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北平往事(簽名蓋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522791
- 條形碼:9787522522791 ; 978-7-5225-2279-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平往事(簽名蓋章) 本書特色
王稼句先生從故紙堆里發掘的北京往事 一座讓人戀戀難忘的城市,
究竟有哪些說不完的魅力?
老北京的生活,紙上的紀錄片
北平往事(簽名蓋章) 內容簡介
北京的好處是說不盡的,住上幾天就能感覺出來,離開之后一定會想念不已。本書文章從民國時期報刊中薈萃,與此前結集的同類書并無重復。本書既記述老北京的四季生活,如飲食、衣著、娛樂、游賞、風俗諸多方面;也記述城市生活空間,如住房、飯店、市場、公園、廟宇等;還記述社會各階層的生活,以及游蹤等。老北京已經成為歷史,從這本《北平往事》,可更全面、更深入地感受她的魅力。
北平往事(簽名蓋章) 目錄
前 言 王稼句??
北京的冬天 金受申
冬天的補敘 金受申
北京的年景 金受申
北京的消夏 金受申
老北京的夏天 金受申
北京的秋天 金受申
北平街頭游樂 金受申
沒落的“年節”——北平新年雜寫 果 軒
故都廢年的景象 經 世
新年中之北京的小兒 馬二先生
北京味兒 蕭 志
故都的飲食 汪耐寒
故都秋味 老 饕
北平生活印象 倪錫英
北平交通瑣談 劉貽瑜
北平的住房 程靖宇
北平的公寓 徐崇壽
北平的飯店 熱 昏
北京的旅店 小 五
北平的市場 太 白
北平的公園 魏兆銘
北平廟宇記 小 芳
北平的廟會 張 玄
北平的書攤——如此北平之一 得 中
談談北平之有閑階級 安 之
故都之社會 恨 人
北京婦女之生活 宋化歐
北平的車夫 伯 上
北京風俗今昔之不同 吳絜庵
故都夜的生活 老北京
故都天橋巡禮 平 凡
北平的雜碎 了 平
北平瑣記 邊孟起
北京夜話 斯 人
壬子宮駝記 葉楚傖
京華紀游 陳善祎
燕京攬勝錄 章 鑒
故都屐痕 張滌俗
游北海記 我 一
游南海中海記 我 一
總統府游記 陶亞民
景山游記 張晉福
雍和宮游記 彭 康
白云觀游記 彭 謙
萬生園游記 佚 名
游頤和園記 莊夢山
游頤和園記 何省疚
游玉泉山記 丁鴻賓
西山紀游 蔣維喬
大房山記游 蔣維喬
游昌平明陵記 張肇崧
居庸游記 蘇 莘
后 記 王稼句??
北平往事(簽名蓋章) 節選
北平生活印象
(倪錫英)
凡是到過北平的人,當他在北平初住下的幾天,便會覺到生活上的種種便利和舒適,再住下幾天,簡直便會留戀著不想走。而一旦離開了北平,生活在別的一個環境中,那末便會不斷的眷念著北平的生活。
人們是*愛故鄉的,故鄉的生活,加倍的會使人感到親切的滋味。北平,可以說是任何人的故鄉,任何人一投入北平的懷里,便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故鄉,不論是千里他鄉的游子,或是僑寓北平的游客,生活在北平,便如生活在自己的家鄉一樣。所以盡有許多人,當他們在北平耽擱過若干時后,便把北平當作他第二個故鄉了。像這樣的人,我們可以常常聽到,而且非但是中國人是如此,就是整天生活在“機輪”、“金光”推進中的歐美人士,也往往喜歡把北平當作一個終老之鄉。在北平住過的外國人,總是對于北平的生活贊美著。他們貪戀著北平的生活,正如一個嬰孩貪戀著母親的奶一樣,有好些人,情愿在北平長久的住下。
北平的生活,可說完全是代表著東方色彩的平和生活。那里,生活的環境,是十分的偉大而又舒緩。不若上海以及其他大都市的生活那么樣的急促,壓迫著人們一步不能放松地只能向前,再也喘不過氣來。又不若內地各埠那么的鄙塞簡陋,使人感受著各種的不滿足。那里有著各式*新*摩登的物質設備,可以用*低廉的代價去享受。 而日常的生活,是那末寬弛的,好像一張松了的弓,會覺不到悠悠的歲月在奔逝著。
