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有機化學-第8版-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171373
- 條形碼:9787117171373 ; 978-7-117-1713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有機化學-第8版-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 本書特色
陸陽和劉俊義主編的《有機化學(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第8版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在《有機化學》第7版的基礎上修訂,其編寫要點為:堅持“三基、五性、三堅持”的原則;教材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嚴格控制在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教學要求的范圍內,使其更適合“5+3”培養體系的實施;根據醫學專業的教學要求,充實與本課程相關的化學和生命科學領域重要進展;強調內容的系統性,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宏觀思維方式;提升教材內容、文字的表達水平,提高教材的可讀性。
有機化學-第8版-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 內容簡介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全國高等學校教材:有機化學(第8版)》為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宏觀思維方式,《有機化學》第8版強調內容的系統性。全書分“有機化學總論”,“有機化學各論”和“重要的生物有機化合物”三篇。“有機化學總論”集中系統表述重要的有機化學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等,各學校可根據本校教學需要,將其部分內容的教學穿插至“有機化學各論”的教學過程中。
有機化學-第8版-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 目錄
**篇 有機化學總論
**章 緒論
**節 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學
第二節 共價鍵
一、lewis共價鍵理論
二、現代共價鍵理論
三、碳的雜化軌道
四、共價鍵的屬性
第三節 分子的極性和分子間的作用力
一、分子的極性
二、分子間的作用力
第四節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和有機反應的類型
一、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二、有機化合物反應的類型
第五節 有機酸堿概念
一、bronsted-lowry酸堿理論
二、lewis酸堿
第六節 分子軌道和共振理論的基本要點
一、分子軌道
二、共振理論
習題
第二章 立體化學
**節 手性、手性分子和對映體
一、手性
二、手性分子和對映體
三、分子中常見對稱因素
四、判斷對映體的方法
第二節 費歇爾投影式
第三節 物質的旋光性
一、偏振光與旋光性物質
二、旋光度與比旋光度
第四節 外消旋體
第五節 非對映異構體和內消旋化合物
一、非對映異構體
二、內消旋化合物
第六節 構型標記法
一、d/l命名法
二、r/s構型標記法
第七節 無手性碳原子的對映體
第八節 外消旋體的拆分
第九節 手性分子的來源和生物作用
一、手性分子的來源
二、手性分子的生物作用
習題
第三章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測定
**節 研究有機化合物結構的方法
一、分離純化
二、元素分析
三、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
四、有機化合物結構的表征
第二節 吸收光譜的一般原理
第三節 紫外光譜
一、紫外光譜的基本原理
二、紫外譜圖解析
第四節 紅外光譜
一、紅外光譜的基本原理
二、基團的特征吸收頻率
三、有機化合物的紅外譜圖舉例
四、紅外譜圖解析
第五節 核磁共振譜
一、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二、化學位移
三、質子的數目與峰面積
四、自旋偶合與自旋裂分
五、1hnmr譜圖解析
第六節 質譜
一、質譜的基本原理
二、質譜解析
三、質譜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應用
第七節 多譜聯用
習題
……
第二篇 有機化學各論
第三篇 重要的生物有機化合物
有機化學-第8版-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 作者簡介
陸陽,男,1955年6月生于上海市。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人事處長、藥學系主任,化學教研室主任;任中華醫學會醫學化學會理事長,國家藥品審評專家,上海市藥學會理事、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承擔醫學化學等課程的本科教學28年;自1996年起以副主編、主編身份承擔臨床醫學專業用衛生部規劃教材《有機化學》(5版~8版)的編寫;受教育部委托以教指委委員身份主持制定了“醫學專業化學及化學實驗教學基本要求”(討論稿)。負責開設藥學專業及負責藥學專業教學高地建設。開展天然及合成活性成分的化學生物學及新藥研究,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20余項,在國內外雜志發表150篇論文。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教育部科技成果三等獎等。 劉俊義,1954年9月生于河北。現任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創新藥物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北京大學藥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藥學組成員、教育部藥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副會長、《中國藥學》(英文版)副主編。從事教學工作至今31年。主要從事單碳轉移酶催化機理的研究,蛋氨酸合酶抑制劑的設計、合成與生物活性研究,抗HIV藥物的設計、合成與構效關系研究,中樞神經保護劑的設計、合成與生物活性研究。先后承擔并完成了985新藥創新平臺課題、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重大專項——新藥創制基金,方正創新藥物基金重點資助項目及教育部創新團隊等資助課題,培養了數十名研究生,并組建了一個完整的科研團隊。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百余篇,申請和獲批發明專利10多項,2個候選藥物已進入臨床前評價階段。他及他帶領的團隊先后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才、北京高校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 葉玲,女,1963年12月生于遼寧省凌源市,現任職于首都醫科大學化學生物學與藥學院,博士,教授。院黨委委員,院學術學位委員會委員,系副主任兼黨支部書記。 從事教學工作至今20年。多次參加國家級規劃教材的撰寫。獲北京市教育改革創新標兵,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稱號。近年來主持完成了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等多項課題。現主持北京市科技創新團隊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等國際期刊發表多篇SCI研究論文,他引總數超過160次。獲批授權專利一項。現為國家自然基金青年項目的評審專家。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