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隔著竹簾兒看見她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097173
- 條形碼:9787020097173 ; 978-7-02-00971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隔著竹簾兒看見她 本書特色
她家的客廳,就是半座臺灣文壇! 《隔著竹簾兒看見她》——林海音晚年*重要回憶文章結集! 本書記錄了她所熟悉的某些當代人物的側影或浮雕,這些人絕大多數是作家、知識分子與文化人物,如成舍我、雷震、胡碟、白楊、蘇雪林、沉櫻、宗白華、蕭乾、文杰若等,都與文學、藝術及新聞有關,且都與林海音有深切的感情,寫來別有與眾不同的風味,展示了林海音半個多世紀以來豐富多彩、交游廣闊的人脈關系。
隔著竹簾兒看見她 內容簡介
《隔著竹簾兒看見她》是林海音晚年*重要的回憶文章結集。 在這本《隔著竹簾兒看見她》中,林海音記錄了她所熟悉的某些當代人物的側影或浮雕,這些人絕大多數是作家、知識分子與文化人物,如成舍我、雷震、胡碟、白楊、蘇雪林、沉櫻、宗白華、蕭乾、文杰若等,都與文學、藝術及新聞有關,且都與林海音有深切的感情,寫來別有與眾不同的風味,展示了林海音半個多世紀以來豐富多彩、交游廣闊的人脈關系。 人世種種,無常無住,沒有什么一定是永恒不變的。悲歡喜樂,轉眼成空,身前身后的名聲事業,說來也仍是虛空。但真的一切想開了、看透了,人生也就不成其為人生,某些煩惱、某些憂慮、某些遺憾,都是避免不了、也不應回避的。如是,我們就“隔著竹簾兒”看下去吧,從這些熟識的或陌生的、親近的或遙遠的人與事之中,參透人生。 有些悲涼,有些寂寞,但仍皆歸之于可親。這便是林海音作品之魅力。
隔著竹簾兒看見她 目錄
原序
朦朧 彭哥
“啞行者”蔣彝
隔著竹簾兒看見她!
“牧童阿勛”
遙念胡蝶
念遠方的沉櫻
附:天上人間憶沉櫻(金秉英)
春聲已遠
海天永隔故人情
憶故友文心
邱七七和高堂老母
秦氏千載史
觀《北京故事》隨想
看《立報》?憶故人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
雷震亮相及其他
演藝生涯半世紀的白楊
一別半世紀
讀陶邦彥的新作
藝文二三事小記
簡寫《芙蓉鎮》作者古華
一生的老師
她今年九十五歲嘍!
讀《我的父子關系》
附:我的父子關系(王正方)
*后的沉櫻
附:沉櫻、梁宗岱的*后通信
怨“藕”(張錯)
一甲子的同學會
附:在父親身邊的日子(余慧清)
亮麗且溫柔
后記
隔著竹簾兒看見她 相關資料
她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短篇小說作家。——a.s.拜雅特(《隱之書》作者,布克獎得主) 被中斷的人生、歲月的痕跡、生命的殘酷……艾麗絲?門羅達到了無以倫比的高度。——《紐約時報》(美) 每讀艾麗絲?門羅的小說,便知道生命中曾經疏忽遺忘
隔著竹簾兒看見她 作者簡介
林海音(1918-2001) 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臺灣苗栗頭份人,出生于日本大阪,五歲時隨父母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她回到臺灣后,臺灣的社會生活和鄉土習俗又注入到她的生活積累當中,林海音的生活積累有兩個來源:一個來自舊北京,一個來自臺灣,因此而創作了《城南舊事》、《英子的鄉戀》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文壇以“林先生”稱呼林海音。她主編《聯合報》副刊十年期間,建立報紙副刊成為文學的花園,而她正是花園的園丁。1968年,林海音創辦“純文學”出版社,聯絡了大批在臺的文化界人士,提攜了大量 臺灣的文學青年,出版了眾多文學名作,被稱為臺灣文學“祖母級的人物”,開啟了臺灣文學出版的黃金時代,是臺灣新文學的奠基者。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