非但是物質的生活,是這樣的舒適,而精神上的感受,也是十分的充實和愉快。北平,在現今是有“中國文化城”之稱,那里,前朝的君王遺留下來許多文化上的寶物,以及幽美的山水庭園,前者是人們精神生活上*豐富的食糧,后者卻是休閑生活中*適宜的境域。假如是一個文人,一個學者,一個喜歡靜修閑散的人,那末北平實在是他們精神生活上*合適的地方。
北平生活的閑散舒適,還是近十馀年內的事。當政府沒遷都南京以前,北平的生活是正和現在南京的生活那樣,含著濃厚的政治意味,而兼以人口的擁擠,住所也不舒服了。各種物品供不應求,百物就昂貴了。雖然物質上的設備要比現在的南京來得完備,可是因為生活程度很高,非一般普通人所能享受。所以在那時候,達官貴人的生活是比較舒適的,但是因為政事的煩擾,稱不上安閑。而一般的市民,終天便在高昂的生活線上掙扎著,一刻也不容閑息。自從政府南遷以后,情形便大變了。往日的達官貴人們,有的隨著政府南徙,有的便銷聲匿跡下來,不再過那奢靡紛擾的忙亂生活。甚至有些便成了災官,不得不離開北平,回到家鄉,或到別處去另謀生路。這么一來,北平因為政治的變革,生活程度便立刻低落下來了。往日各種物質設備是依然存在,可是因為市面上驟然失去了政治和經濟的重心,一切的代價便全都低廉,于是一般人的生活,也隨著由緊張而松緩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的掙扎著。
我們可以舉一個例證,來說明北平一般生活的低廉現象。就拿拉洋車的來說吧,在北平洋車的裝飾特別講究,和南方私家的包車一樣,可是價錢卻特別便宜,在上;蚰暇┲辽僖獌扇X車資的路程,在北平只要花二十枚或二十六枚(合大洋四分或五分)便夠了。而那班洋車夫,以這樣低廉的座價,一天所得,可以維持他一家的生活。就是以一般的商店而論,做生意都很重信義,很少用欺騙的手段來誘致顧客。在北平大街上,Neon light的廣告可說是絕無僅有。無線電和銅鼓喇叭的聲音也是寂然,街道間老是那么靜穆的。不比上海的市街間,充滿了五光十色,以及種種嘈雜的聲音,使人頭痛欲裂。這種現象,就是表示北平的生活,是十分穩定與平和,還沒有染上現代大都市的掠奪競爭的丑惡狀態。
北平一般人的日常生活狀況,那也是很足稱道的。我們可以分做衣食住行四項來說。
先說北平人的衣。北平人的裝束,有一種雅樸的長處,就是新式的女子,也很少穿著奇裝艷服的。她們的服飾、色彩和式樣都很調和,有大家的風度。普通人對于服裝,只求清潔整齊,不重華麗艷美。不比江南的蘇滬一帶,“只重衣衫不重人”,專以服飾來品定身價的高低。在北平,人們所穿的衣服,質料雖是粗布,卻很整齊。大家對于美的觀點,不是華麗而是整潔,所以我們可以說北平的裝束,便是一種整潔美,這種美點,是江南各地應當取法的。
再說北平人的食。北京館做的菜,在國內通都大埠是很出名的,因為菜味清爽適口的緣故。北平人對吃很講究,這因為以前是都城的緣故?墒沁@種精美可口的吃法,只是限于北平的上層社會的人,中下階級的市民,對于每天的食物,平時是只求清潔可口便足。他們每天只吃兩頓飯,早晨十點多鐘吃中飯,下午四點多鐘吃晚飯,習以為常。食料以米面為大宗,往往中飯吃米,晚飯吃面,或是一天吃米,隔天吃面,飯菜也很簡單,只求吃飽肚子就好。此外,不十分講求精美。
北平的住所,全是中國式的建筑,普通人家住的屋子,都很低矮,因為在前清專制時代,庶民是不準造高大的住屋的。就是做官,也要照著他的品級,來定他住屋的高度。民國以后,這制度雖然打破了,但是平民仍很少造高屋子的,有錢的人家,也營著高廳大屋。這些住屋的建筑,都有一定的方式,在北平稱作“四合房”,是東南西北四個屋子,中間圍著一個大院落。這些住屋,都在胡同里面,所謂胡同,便等于南方的“里”、“巷”和“弄”,在北平城里,凡是東西向的小街巷,都稱作胡同。胡同的總數,很難計算,在北平有句俗話說“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賽牛毛”,這可見胡同的多,和居民的稠密了。
