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白朗希精神病院:從奈瓦爾到莫泊桑的最后避難所(八品-九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48370
- 條形碼:9787020148370 ; 978-7-02-014837-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白朗希精神病院:從奈瓦爾到莫泊桑的最后避難所(八品-九品) 本書特色
譯者馬振騁,資深法語文學翻譯家,“首屆傅雷翻譯出版獎”得主。先后翻譯了圣埃克蘇佩里、波伏瓦、高乃依、克洛德•西蒙、紀德、蒙田、杜拉斯、米蘭·昆德拉等法國重要文學家的作品。此系列集結其翻譯的法語文學史上不同時期的經典作品。
白朗希父子創立的家庭式療養院正處于“1800年時代”精神病治療制度化與“1900年時代”精神分析學創始之間的這段空白,當時*有名的人都以不同目的在這家療養院待過:夏爾·古諾、瑪麗·達古爾、奈瓦爾、莫泊桑……
這家診所是觀察精神病與創作關系的平臺,像一種化學沉淀,顯露出整個社會的焦慮與矛盾。
白朗希精神病院:從奈瓦爾到莫泊桑的最后避難所(八品-九品) 內容簡介
這是法國郊區一個精神病院的歷史傳記,記錄了白朗希大夫瘋人院的百年孤獨和凄涼。這本書是以“白朗希診所”的病程記錄為資料而撰寫,這堆從未公開的資料,內容異常豐富,是19世紀精神病的真正魔術書。當時*有名的人物都以不同目的在這家療養院待過:奈瓦爾、古諾、阿列維、提奧•梵•高、莫泊桑……從埃斯普里•白朗希的誕生到埃米爾•白朗希的逝世之間,經過了一個世紀的精神病史。
白朗希精神病院:從奈瓦爾到莫泊桑的最后避難所(八品-九品) 相關資料
1893年 8月17日,《費加羅報》在頭版用大字標題宣布:夏爾科教授、白朗希大夫雙雙去世,法國科學界“遭受雙重打擊”,在同一天獲悉兩位醫學英才與社會名流逝世。位以研究癔病而聞名,在精神分析系譜樹方面培養了門徒,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第二位是第二帝國和第三共和時期精英人物的知心人,他的去世也帶走了他的父親埃斯普里 •白朗希大夫創辦的精神病院的秘密。第二年,巴黎市政府給他們各人一條馬路命名:給讓•馬丁•夏爾科的是他任教的硝石場醫院后面,給埃米爾•白朗希的是在奧特依那幢大公館邊上。一邊是享受獎學金的學生,在首都長大的巴黎車匠的兒子;一邊是繼承人,是諾曼底兩代醫學世家的后裔。左岸公共醫院,右岸私人精神病院。當夏爾科日益進入傳奇時,白朗希的名字在詞典中的注解愈來愈少。
1994年,一塊灰色大理石碑釘在帕西的土耳其大使館前,這里從前是精神病院。上面寫著:“在朗巴爾府,曾住過杰拉爾 •德•奈瓦爾(1853—1854),夏爾•古諾(1857),居伊•德•莫泊桑(1892—1893年)”。療養院與里面的“好醫生”一字不提,病人的榮名把一切都蓋罩了。白朗希父子被一個象征性的后代遺忘,也可通過出版物予以復現。但是由于缺乏檔案,被這個診所引起的興趣,只限于幾篇涉獵不深僅在小圈子里散發的研究文獻, 1908年歐內斯特•德•克羅薩發表的《白朗希大夫診所》小冊子里的絮語。 1949年,埃米爾的兒子雅克 —埃米爾•白朗希的回憶錄出版,書名《往事鉤沉》,對診所的歷史與日常工作的再現作出決定性的貢獻。作者特地透露父親臨死時要求他把著名病家的病案全都燒毀。診斷書已付之一炬,主要環節都埋進了灰堆,也就不必重繪傳奇。彌撒曲已經唱完。
在這份證詞前止步不前,這就忽略了一份具有決定意義的歷史資料:自從1838年關于精神病人的法律頒布以后,精神病院院長都有義務保存病程記錄,里面記載病人身份、住院日期、癥狀、醫生診斷評語。大家以為“白朗希診所”的病程記錄已經消失,其實一直保存著。這堆從未公開的資料,內容異常豐富,促成了本書的撰寫,這是 12本狹長的厚冊子,被時間剝蝕的綠絲絨封面、四角與書脊都有真皮加固,是 19世紀精神病的真正魔術書。
還有一個來源一直沒有被人察覺。1977年1月4日,雅克—埃米爾的繼子喬治•梅維爾 —白朗希把他的家庭成員的個人資料捐給了法蘭西學院圖書館,成為白朗希卷宗,供研究者查閱,這次是醫生與他們的親友或病人交換的書簡。這份無價也從未面世的信札,跟病程記錄參照閱讀,幾乎可以了解到一家精神病院的逐日生活,當時有名的人物都以不同目的在這家療養院待過:阿爾弗雷德•德•維尼、埃克托爾•柏遼茲、德拉克洛瓦、大仲馬、泰奧菲爾•戈蒂埃、愛德華•馬奈、奧古斯特•雷諾阿,埃德加 •德加,作為友人、訪客或鄰居;夏爾•古諾、瑪麗•達古爾、德•卡斯蒂格里奧納伯爵夫人、阿列維夫婦,作為復發病人;杰拉爾•德•奈瓦爾和莫泊桑,作為不治病人;儒勒•凡爾納和歐內斯特•勒南,都是為兒子的精神狀態擔憂的父親,還有儒勒 •格萊維律師,是送姐姐來住院的。