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積極安全管理視域下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368614
- 條形碼:9787030368614 ; 978-7-03-03686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積極安全管理視域下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 本書特色
《積極安全管理視域下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是作者在長期的中國煤礦安全管理理論和實踐研究中所形成的系統性創新成果。《積極安全管理視域下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首先深入分析我國煤礦發展的歷史沿革及我國煤礦安全管理制度呈現的特征,進一步探討近30年我國煤礦事故特征規律,再次證實人因是我國煤礦事故的直接關鍵致因;其次采用多主體建模仿真方法,分別對我國煤礦安全管理制度策略的有限效用問題和制度結構的有限效用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煤礦傳統安全管理模式已漸入瓶頸。基于此,《積極安全管理視域下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首次提出了積極安全管理理念,并闡釋其概念內涵,構建積極安全管理理論體系,推動煤礦企業管理實踐創新。積極安全管理理論是安全管理研究領域的重要創新,同時也為煤礦安全管理實踐提供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幫助企業切實提高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實現長效安全。 《積極安全管理視域下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適合煤礦安全管理領域的研究人員、煤炭行業管理者及廣大煤礦企業各級管理人員閱讀。
積極安全管理視域下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長期對煤礦安全管理理論研究和安全管理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系統成果。首先基于積極心理學和積極管理理論的背景,闡釋積極安全管理的內涵。其次簡述我國煤礦發展的歷史沿革,在分析煤礦事故多發的體制性原因的基礎上,從事故直接致因統計分析入手,指出人因是我國煤礦事故的直接關鍵致因,據此重點研究礦井作業人員行為安全管理理論與方法。再次,基于行為安全視角提出煤礦企業安全管理制度效用有限性的主要觀點,并對煤礦安全管理實踐中的"獎懲"制度進行實證研究,證實現行煤礦安全管理制度的策略效用有限性;發現并提出煤礦安全管理中的安全監察人員的"群體性同化倦怠問題",實證研究論證煤礦安全管理制度結構的有限效用。*后,提出我國煤礦安全管理已進入一個安全生產技術投入邊際效用顯著遞減、傳統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漸入瓶頸的新階段,積極安全管理是煤礦發展的必然之選。結合煤礦企業實際研究積極安全管理在煤礦企業的實踐應用。
積極安全管理視域下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 目錄
前言
第1章 我國煤礦發展的歷史沿革
1.1 煤炭生產之路
1.2 國民經濟增長與煤炭生產的關系
1.3 我國煤礦生產的災害特征
1.4 煤炭工業宏觀管理體制沿革
1.5 煤礦生產系統特點
第2章 我國煤礦安全管理制度特征研究
2.1 煤礦安全管理的宏觀制度特征研究
2.2 煤礦安全管理的微觀制度特征研究
2.3 制度繁復與安全產出低效的矛盾現實
第3章 我國近30年煤礦事故特征規律及事故致因研究
3.1 我國近30年煤礦事故特征規律分析
3.2 調研礦井日常生產中的事故及不安全行為統計研究
第4章 煤礦安全管理制度策略有限效用研究--以懲罰策略為例
4.1 研究構思
4.2 懲罰策略與作業人員行為涌現關系的多主體模型構建
4.3 基于多主體的仿真系統設計
4.4 基于netlogo平臺制度-行為的多主體仿真系統開發
4.5 懲罰策略參數變化下作業人員行為涌現仿真結果分析
4.6 監察制度對礦井作業人員行為選擇的作用仿真
4.7 以懲罰策略為代表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策略的效用有限性
第5章 煤礦安全管理制度結構有限效用研究--群體性同化倦怠的根源
5.1 媒礦安全的產出屬性研究
5.2 煤礦企業安全管理制度結構特征分析
5.3 群體性同化倦怠問題的提出
5.4 群體性同化倦怠與傳統工作倦怠內涵差異的辨析
5.5 群體性同化倦怠形成及擴散的影響因素研究
5.6 群體性同化倦怠形成及擴散的仿真系統開發
5.7 群體性同化倦怠形成與擴散仿真輸出分析
5.8 仿真匯總結果及提示的管理問題分析
第6章 積極安全管理成煤礦安全管理新選擇
6.1 自主行為安全是煤礦安全的關鍵“
6.2 心理契約達成是自主行為安全實現的基礎
6.3 積極安全管理促進煤礦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積極安全管理視域下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 作者簡介
陳紅,博士,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破格),博士生導師,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訪問學者(2010年9月一2011年9月)。中國煤炭學會資深會員,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能源經濟與管理研究分會理事,美國管理學會(Academy of Management)、國際積極心理學會(International Positive Psychology Association,IPPA)、國際積極管理研究中心(Center for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CPOS)、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成員。第十七屆孫越崎能源科學技術獎——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和中國礦業大學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主要從事積極管理科學理論與方法、安全管理、積極組織理論與組織行為、職業健康與心理干預、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在Safety Science、Psychological Reports、Energy Policy、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Mathematical&Computer Model-Ling、Disaster Advances、《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煤炭學報》、《經濟管理》、《心理科學進展》、《中國軟科學》等發表論文60余篇。出版專著4部:《基于完全生產要素全周期價值貢獻的積極分配機制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中青年經濟學家文庫),2012年11月;《煤炭企業重大事故防控的“行為柵欄”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中青年經濟學家文庫),2008年4月;《中國煤礦重大事故中的不安全行為研究》,科學出版社,2006年9月;《中國煙草品牌運作》,企業管理出版社,2005年2月。近年,作為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等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主持與企業合作研究項目50余項,在國內最早系統開展煤礦事故中的不安全行為研究以及基于行為引導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開拓了積極安全管理研究新領域,研究及重要成果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國家能源局軟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國家安監局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江蘇省科技進步獎、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等1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其中10項排名第一)。相關學術成果經《中國經濟周刊》、《中國能源報》、《中國煤炭報》等媒體報道,被國內外重要門戶網站及媒體廣泛轉載,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 祁慧,女,1983年出生。管理學博士,現任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安全管理和組織行為。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