北平的街道,都非常廣闊,著名的如東長安街、西長安街、東交民巷、西交民巷、東單大街、西單大街,以及正陽門大街、王府井大街等,都是柏油大道,其寬度比上海的各馬路至少要闊上一倍。街道兩旁,植著森綠的行道樹,人在街上走,仿佛在一個大公園里散步。這些街上,多半都有電車通行,如果要出門去,雇洋車也很方便。不過每逢初春或深秋時節,北平城內的灰土很大,迎面亂吹,好像重霧。尤其是胡同里的街道,滿積著泥巴,天晴變成灰土,天雨變成泥漿,使人不論在晴天或雨天,都有“行不得也”的感想,這可說是北平生活上的一大缺陷。 夏天的消遣(摘錄)
(金受申)
人杰地靈,是一句古今不易的名言,隨著時代,物產也有了變更。如六七十年前,阜成門雀橋以北產大青蝦,為京市特產,絕不隨水下流,也不往上水游去,蝦米居之得名,也因此而起。后來此地青蝦絕跡,在東直門北窯東坑,又發現了大白蝦。近二十年來又在東直門角樓往南一里地內護城河內,出生了大白蝦,為各大莊館所爭購之品。近五六年來,安定門外教場有新興窯坑,忽有大千子米出現,較以上三處所產絕大。以上四地,除第三處禁止外網取外,每到夏日便有網蝦的市人前往。網蝦用蚊帳紗作小網(早年用寬灰布,現在撈魚蟲所用蟲網,還是寬灰布),網大徑尺,以細竹棍或細藤棍,兩根交叉,作十字形,網系在根端上,不用時可以折起,用時在交叉處系長繩,網中放羊骨一二塊,墜入水底。每人攜網在五六個至十數個,輪流提出,將網中所落的蝦米,取出放入籃中或罟中,半日之內,所得能在一二斤以上。傍晚歸家,或烹或燴,足供對月舉杯之用了。釣蛙是專取綠色的青蛙——田雞,那灰黃色的疥蛙(北京俗呼疥蛤子),是不要的。釣蛙方法,可分兩種:一種是在近河岸草中(因蚌為兩棲類動物)或河沿下叉取,以長竹竿,尖端縛竹簽或細鐵叉,直接叉取,但竿尾不必系繩,也不必像叉黑魚似的,要耍出手。一種是釣蛙,所用釣具,等于一副粗制漁具,魚竿不必太長,至多兩節,魚絲也不必太細,不必用魚漂,魚鉤是用微鉤,或不用鉤,只要能叉上魚食便成,因蛙為卷舌,一經吞食,一時不能再掉,不用像魚必須著腮際,才能釣上水來的。釣蛙人取上蛙來后,立時將蛙的后腿劈下(菜市有賣田雞腿的,市場熟肉攤有賣熏田雞腿的),穿成一串,夠有成數,然后回家,用力剁去爪尖,剝去外皮,臠切成塊,或烹或炒或燴,尤以打“田雞鹵”為*有滋味。亡友傅澤民兄(宗孝),每到夏日,學校暑假期中,必忙于網蝦釣蛙,有一天在他府上設酒招飲,滿院葡萄架,敞襟暢飲,倒也有趣,可惜座客皆稱鮮美的田雞鹵,我因想象蛙之跳躍,不敢下箸,至今未嘗其味。我們雖不必以佛法勸人戒殺,但為吾人一餐,要喪若干生命,也是不必作的事。
北京市上,一入孟夏,即有身背荊筐,手捧沒底砂酒壺,上插葦觱篥,沿街鳴鳴吹動,凄涼韻調,令人酸心落淚,不忍卒聽。在季春孟夏以前,所售為隔年陳葦葉,四月半以后,為本年新葦葉,雖聲調相同,陳黃葉究不如新綠葉美觀。賣葦觱篥的,皆為乞丐窮人,晨起出城,偷取葦塘肥碩葦葉,折取荊針及野花,午間即可沿街吹售。作幌子吹的,觱篥不大,抑揚幽咽,全仗那個沒底砂酒壺。所售觱篥,只吹直響,不能抑揚,如欲聲調抑揚,須以兩手捧吹,但也絕沒砂酒壺幽咽。所售篥篥,以大為能,先以葉小接籜處沒裂口的,四折為吹口,兩折虛兩折實,然后再往上續葉,*后用荊針卡著葉尾。如觱篥較大,中間亦須加一二荊針;如更為龐大,并須以葦根兩旁夾住,但此種購者極少。為裝飾美觀,葉尾多以剪剪齊,大觱篥上,更加野花,或紙糊小旗、小風車。早年生活程度低,幼童多有閑錢購買,售者作此無本生涯,少得亦可養家。近年久不聞這極有詩意的聲音,恐是賣葦觱篥的,怕愁斷聽者繡花腸吧?
