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選擇性轉移下的農業發展-轉變中國農業發展方式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17835
- 條形碼:9787516117835 ; 978-7-5161-1783-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勞動力選擇性轉移下的農業發展-轉變中國農業發展方式研究 本書特色
《勞動力選擇性轉移下的農業發展:轉變中國農業發展方式研究》研究所提供的政策建議的實施,將有利于中國二元經濟結構的轉變和農業的現代轉型,也有助于推動農業技術進步類型升級的實現和中國農業產出的持續增長。
勞動力選擇性轉移下的農業發展-轉變中國農業發展方式研究 內容簡介
《勞動力選擇性轉移下的農業發展:轉變中國農業發展方式研究》研究的主要價值在于所作的理論創新努力。即,通過引入人力資本因素試圖擴展和完善劉易斯—費景漢—拉尼斯模型,以提高經典勞動力轉移模型對中國經濟發展實踐的適應性和解釋力;或者說,企望借助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實踐,來創新和完善發展經濟學的既有分析工具。
勞動力選擇性轉移下的農業發展-轉變中國農業發展方式研究 目錄
前言**篇內生農業發展方式的提出**章勞動力轉移的選擇性與中國農業發展的前景一研究背景描述二相關文獻述評三中國農業發展前景:外生人力資本積累的估計四中國農業發展前景:內生人力資本積累的估計五人力資本積累與兩種農業發展前景的抉擇六本章結論第二章勞動力選擇性轉移下的中國農業產出增長――非技能偏態技術進步與質量過剩勞動力假說及其檢驗一問題的提出二非技能偏態技術進步與質量過剩勞動力假說三非技能偏態技術進步假說的檢驗四質量過剩勞動力假說的驗證五本章結論和政策建議第三章擇優轉移、要素替代與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一引言二農業發展方式的內涵界定與類型劃分三擇優轉移與古典發展方式向新古典發展方式的轉變四人力資本轉移性深化與內生農業發展方式的形成五中國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現實進程與歷史契機六本章結論第二篇內生農業發展要素的形成機制第四章農村人力資本的流動性深化:模型與檢驗一問題與相關文獻二選擇性流動下農村人力資本的形成及其條件三基于脈沖響應函數的檢驗四本章結論與政策含義第五章選擇性轉移對農村人口生產偏好轉變的影響一文獻背景二選擇性轉移與農村人口生產偏好轉變:模型描述三選擇性轉移與農村人口生產偏好轉變:經驗分析四本章結論及政策含義第三篇內生要素驅動下的農業發展:宏觀分析第六章人力資本均衡態轉變與農業發展一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的兩類人力資本均衡二農業發展即農業人力資本均衡態的轉變三農業人力資本均衡態轉變之機制四農業“起飛”的人口條件五人力資本積累與中國農業發展六本章結論第七章人力資本門檻與農業增長的多重均衡一文獻背景二人力資本與內生農業增長模型三人力資本門檻效應下的農業增長機制四中國的經驗證據五本章結論與尚待解決的問題第八章選擇性轉移、資源結構升級與農業技術進步一問題的提出二非體現型技術進步與體現型技術進步三非技能偏態技術進步與技能偏態技術進步四勞動力選擇性轉移下的農業技術進步機制五資源結構升級與農業技術進步類型的演進六中國農業技術進步的現實進程與前景判斷七本章結論第九章人力資本流動性深化與農業的成功發展一相關文獻二農民的兩部門經濟及其人力資本的優化配置三人力資本轉移背景下農業成功發展的條件四選擇性轉移與農業人力資本的動態深化五農業的變化:農業人力資本深化的進一步解釋六本章結論、政策建議與尚待解決的問題附錄第十章農業人力資本轉移條件下的二元經濟發展――劉易斯-費景漢-拉尼斯模型的擴展研究一文獻背景:二元經濟發展模式二人力資本對勞動力非農轉移的影響三人力資本轉移條件下的工業化四二元經濟成功轉變的人力資本條件五一些初步的經驗證據六本章結論第四篇內生要素驅動下的農業發展:微觀分析第十一章人口偏好逆轉、家庭分工演進與農民收人增長――基于中國農戶經驗的分析一文獻背景二特征性事實描述三人口生產偏好轉變與農戶勞動分工的演進四農戶家庭收入的決定五計量分析結果六本章結論及其擴展含義第十二章人口偏好轉變對農戶收人增長影響的進一步分析――基于西北地區農戶經驗數據的分析一西北地區農村居民人口生產偏好的轉變二人口生產偏好轉變對農戶勞動分工的影響三西北地區農戶收入結構變化和總量增長四人口偏好轉變、分工演進與農戶收入關系的計量檢驗五本章結論與政策建議第十三章城鄉勞動力的收人決定和收人差距一研究背景描述二城鄉勞動力收入決定模型三城鄉勞動力收人差距緣何存在四城鄉勞動力收入差距如何收斂五本章結論附錄參考文獻后記
展開全部
勞動力選擇性轉移下的農業發展-轉變中國農業發展方式研究 節選
《勞動力選擇性轉移下的農業發展:轉變中國農業發展方式研究》研究所提供的政策建議的實施,將有利于中國二元經濟結構的轉變和農業的現代轉型,也有助于推動農業技術進步類型升級的實現和中國農業產出的持續增長。
勞動力選擇性轉移下的農業發展-轉變中國農業發展方式研究 作者簡介
郭劍雄,1956年生,陜西府谷人。陜西師范大學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農業發展和經濟活動的價值評價。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出版《開放條件下的中國農業發展》等個人專著5部;合作出版著作10余部。在《中國社會科學》等發表論文近百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研究成果獲陜西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李志俊(1979—),女,山西平遙人,陜西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專業博士生,有多篇論文在《經濟研究》、《復旦大學學報》和《思想戰線》等刊物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