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黃帝內經素問校釋(下)(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111201
- 條形碼:9787117111201 ; 978-7-117-11120-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黃帝內經素問校釋(下)(第2版) 內容簡介
《素問》與《靈樞經》合稱《黃帝內經》,為我國現存*早的較為系統和完整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集中反映了我國古代的醫學成就,創立了祖國醫學的理論體系,奠定了中醫學發展的基礎。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里,《黃帝內經》一直指導著祖國醫學的發展。我國醫學史上豐富多彩的各醫學流派的理論觀點,也大多淵源于《黃帝內經》的基本思想。直到今天,它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黃帝內經》對后世醫學的影響,從現存的文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例如:我國較旱的醫學著作《八十一難經》,就是在此基礎上闡發而成,漢·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亦曾參考《素問》、《九卷》(即《靈樞經》)的內容;晉·皇甫謐所著《針灸甲乙經》,則全是撰用《素問》、《針經》(即《靈樞經》)、《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三書。其他如王叔和所著《脈經》,多取材于《素問》的診法部分;隋·巢元方等所著《諸病源候論》,則大量選取了該書的病因病機內容。白唐以降,歷代醫家,或以《素問》、《靈樞經》為理論根據,或對《素問》、《靈樞經》的專題加以闡發,使祖國醫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如唐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宋徽宗趙佶敕撰的《圣濟總錄》,金·劉完素的《素問玄機原病式》,元·李杲的《脾胃論》,明樓英的《醫學綱目》等。近代唐宗海的《醫經精義》,惲鐵樵的《群經見智錄》,以及某些中醫基本理論方面的專著等,其內容也大都來自《素問》與《靈樞經》。
黃帝內經素問校釋(下)(第2版) 目錄
刺要論篇第五十
刺齊論篇第五十一
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刺志論篇第五十三
針解篇第五十四
長刺節論篇第五十五
卷第十五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
經絡論篇第五十七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
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卷第十六
骨空論篇第六十
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