訪。拉娜•皮特斯身無分文,是早已被所有人忘在腦后的老太太,多年來一直默默地住在一家由美國人出資建立的養老院里。她拒絕面世,從不接受記者的采訪。她的父親,是一個叫做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朱加什維利的人,我們也管他叫斯大林。事實上,拉娜•皮特斯原名叫斯維特拉娜•斯大林,是他寵愛的女兒。六十年代,正值冷戰高潮時期,她避難出逃,向宿敵美國申請了政治避難。從此,她便成為了那些不顧一切想要逃離專制政權的蘇聯人的象征。拉娜•帕爾申娜成功說服了這位孤僻的名門后人參與錄制了一系列訪談節目。那是在二〇〇八年,這一成就在整個俄羅斯備受關注。近年來,斯大林確實又重新成為了莫斯科人討論的焦點。拉娜•帕爾申娜對俄羅斯的行政體系和官僚模式輕車熟路。于是,她主動請纓,費了好一番功夫爭取前去查閱那些敏感而又復雜的保密檔案。
然而,在二〇一六年四月的這個早上,我感覺到她有些憂慮。
我們與加爾夫局局長拉麗薩•亞歷山多芙娜•洛戈瓦婭約好了見面。只有她可以準許我們查閱H檔案。“H”指的就是希特勒。
從進入加爾夫局的接待大廳開始,基調就已經定了。一個留著七十年代弗雷迪•默丘里風格胡子的士兵要求我們出示護照。“檢查!”他嘶啞地吼道,弄得我們好像是擅闖進來一樣。拉娜的俄國身份證可以順利通行,但是我的法國護照讓整個局面變得有些復雜。這位軍人似乎對拉丁字母不太習慣,沒辦法讀出我的名字。“Brisard”用斯拉夫字母拼寫就成了“БРИЗАР”。于是,我就這樣被登記進了他的當日準入人員名單里。經過了漫長的審查核對,再加上拉娜天使般的幫助,我們總算被準許通過。檔案局局長的辦公室在哪兒?我們的問題讓警衛很是惱火。他正在以同樣的禮貌方式接待另一名訪客。“直走到底,在右邊第三幢樓后面。”回應我們的這位年輕女人沒等我們致謝,就轉身登上了光線晦暗的樓梯。加爾夫局就像是一座蘇聯的工人城,整體由數幢外觀陳舊的蘇維埃風格建筑構成,風格兼具構成主義和理性主義。我們一邊在樓宇間穿行,一邊試圖躲開那一攤攤泥濘的積雪。“局長辦公室”,遠處一扇雙開門上方的指示牌上,用大寫字母這么標記著……一輛深色的四輪轎車擋在了門口。在我們距離那里還剩二十多米的時候,一位身材高大的女人急匆匆地從樓里走出來,旋即消匿在車座里。“這位就是局長女士……”眼看著這輛車飛馳遠去,拉娜帶著一絲絕望低語道。
10點55分,我們11點的會面就在面前兀然泡湯了。
歡迎來到俄羅斯。
希特勒的最后十二天(八品-九品) 作者簡介
讓-克里斯多夫•布里薩爾
Jean-Christophe Brisard
深度調查記者、紀錄片導演。通曉多種語言,作為獨立記者,經常深入交戰地區進行報道。
拉娜•帕爾申娜
Lana Parshina
通曉俄語、英語和德語,曾任翻譯、獨立記者和公共關系顧問。拍攝電影卻是她的夢想。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