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制度變遷視角下的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16593
- 條形碼:9787516116593 ; 978-7-5161-1659-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制度變遷視角下的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研究 本書特色
張福明所著的《制度變遷視角下的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研究》首先,述評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確定研究的切入點;梳理學術界對勞動力市場、勞動力市場一體化、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的不同理解,界定其在本書中的含義,確立研究框架。然后,在既定的研究框架下,運用現代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分析傳統體制下的城鄉勞動力資源配置制度及其制約下的城鄉勞動力資源配置格局;闡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勞動力市場制度一體化、勞動力資源配置一體化的變遷過程、變遷機制和變遷結果。接著,把變遷結果與傳統體制下的勞動力資源配置制度、配置格局對比,找出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所取得的成績及仍然存在的問題,并解釋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建構我國城鄉統一勞動力市場的目標模式,提出實現目標模式的政策建議。
制度變遷視角下的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研究 內容簡介
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是經濟現代化必須經歷的發展階段,也是當前困擾我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現實問題。 《制度變遷視角下的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研究》在制度變遷理論框架下,綜合運用規范分析、實證分析、博弈分析等方法,對我國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的變遷機制、變遷過程、已經取得的進展、仍然存在的問題、問題的成因及應對策略等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 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研究涉及的三個基本概念是勞動力市場、統一勞動力市場和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勞動力市場由勞動力市場制度與勞動力市場機制構成。其中,勞動力市場制度是勞動力市場機制高效運行的制度保障,它在勞動力市場中起決定作用,決定勞動力市場的特征、勞動力資源配置效率。從理論上講,統一勞動力市場,是完全競爭勞動力市場的均衡狀態。但在現實中,勞動力市場往往是分割的。勞動力市場一體化就是勞動力市場由分割趨向統一的過程。在我國,城鄉勞動力市場分割是制度性分割。這決定了我國的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首先是一個制度變遷的過程,包括城鄉勞動力市場制度一體化變遷和城鄉勞動力資源配置一體化變遷兩個方面的內容。 由于制度變遷具有路徑依賴的特征,因而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研究必須以傳統的勞動力資源配置制度、配置格局為出發點。傳統的勞動力資源配置制度,是城鎮偏向、城鄉隔離的勞動力資源計劃配置制度。這一制度的形成機制是:對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僵化理解和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迷信,使政府形成了建立勞動力資源計劃配置制度的設想;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與資源稟賦結構的矛盾使政府*初的設想發生扭曲,*終形成了城鎮偏向、城鄉隔離的勞動力資源計劃配置制度。該制度由四部分構成:城鄉二元結構的戶籍制度、城鄉完全隔離的就業制度、平均主義的工資制度和城鄉反差巨大的社會保障與福利制度。由于這一制度,改革開放前我國農村勞動力的城鄉流動受到嚴格限制;城鄉就業結構與產值結構大幅度背離;全國勞動效率低下、隱性失業嚴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長期處于較高水平。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勞動力市場制度一體化已取得的主要成就有:戶籍制度改革不斷深入,實現了農村勞動力在城鄉間的非戶籍自由流動,進而形成了由農村傳統產業部門、農村非農產業部門、城鎮非正規部門和城鎮正規部門構成的四元就業格局。除了農村傳統產業部門外,其他各部門都確立了帶有典型市場經濟性質的自主就業制度、工資個體協商制度。另外,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鎮,都開始了以建立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為目標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并且已經開始實施各自的*低生活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等。 然而,直到目前城鄉平等的勞動力市場制度仍未形成。在就業制度方面,農村勞動力市場的勞動合同簽訂率低且質量不高、勞動關系不穩定、勞動力的流動率高。在工資制度方面,農村勞動力市場的工資收益權沒有保障,利潤侵蝕工資的現象很嚴重。在社會保障制度方面,農村傳統產業部門的社會保障制度供給不足,致使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的保障項目不健全、保障水平低;農村非農產業部門和城鎮非正規部門,政府頒布的社會保障制度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在戶籍制度方面,由于大中型城市入戶門檻過高,農村勞動力的城鄉流動多為非戶籍暫時性遷移;由于沒有城鎮戶口,大部分在城鎮務工的農村勞動力被排除在城鎮的社會保障制度和福利制度之外。
