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精)帝國的暮光:蒙古帝國治下的東北亞(八品-九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39601
- 條形碼:9787520139601 ; 978-7-5201-3960-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帝國的暮光:蒙古帝國治下的東北亞(八品-九品) 內容簡介
進入14世紀,蒙古帝國的黃金時代一去不返。隨著蒙古帝國的式微,出現了大范圍的騷亂。本書對蒙古帝國衰亡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勾勒了14世紀60年代東北亞各方勢力,即帝國皇室、高麗王室、中原地方武裝和叛軍首腦在跌宕起伏、暗潮洶涌的風云中此消彼長的變遷過程。
(精)帝國的暮光:蒙古帝國治下的東北亞(八品-九品) 目錄
章 東北亞與蒙古帝國
第二章 回光返照
第三章 高麗與大元兀魯思
第四章 紅巾軍戰爭
第五章 風口浪尖
第六章 戰后
第七章 高麗新君
第八章 廣角鏡
結語
注釋/參考文獻/索引
(精)帝國的暮光:蒙古帝國治下的東北亞(八品-九品) 節選
14世紀蒙古帝國
至14世紀中葉,蒙古帝國的輝煌歲月已經過去幾十年。蒙古政權起初在大草原的時候就具有靈活變通的特點,譬如,強調地方自治,隨時調整蒙古貴族之間的利益平衡。即使是在13世紀60年代蒙古疆域“解體”,出現較大的自治兀魯思(如羅斯欽察草原上的金帳汗國和西亞的伊爾汗國,中亞的窩闊臺和察合臺汗國)之后,稅收、戶籍登記、分封儀式、收入分成等官僚實踐為帝國提供了松散的結構性統一體。蒙古在促進歐亞大陸的人員往來、物資交換和信息交流方面,確實是實至名歸,因為即便在蒙古統治煙消云散后,許多后續政權(從中原到波斯)仍沿襲了蒙古政權的這一結構和慣習。
至14世紀30年代,蒙古帝國治下的歐亞大部分地區仍然處于緊張狀態。伊爾汗國國王不賽因死后由于沒有繼承人,旭烈兀系繼承權終結了。由此,激烈爭奪政治正統以及為獲得對今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地區統治權的暴力沖突拉開了序幕。14世紀初,16蒙古內部的鉤心斗角終結了窩闊臺家族的統治。13世紀后半葉,海都(1236—1301)的成功令人矚目,大大改善了窩闊臺家族的命運。不過,在1307年的時候,窩闊臺家族大部分成員歸順了察合臺系。至14世紀中葉,察合臺系家族的勢力范圍僅僅限于新疆,但即便如此,其統治也日益遭到猛烈攻擊。而金帳汗國的權威雖然在14世紀遭到挑戰,但其對羅斯公國的統治一直持續到15世紀。如接下來的章節所述,至14世紀30年代初,大元兀魯思遭遇了一連串自然災害、國內戰亂和地方叛亂的打擊,但直至元朝末年,蒙古政權在東亞地區的領導地位始終沒有被撼動,或者說,始終令人刮目相看,這不能不令人驚嘆!
元朝的后歲月
眾所周知,在13世紀,蒙古首先征服了女真金國(1115—1234),隨后征服了南宋王朝(1127—1279)。對此,本文不再贅述。關于蒙古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可謂汗牛充棟。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在位時期(1260—1293),宋朝的領土全部納入蒙古帝國的版圖。那些在過去從未臣服過漢人統治的周邊地區也被納入大元兀魯思的版圖。與過去相比,除滿洲、蒙古、西藏地區外,云南和山西西部綠洲地區也開始與漢人交往,與中原經濟中心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蒙哥(1251—1259年在位)和忽必烈等蒙古大汗都努力加強中央政府對地方收入的控制,但相對而言,蒙古并沒有直接統治地方。一般情況下,地方統治者往往通過正式歸順和分封儀式納入蒙古政體,他們可以留在當地,只需向蒙古朝廷上繳貢物和賦稅,承擔徭役,就可以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蒙古大汗并不熱衷于將其宗教信仰、社會習俗或文化取向強加給地方百姓。
(精)帝國的暮光:蒙古帝國治下的東北亞(八品-九品) 作者簡介
魯大維(David M. Robinson),美國柯蓋德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講座亞洲研究暨歷史教授、富布萊特(Fulbright)學術交流基金會訪問學者。研究方向包括蒙古帝國史、軍制史以及近代東亞的外交實踐等。著有《帝國的暮光:蒙古帝國治下的東北亞》、《匪徒、宦官與天子:明中期的政治叛亂與經濟暴動》、《明朝宮廷的尚武展示》、《亂中求治:韓國理學家鄭傳道及其時代》等論著。
譯者簡介
李梅花,延邊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民委首屆民族問題研究優秀中青年專家、中國民族政策研究會常務理事,美國杜克大學、韓國延世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族文化與社會發展、跨國人口流動。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