1893年 8月17日,《費加羅報》在頭版用大字標題宣布:夏爾科教授、白朗希大夫雙雙去世,法國科學界“遭受雙重打擊”,在同一天獲悉兩位醫學英才與社會名流逝世。位以研究癔病而聞名,在精神分析系譜樹方面培養了門徒,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第二位是第二帝國和第三共和時期精英人物的知心人,他的去世也帶走了他的父親埃斯普里 •白朗希大夫創辦的精神病院的秘密。第二年,巴黎市政府給他們各人一條馬路命名:給讓•馬丁•夏爾科的是他任教的硝石場醫院后面,給埃米爾•白朗希的是在奧特依那幢大公館邊上。一邊是享受獎學金的學生,在首都長大的巴黎車匠的兒子;一邊是繼承人,是諾曼底兩代醫學世家的后裔。左岸公共醫院,右岸私人精神病院。當夏爾科日益進入傳奇時,白朗希的名字在詞典中的注解愈來愈少。
1994年,一塊灰色大理石碑釘在帕西的土耳其大使館前,這里從前是精神病院。上面寫著:“在朗巴爾府,曾住過杰拉爾 •德•奈瓦爾(1853—1854),夏爾•古諾(1857),居伊•德•莫泊桑(1892—1893年)”。療養院與里面的“好醫生”一字不提,病人的榮名把一切都蓋罩了。白朗希父子被一個象征性的后代遺忘,也可通過出版物予以復現。但是由于缺乏檔案,被這個診所引起的興趣,只限于幾篇涉獵不深僅在小圈子里散發的研究文獻, 1908年歐內斯特•德•克羅薩發表的《白朗希大夫診所》小冊子里的絮語。 1949年,埃米爾的兒子雅克 —埃米爾•白朗希的回憶錄出版,書名《往事鉤沉》,對診所的歷史與日常工作的再現作出決定性的貢獻。作者特地透露父親臨死時要求他把著名病家的病案全都燒毀。診斷書已付之一炬,主要環節都埋進了灰堆,也就不必重繪傳奇。彌撒曲已經唱完。
在這份證詞前止步不前,這就忽略了一份具有決定意義的歷史資料:自從1838年關于精神病人的法律頒布以后,精神病院院長都有義務保存病程記錄,里面記載病人身份、住院日期、癥狀、醫生診斷評語。大家以為“白朗希診所”的病程記錄已經消失,其實一直保存著。這堆從未公開的資料,內容異常豐富,促成了本書的撰寫,這是 12本狹長的厚冊子,被時間剝蝕的綠絲絨封面、四角與書脊都有真皮加固,是 19世紀精神病的真正魔術書。
還有一個來源一直沒有被人察覺。1977年1月4日,雅克—埃米爾的繼子喬治•梅維爾 —白朗希把他的家庭成員的個人資料捐給了法蘭西學院圖書館,成為白朗希卷宗,供研究者查閱,這次是醫生與他們的親友或病人交換的書簡。這份無價也從未面世的信札,跟病程記錄參照閱讀,幾乎可以了解到一家精神病院的逐日生活,當時有名的人物都以不同目的在這家療養院待過:阿爾弗雷德•德•維尼、埃克托爾•柏遼茲、德拉克洛瓦、大仲馬、泰奧菲爾•戈蒂埃、愛德華•馬奈、奧古斯特•雷諾阿,埃德加 •德加,作為友人、訪客或鄰居;夏爾•古諾、瑪麗•達古爾、德•卡斯蒂格里奧納伯爵夫人、阿列維夫婦,作為復發病人;杰拉爾•德•奈瓦爾和莫泊桑,作為不治病人;儒勒•凡爾納和歐內斯特•勒南,都是為兒子的精神狀態擔憂的父親,還有儒勒 •格萊維律師,是送姐姐來住院的。
這家診所是觀察精神病與創作關系的無與倫比的平臺,像一種化學沉淀,顯露出整個社會的焦慮與矛盾,在那里科學家和藝術家、精神病醫生和病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在探索靈魂深處隱蔽的皺褶,就像鉆入一塊紡織品的經緯線里一樣。從精神病學的創始到精神分析學的誕生,從浪漫主義到象征主義,白朗希大夫精神病院的歷史也是整個 19世紀的歷史,這兩代精神病醫生跟這個時代是分不開的。埃斯普里•白朗希(1796—1852)和他的兒子埃米爾•白朗希(1820—1893),創建者與繼承者,他們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機構與一個獨一無二的知識探險中的主角,他們的故事還有待挖掘。
白朗希精神病院:從奈瓦爾到莫泊桑的最后避難所(八品-九品)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洛爾• 繆拉(Laure Murat ),出生于1967年,法國歷史學家和作家。她在2006年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涉及文化史、精神病史和性別研究。2012年獲得古根海姆獎學金。
譯者簡介
馬振騁,1934年生于上海,法語文學翻譯家,首屆“傅雷翻譯出版獎”得主。先后翻譯了圣埃克蘇佩里、波伏娃、高乃依、薩巴蒂埃、克洛德•西蒙、紀德、蒙田、杜拉斯、米蘭•昆德拉、洛朗•戈代等法國重要文學家的作品。著有散文集《巴黎,人比香水神秘》《鏡子中的洛可可》《我眼中殘缺的法蘭西》《誤讀的浪漫:關于藝術家、書籍與巴黎》等。其《蒙田隨筆全集》(全三卷)2009年榮獲首屆“傅雷翻譯出版獎”,并被評為“2009年度十大好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