北京味兒
(蕭志) 講道地的烹調,北方究竟不免過于單調,北京是個四方游客云集之地,所以不能不有調和南北風氣的館子,于是山東館興焉。山東人本來在北京人中*善于經商,北平許多重要商業都在山東人之手,他們的生活方式自然很可以影響一般大眾。不要以為山東人是侉子,濟南風土之清秀不亞江南,古人已有定評,沿海一帶,文化尤為發達。就是魯東,從前運河驛道所經,也很殷盛,他們恰好處南北之中,所以兩方都容易接近。其口味的特點,在乎以清腴救過濃之弊,只是我們覺得湯菜太多,未免單調,也是一種缺憾,但北京菜之中,夠得上講口味的,總要推山東菜的了。
民國初年是銀行事業極盛之時,銀行中淮揚鎮一帶的人較多,而清末民初之間,京城有幾個顯者,也是此中人,所以淮城廚子也走過運。次之便是閩菜,因為福建人團體*堅,鄉誼*重,而他們的口味又是那樣特別,非此不歡,所以勢力殊為不小。至于川湘菜,在南都雖然占重要位置,而北部卻始終不曾十分發達過。
北京的烤羊肉雖然美,然而只宜于秋冬,四季咸宜,雅俗共賞的還要推燒鴨。這件事西洋人捧得*起勁,他們說北京的特色是“三D”,**是鴨子,第二是灰塵,第三是外交團,Duck,Dust,Diplomats,三個字的英文字母,都以D字起。這話原是東交民巷的人說出來的,連他們自己也算在內,真是語妙解頤了。自同光以來,除掉公車士子,引見外官,議員軍閥政客之外,外交團確也增加輦轂不少風光。他們觀光的志愿尤其虔誠,玩起來比中國人更會玩,甚么怪地方怪事情他們都能找到的。北京士大夫的作風,魔力真不能算小,連萬里外的大腹賈和儀態萬方的貴婦人都極羨慕而揣摩得惟恐不似。他們*對胃口的是紅絹官銜燈籠,掛在大門口,原是非常壯觀,只可惜現在的政體不容許紅纓帽的存在,然而有一個小國的使館至民國二十年左右,還用這種裝束的看門人。他們認為北京的脂麻燒餅與小米粥是世界*可口*富營養的平民化食物,天天都吃不厭的。北京的土炕與紙窗,中國人鏟除之惟恐不盡,我們租房子以土炕與換玻璃窗為**條件,他們租房子卻要房東替他們把土炕紙窗修起來。的確,外國文化人看著北京房屋那樣寬敞舒適,庭院那樣宜于養花養鳥,而狗與貓又都那樣可愛,買書借書收古董又那樣便宜,雇用人又那樣廉價服從有禮貌,街上的平民生活又那樣簡樸和平,易于接近。在西山廟宇里租上幾間房,可以窮奢極欲暢所欲為地過一個暑假,就是把一座廟整個買下來,也不是一件難事。誰不感覺到北京士大夫的自得其樂呢?大約這三十年總養成了不少的外國北京迷,他們古書房里堆著滿架的線裝書,甚至堆到地上,還要幫辦筆墨應酬,寫信給中國人,一定要稱仁兄愚弟,接到帖子,一定要請一位先生送對聯。平日的起居,早晨是不起來的,經常的消遣——或者也可以說事業——就是逛舊貨攤。至于聽戲吃館子,那更是頭頭是道了。
凡是西洋人記北京的書,幾乎無一部不提鴨子,吃鴨子的地方,總是叫作便宜坊。內行的人曉得真便宜坊在米市胡同,其實也不一定真的才格外好,后來文化經濟集中內城,也就少有人專誠跑到城外去吃了。鴨子一個個標好了價目,你要吃多少斤的,他先拿給你看明白了,再給你片來,一碟又一碟,和生蔥蘸醬,裹以花卷,七八個人也覺吃它不完,臨時還拿鴨骨頭燉白菜,愈覺清香,一洗腥臊之氣。妙在味既美而價又廉,既簡單而又不單調。
北平菜館有一點應該做到的優點而從不曾做到的,就是不能利用第宇園林的結構來增加酒食嬉游的興趣。人生衣食住三個條件是如連環不可分離的,在優美的環境里,眼對綺羅清艷,再品著美酒佳肴,不是尤為圓滿么?為甚么喧囂局促污穢的局面不肯改革呢?《負曝閑談》里所描寫的致美齋,窗外是煤,煤堆旁是溺窩了,的確始終沒有改過。別的都市,寸金之地,找不到寬閑地方,那還罷了,北平甲第連云,洞天福地,所在皆有,何以不能利用呢?像廣州的南園,雖然地勢不寬而布置何等曲折幽靜呀。*可惜的是中央公園,有那么好的環境,而致美軒春明館一帶,還是和市井一般的布置,并沒有小院回廊,也沒有錦茵繡幕,太與外間的蒼松怪石畫棟朱楹不相稱了。
北平往事(簽名蓋章) 作者簡介
王稼句,蘇州人,作家,學者,藏書家。多年致力于中國古代文化研究,并在鄉邦文獻和文化整理中用功頗深。著述百余種,以文化隨筆為多,有《談書小箋》《秋水夜讀》《看書瑣記》《看書瑣記二集》《看云小集》《聽櫓小集》《蘇州山水》《姑蘇食話》《吳門四家》《吳門煙花》等。在九州出版社先后出版有《四時讀書樂》《人間花木》《南北風味》《北平往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