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制空權時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603024
- 條形碼:9787516603024 ; 978-7-5166-0302-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制空權時代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馬丁·范克里韋爾德是軍事史和軍事戰略領域的公認權威,繼孫武、克勞塞維茨之后第三位有著作被列為美國軍官必讀書目的外國軍事作家。本書全面研究了空戰從20世紀初到今天的興起和發展。軍事專家、暢銷書《大空戰》《盛世狼煙》作者戴旭作序推薦。
制空權時代 內容簡介
空中力量發端于何處?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它在參與的許多大大小小的戰爭中做了些什么?它又將往何處去?
在本書中,著名的軍事史學家馬丁·范克里韋爾德追溯了空戰發展史、指導空戰的各種學說及其成敗之處以及空戰的未來發展趨勢,勾勒出一幅空中力量發展歷程及未來走向的清晰圖景。
空中力量曾是軍事史上*具魅力的戰爭攻防工具。它起源于非常低調的起點,從早期的氣球實驗及其戰爭應用,到飛機的發明和在一戰中的應用,再到二戰時期空中力量的鼎盛,制空權的重要性以1945年廣島、長崎原子彈的爆炸達到高峰。然而,作者卻認為,二戰以后的空中力量發展卻緩慢下來乃至逐漸走向衰落:原子彈改變了游戲規則,它使空中力量發生了徹底的變革,但也對其起到了束縛作用,對核升級的普遍恐懼,導致了國家軍隊間的傳統戰爭正被不規則戰爭等取代,空中力量的運用遇到了“瓶頸”。在“小規模戰爭”的諸多應用實踐中,空戰發生了根本性變革,而其局限性也日益顯現,無法控制地面并實施地面防御、難以區分戰斗人員和非戰斗人員成為空中力量的突出問題。飛機制造同時出現的技術過于復雜、成本高、產量下等問題也表明了其走下坡路的命運。作者認為,彈道導彈、衛星、巡航導彈和無人機代表著空中力量的未來,空中力量的輝煌正在成為歷史。而相應的空中文化也在悄然改變。
制空權時代 目錄
序 言
前 言
**部分 融入藍天:1900~
**章 前史與開端
第二章 通過考驗
第三章 遠見、組織和飛機
第四章 從戰爭到戰爭
第二部分 史上規模*大的戰爭:1939 ~ 1945
第五章 從勝利到僵持
第六章 工廠之戰 智慧之戰
第七章 縮緊包圍圈
第八章 從航母戰到大決戰
第三部分 史無前例的戰爭:1945 ~ 1991
第九章 主導因素
第十章 噴氣式飛機與直升機
第十一章 導彈,衛星,無人機
第十二章 紙上談兵
第四部分 小型戰爭:1945 ~ 2010
第十三章 海軍航空的黃昏
第十四章 從朝鮮到西奈
第十五章 從西奈到德黑蘭
第十六章 虛假的勝利?
第五部分 人民戰爭:1908 ~ 2010
第十七章 *初四十年
第十八章 失敗與離開
第十九章 一場太遙遠的戰爭
第二十章 越南戰爭之后
結 論 衰落:1945~?
制空權時代 作者簡介
馬丁·范克里韋爾德(Martin van Creveld),1946年出生于荷蘭鹿特丹,并長居以色列。以色列著名軍事史學家和軍事理論家。獲倫敦經濟學院和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學位,并從1971年起擔任希伯來大學教職。他在軍事歷史和軍事理論方面著述頗豐,有22本著作被譯為20種語言,其代表作有:《戰爭中的指揮》(Command in War, 1985),《補給戰:從沃倫斯坦到巴頓的后勤史》(Supplying War: Logistics from Wallenstein to Patton, 1977),《戰爭變革》(The Transformation of War,1991),《利劍與橄欖》(The Sword and the Olive, 1998)和《國家的興衰》(The Rise and Decline of the State,1999)等。他曾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等軍事院校擔任講座教授,還在西方世界多個戰略研究機構授課或發表過演講。他也是繼孫武、克勞塞維茨之后第三位有軍事著作進入美國軍官必讀書目的外國軍事作家。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月亮虎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