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城市設計詮釋論 B1701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141869
- 條形碼:9787112141869 ; 978-7-112-1418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市設計詮釋論 B1701 本書特色
劉生軍所著的《城市設計詮釋論》書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創造性的工作:一,建構了城市設計詮釋理論的研究框架,使得詮釋理論與城市設計的知識有了全面、系統的交叉,為城市設計詮釋理論的深入研究建立了理論基礎。二,闡述了由詮釋情境一詮釋結構一詮釋維度所建構的詮釋思維范式,揭示了城市設計詮釋思維活動的內在特性。三,提出了理念層面的意義詮釋(城市文本研究)、表意過程的文本詮釋(城市設計文本研究)和城市設計創作實踐的主體詮釋等三個方面的應用性研究層次。 本書可供城市規劃設計工作者、有關研究者及有關院系師生閱讀參考。
城市設計詮釋論 B1701 內容簡介
“詮釋”是論文對城市設計自身學科特性的描述。借助于詮釋學的理論知識,我們將包含在城市空間的一切社會文化現象,都視為富含意義的文本,城市或稱之為“似文本”。城市文本具有形態性和空間性,并且能夠呈現各個部分形態之間的固有關系(互文性)。城市設計的過程包含對城市文本的“理解”、“解釋”與“接受”的過程。在這里,“理解”是對城市文本的閱讀,“解釋”是指城市設計文本的分析研究,而“接受”則是城市設計的詮釋主體在創作活動中所采取的詮釋方法。簡言之,“詮釋”是對人們認知、書寫與表達城市這一能動過程的高度概括,是對城市設計學科內在結構與思維方法的系統總結。 在哲學史中,現代的詮釋學、現象學和接受美學等哲學思想先后涌現,彼此影響、各成體系。這些哲學思想對城市規劃和建筑科學的研究有著深遠的影響。“詮釋理論基礎”的形成是基于詮釋學、現象學和接受美學等理論知識所構成的理論體系的總稱。在這些哲學思想的影響下,當代城市設計表現出了強烈的詮釋學特征。詮釋學強調的歷史性、可理解性、可交流性、可對話性、不確定性、過程性、可參號陛以及多元意義等哲學思想有力地規定了城市設計的后現代主流傾向。與此同時,城市設計學科亦存在于詮釋學的哲學境遇之中,從詮釋學的角度來看,各個時期的城市設計理念受到了當時文化批判與社會思潮的影響,研究城市的歷史與文化作為經驗科學,詮釋和分析城市作品成為可能。 因此,在深入挖掘城市空間意義的詮釋學內涵之后,城市設計詮釋理論試圖從美學與人文科學的領域探討人們認知空間的內在機制。城市設計詮釋理論或稱之為“城市空間詮釋美學”。對于城市的審美與認知主體――人來說,城市并不是唯物的客觀體,它的顯現、它的認知、它的表達,必須借助于人的感性活動。在人們的認知活動中,客體成為文本的所指,主體通過意象性去思考、理解和想象客體。城市客體對其詮釋者來說是“富有意義的形式”,城市(設計)文本形成了與城市客體的對象化結構。進而,人們通過城市(設計)文本與城市客體產生了積極的認識關系。此時,城市文本(似文本)和城市設計文本(真實的文本形式)形成了對城市客體的指稱功用的意義結構。 在城市設計的實踐層面,當城市設計詮釋的這種科學的認識關系得以確認后,活躍在人文科學詮釋的方法論體系對城市設計學科的借鑒意義就凸顯出來了,包括語境分析、修辭分析、隱喻分析、心理意向分析、復雜性分析等方法都與城市設計的方法論有著緊密的聯系。這樣,城市設計創作實踐的主體詮釋與城市設計理念層面的意義詮釋、城市設計表意過程的文本詮釋一起共同建構了注重形態概念、注重表意過程、注重創作實踐的不同階段的具有實踐性、應用性的城市設計詮釋理論的方法體系。 通過對城市設計詮釋理論的研究,論文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創造性的工作。 劉生軍所著的《城市設計詮釋論》建構了城市設計詮釋理論的研究框架。使得詮釋理論與城市設計的知識有著全面、系統的交叉,為城市設計詮釋理論的深入研究建立了理論基礎。 《城市設計詮釋論》闡述了由詮釋情境―詮釋結構―詮釋維度所建構的詮釋思維范式,揭示了城市設計詮釋思維活動的內在特性。 提出了從理念層面的意義詮釋(城市文本研究)、表意過程的文本詮釋(城市設計文本研究)和城市設計創作實踐的主體詮釋等三個方面的應用性研究層級。
城市設計詮釋論 B1701 目錄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