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胃腸腫瘤學-原理與實踐-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329539
- 條形碼:9787543329539 ; 978-7-5433-295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胃腸腫瘤學-原理與實踐-第2版 本書特色
《胃腸腫瘤學:原理與實踐(第2版)》具有如下特點: 圖表豐富,便于讀者領會和掌握。 層次分明,每篇講述一類疾病,條理清晰,易于查詢。 信息量大,書中提供的大量診療方法及病例數據,全部來源于臨床實踐。 內容新穎,介紹了新的臨床研究成果。 配有索引,方便檢索。 本書原著者均為這一領域全球范圍內的知名專家,代表了消化道腫瘤診治的高水平。本書中文版在我國著名胃腸腫瘤專家郝希山院士的指導下,由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腸科主任梁寒教授領銜組織40余位專科醫生共同翻譯完成。本書適合于從事胃腸腫瘤診治,以及其他各相關學科的醫生和研究人員參考使用,對于臨床實踐及研究工作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胃腸腫瘤學-原理與實踐-第2版 內容簡介
《胃腸腫瘤學:原理與實踐(第2版)》第1版自2003年出版以來,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第2版對上一版的內容進行了增加或更新,可分為兩個部分。**部分為總論,主要對胃腸腫瘤學的原理進行了介紹,包括胃腸腫瘤的流行病學,病理學及分子病理學,遺傳學,篩查及監測,影像學檢查,外科、放射和內科的治療原則,以及生物治療的進展等。第二部分為各論,按篇章詳細闡述了各類消化道腫瘤的新診治原則。重點講述各類腫瘤的流行病學,篩查、監測及預防,分子生物學,病理學,診斷和分期,以及具體的治療措施等。另外,書中介紹了一些新的重要臨床試驗結果,將會修正已有的診治標準。
胃腸腫瘤學-原理與實踐-第2版 目錄
第1章 胃腸道癌癥:流行病學
第2章 胃腸道癌癥:病理學與分子病理學
第3章 胃腸道癌癥:遺傳學
第4章 胃腸道癌癥:篩查和監測
第5章 胃腸道癌癥:外科腫瘤學
第6章 胃腸道癌癥的治療:放射治療的生物指標
第7章 胃腸道癌癥:腫瘤內科學
第8章 胃腸道癌癥:營養支持
第9章 胃腸道惡性腫瘤的影像學檢查
第10章 內鏡在胃腸道癌癥的診斷、分期以及治療方面的作用
第11章 胃腸道癌癥預后研究概述
第12章 綜合腫瘤學:胃腸道癌癥的輔助療法
第13章 疼痛與癥狀控制
第2篇 食管癌
第14章 食管癌:流行病學、篩查和預防
第15章 食管癌:分子遺傳學
第16章 食管癌:病理學
第17章 食管癌:解剖學和分期
第18章 食管癌:臨床治療
第3篇 胃癌
第19章 胃癌:流行病學、普查、監測和預防
第20章 胃癌: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
第21章 胃癌:病理學
第22章 胃癌:分期系統及相關技術
第23章 胃癌:治療
第4篇 胰腺癌
第24章 胰腺癌:流行病學和危險因素
第25章 胰腺癌:分子生物學及遺傳學
第26章 胰腺癌:解剖、分期及診斷技術
第27章 胰腺癌:病理學
第28章 胰腺癌:臨床治療
第5篇 肝細胞癌
第29章 肝細胞癌:流行病學,篩查及預防
第30章 肝細胞癌: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
第31章 肝細胞癌:病理學
第32章 肝細胞癌:解剖及分期
第33章 肝細胞癌:臨床治療
第34章 膽道癌:流行病學
第35章 膽道癌:病理學
第36章 膽道癌:解剖及分期
第37章 膽道癌:臨床治療
第38章 環境與生活習慣在結直腸癌中的影響
第39章 結直腸癌:篩查與監測