制度變遷視角下的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研究 目錄
Abstract
**章 導論
**節 研究的必要性、目標及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述評
一 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的含義及其發展規律
二 我國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的特征
三 我國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的進展
四 我國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水平不高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五 亟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第三節 研究思路、方法與本書結構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本書結構
第二章 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的理論基礎:概念與原理
**節 勞動力市場
一 勞動力市場的含義及要素構成
二 勞動力市場機制的含義、形成條件及局限性
三 勞動力市場制度的含義、要素構成及與勞動力市場機制的關系
第二節 勞動力市場一體化
一 統一勞動力市場的含義與現實意義
二 勞動力市場分割的含義、分類及理論述評
三 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的含義與內容
第三節 我國的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
一 我國的農村勞動力市場與城鎮勞動力市場
二 我國城鄉勞動力市場分割的獨特性
三 我國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的內容
第四節 我國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研究的理論框架
一 傳統的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模型不完全適合分析我國的問題
二 我國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研究的理論框架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的歷史起點:傳統的勞動力資源配置制度與配置格局
**節 傳統勞動力資源配置制度的形成機制
一 傳統勞動力資源配置制度形成機制研究述評
二 我國傳統勞動力資源配置制度形成的根源
三 勞動力資源計劃配置制度設想扭曲的原因
第二節 傳統的勞動力資源配置制度
一 傳統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
二 城鄉傳統的就業制度及其比較
三 城鄉傳統的工資制度及其比較
四 城鄉傳統的社會保障制度及其比較
五 傳統勞動力資源配置制度的城鄉分割
第三節 傳統的勞動力資源配置機制與改革開放前的勞動力資源配置格局
一 傳統的勞動力資源配置機制
二 改革開放前的城鄉勞動力資源配置格局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城鄉勞動力市場制度一體化變遷:機制、過程與結果
第五章 城鄉勞動力市場制度一體化變遷:城鄉不平等勞動力市場制度的成因與機理
第六章 城鄉勞動力資源配置一體化變遷:過程、配置格局與影響因素
第七章 進一步推進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變遷:目標模式與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致謝
制度變遷視角下的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研究 節選
(2)城鄉都實行全面就業的政策。在農村,勞動力天生是人民公社的社員;在城鎮,勞動力由政府統一安排就業,*終都會得到一份工作。 (3)城鄉都實行終身就業政策。在農村,勞動者只要有勞動能力,就可以在生產隊里參加生產經營活動,不管年齡大小;在城鎮,勞動力只要已經就業就不會被解雇,直到退休。因而,無論是在城鎮還是在農村,都不存在顯性失業問題。 城鄉傳統的就業制度盡管有著共同特征,但這并不否定它們之間存在著事實上的不平等。城鄉傳統的就業制度的不平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農村勞動力人均固定資產保有量遠遠低于城鎮勞動力的平均水平;二是農村勞動力沒有在城鎮就業的權利。這種不平等不是源自城鄉就業制度本身,而是由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和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引發。 三城鄉傳統的工資制度及其比較 傳統的工資制度,是指我國在新中國成立后形成的在改革開放前實施的工資制度。它主要由工資生成制度、工資支付制度、獎金制度、*低工資制度和工資晉級制度等內容構成。然而,本書主要探討傳統的工資生成制度和工資支付制度。因為,工資生成制度、工資支付制度是工資制度的核心內容,舍棄其他的工資制度,不影響研究結論的科學性。 (一)城鎮傳統的工資制度 城鎮傳統的工資制度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初期,復雜的社會形勢使城鎮的個人收入分配多種制度并存。在老解放區,部隊和機關工作人員實行供給制;企業有的實行部分供給制、部分工資制,有的實行以實物為基礎的貨幣工資制。在新解放區,實行“原職原薪制”。之后,經過1952年和1956年的兩次工資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改革開放前一直發揮作用的全國統一的城鎮工資制度,即城鎮傳統的工資制度。 城鎮傳統的工資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政府是工資分配的主體。政府主管部門按照勞動工資計劃,將工資基金撥付企事業單位,各單位再按照政府規定的標準,將工資發放到個人。企事業單位在工資分配上沒有自主權,僅僅是政府工資分配方案的執行機構。 ……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