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遠古華夏族群的融合:《禹貢》新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706514
- 條形碼:9787550706514 ; 978-7-5507-065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遠古華夏族群的融合:《禹貢》新解 本書特色
《禹貢》是夏朝前后時期的地理交通、生態物產民俗資源古籍,是中國族群國家形成的憑據,至今占據著無法替代的證據地位,《遠古華夏族群的融合:<禹貢>新解》旨在介紹《禹貢》文獻的價值作用,傳播中國地域族群的傳統。
遠古華夏族群的融合:《禹貢》新解 內容簡介
《禹貢》是夏朝前后時期的地理交通、生態物產、民俗資源的古籍,是中國族群國家形成的憑據,至今占據著無法替代的證據地位。本書對九州地域的劃分界域和形成貢路交通的情況西漢水與漢水的關系等諸多具體的山川河流交通問題黃河的流向和疏通的水道,闡述疏通長江和淮河的情況中國族群九州地域的物產和環境,結合當代科學研究、考古成果以及《五藏山經》的記載資料,介紹中國族群九州地域的物產和環境,探尋形成中國地域族群的原因。
遠古華夏族群的融合:《禹貢》新解 目錄
前言
**章 《尚書·禹貢》簡說
一、《尚書》
二、《禹貢》
三、《禹貢》研究
第二章 司馬遷采錄《禹貢》所作的改動
一、《史記》明確夏禹治水“自冀州始”
二、《史記》誤寫“鳥夷皮服”
三、《史記》增加和強調“道九山”
四、《史記》增加和強調“道九川”
五、《史記》強調周王朝封侯體制
第三章 《禹貢》記載的九州以及貢路交通
一、《禹貢》九州
(一)冀州
(二)兗州
(三)青州
(四)徐州
(五)揚州
(六)荊州
(七)豫州
(八)梁州
(九)雍州
二、九州的貢路交通
(一)冀州貢路交通
(二)兗州貢路交通
(三)青州貢路交通
(四)徐州貢路交通
(五)揚州貢路交通
(六)荊州貢路交通
(七)豫州貢路交通
(八)梁州貢路交通
(九)雍州貢路交通
第四章 《禹貢》記載疏通的黃河、淮河、長江
一、疏通的黃河河道
二、疏通的淮河水系河道
三、疏通的長江水系河道
四、“四瀆”疏通的成效
第五章 《禹貢》時期的物產與生態環境
一、物產
(一)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物產,鹽貢,
產象和犀牛的地方
(二)荊州、豫州物產、產象和犀牛的地方
(三)梁州、雍州物產、鐵器的起源
二、生態環境條件
第六章 《禹貢》記載的族群
一、《禹貢》記載的東夷族群與首領蚩尤
(一)古籍記載蚩尤稱號炎帝
(二)蚩尤族群在山西河北山東地面生存發展
(三)蚩尤與黃帝大戰失敗后南遷
(四)苗、瑤族是炎帝蚩尤后裔的山東土著東夷族群
(五)《禹貢》記載的“淮夷”
二、《禹貢》記載的西羌族群
(一)《禹貢》記載的羌族群
(二)蚩尤族群的西遷后裔與羌戎族群變遷
第七章 《禹貢》與夏王朝
一、夏族群
二、夏禹治水及夏族始于古都邑晉南
三、從夏朝都城的遷徙趨向看華夏大融合
(一)陽翟是舜賜予夏禹的封地
(二)夏禹治水族群東移
(三)夏朝都城往東遷徙
(四)夏族的余脈遷徙山東
第八章 結束語
一、中國地域族群是古老的
二、神農和炎帝不是同時代的人
(一)神農炎帝不同代
(二)神農氏的由來
(三)神農氏時期
(四)神農炎帝南展
三、華夏族群的形成
(一)華夏族群
(二)華夏族群的形成
四、對《禹貢》的說明
五、對黃帝及其族群的簡述
(一)古籍記載的黃帝來源
(二)黃帝生于甘肅天水軒轅丘
(三)河南新鄭不是黃帝族群源生地
六、“狄”族群
七、遠古北方族群
八、南方楚越及西南夷
九、炎黃時代的年表
參考文獻
索引
遠古華夏族群的融合:《禹貢》新解 作者簡介
周光華,1946年生。山東淄博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研究員。出版著作《(山海經)探華夏源》《遠古的華夏族》。副主編史志一部,發表論文30余篇。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