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精)東亞古代的諸民族與國家(八品-九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40621
- 條形碼:9787520140621 ; 978-7-5201-4062-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東亞古代的諸民族與國家(八品-九品) 內容簡介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內外諸民族間的抗爭與流動,足與西方日耳曼民族大遷徙時代相匹敵,甚至超過其規模。與中原王朝的接觸使周邊民族逐漸“漢化”,同時中原王朝內部也出現了“胡化”“蠻化”現象。這種雙向的“中華化”讓一個迥然異于秦漢社會的“新的中華”*終形成。
漢民族乃世界上的大民族,川本芳昭一直關注其形成過程極其與周邊諸民族的互動關系。上至漢唐,下至遼、金、元,川本芳昭從比較史的視角出發,考察鮮卑、烏丸等北方民族,獠、羌等西南民族,以及朝鮮與倭國的“中華化”,以宏大的視野展現了東亞古代的民族與國家。
(精)東亞古代的諸民族與國家(八品-九品)(精)東亞古代的諸民族與國家(八品-九品) 前言
序言
筆者出版過一部題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問題》的論文集,其中匯集了若干篇小文。
在該著作中,筆者試圖解決以下諸方面的問題:,致力于深化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民族的遷入對中國造成的具體影響的研究;第二,探討了同時期中國南方非漢民族的實態;第三,致力于闡明中國文化的傳入,以及人口的流動所引發的古代朝鮮、日本等地的具體變化。
(精)東亞古代的諸民族與國家(八品-九品) 目錄
篇 漢唐間中國北部的動向——以民族問題為中心
章 北朝國家論
第二章 關于北魏文成帝南巡碑
第三章 關于鮮卑的文字——與漢唐間中華意識的廣泛傳播相關聯
第四章 關于三國時期的烏丸、鮮卑——從交流與變遷的觀點所見
第五章 再論北魏內朝——從比較史的觀點所見
第二篇 漢唐間東亞的動向與古代日本國家的形成
章 漢唐間“新”中華意識的形成——圍繞古代日本、朝鮮與中國的聯系
第二章 關于《隋書·倭國傳》與《日本書紀·推古紀》中的記述——遣隋使小記
第三章 關于倭國對外交涉的變遷——從中華意識的形成與大宰府成立之間的關聯所見
第四章 倭五王的自稱與東亞的國際形勢
(精)東亞古代的諸民族與國家(八品-九品) 作者簡介
川本芳昭,1950年生,九州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修滿后退學,后于佐賀大學、九州大學任助教授,從1998年至今在九州大學擔任文學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與國家問題,出版了《魏晉南北朝時代的民族問題》(汲古書院,1998)、《中國史上的諸民族》(山川出版社,2004)、《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講談社,2005)、《東亞古代國家論:過程、模式與身份認同》(すいれん舎,2006),其中《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已翻譯為中文出版。
譯者簡介
劉可維,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學碩士,后赴日本九州大學人文科學府留學,師從川本芳昭,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漢唐間歷史學與考古學研究。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