第40章 結直腸癌: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
第41章 結直腸癌:病理學
第42章 結直腸癌:解剖結構及分期
第43章 結腸癌:局部病灶的治療
第44章 直腸癌:局部病灶的治療
第45章 轉移性結直腸癌的全身性治療
第46章 結直腸癌肝轉移灶的手術及局部切除
第47章 肛管癌
第48章 胃腸道神經內分泌腫瘤
第49章 胃腸道淋巴瘤
第50章 胃腸道間質瘤
第51章 小腸癌
第52章 原發部位不明的癌癥
第53章 惡性腹膜間皮瘤
索引
胃腸腫瘤學-原理與實踐-第2版 節選
胰高血糖素瘤 胰高血糖素瘤屬胰腺內分泌腫瘤中*少見者之一,常見于70歲左右的老年人。大約80%病例單發.20%合并MEN1。雖然胰高血糖素瘤可合并糖尿病,但臨床上這樣患者血糖嚴重升高者只有半數。胰高血糖素瘤患者表現為壞死松解性游走性紅斑.所以常常首先由皮膚科醫師確診(圖48.1)。這種皮疹的特點是隆起的紅色斑塊,從會陰部開始,然后累及軀干及四肢.2/3以上的患者出現這種皮疹。皮疹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氨基酸和鋅缺乏有關。 正常人血漿高血糖素低于50pg/mL,胰高血糖素瘤患者常高于1000pg/mL。生長抑素類似物對于伴胰高血糖綜合征的患者的早期治療有效。生長抑素類似物治療無效者,靜脈輸注氨基酸常常有效。多數患者一開始就表現為可見的轉移性病,CT檢查對胰高血糖素瘤患者的定位診斷是必需的。少數未轉移的患者,手術切除有治愈希望。對于已有轉移的多數患者,手術治療只能減輕癥狀。因為容易發生深靜脈血栓,圍術期應重視抗凝治療。 舒血管腸肽瘤 1958年Vemer和Morrison首次描述胰腺內分泌腫瘤合并嚴重腹瀉、低鉀血癥、胃酸缺乏。這種綜合征后來發現是由于異位分泌血管活性腸肽(VIP)所致,被貼切地命名為“胰腺霍亂”。像霍亂毒素一樣,VIP導致細胞內循環AMP水平增高,從而引起腸道平滑肌松弛、抑制電解質吸收和嚴重的分泌性腹瀉。 舒血管腸肽瘤的好發年齡為50歲,男女發病率接近。其診斷通常基于血清VIP水平升高、腹瀉及惡性表現。生長抑素類似物對于抑制激素分泌和控制腹瀉有效。舒血管腸肽瘤常常大于1cm,在大多數病例,CT及MRI能發現病灶。超聲內鏡和生長抑素閃爍顯像對小腫瘤的定位有幫助。未轉移的患者,手術治療可獲痊愈,已有轉移的患者,外科減量手術對治療亦有幫助。 生長抑素瘤和胰多肽瘤 兩種其他類型的胰腺內分泌腫瘤在某種程度上特征性較少。其中的生長抑素瘤可伴有糖尿病、低胃酸和腹瀉。胰多肽瘤是伴血清高水平胰多肽的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胰多肽的分泌和任何臨床綜合征無關,因此這些腫瘤通常被歸為無功能性胰腺內分泌腫瘤。它們常常當腫瘤很大并造成壓迫癥狀時才獲診斷。早期病例,外科手術切除可治愈。但因為此類腫瘤早期無癥狀,診斷時大多數病例已有轉移。 ……
胃腸腫瘤學-原理與實踐-第2版 作者簡介
梁寒,男,1985年畢業于天津醫科大學醫療系,醫學碩士,教授,主任醫師。現任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部腫瘤科主任,中國抗癌協會第四、第五屆理事,天津抗癌協會理事,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腫瘤學會胃腸學組副組長,衛生部全國腫瘤規范化診治專家委員會委員。任《中華胃腸外科雜志》、《中國腫瘤臨床》、《中華腫瘤防治雜志》、《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Research》編委。曾于瑞士圣加侖州立醫院外科臨床進修,作為訪問學者于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從事腫瘤熱療的臨床及基礎研究,并曾在美國MDAnderson腫瘤中心及日本橫濱市立醫院進行短期培訓。擅長胃腸腫瘤外科及綜合治療,對胃癌淋巴結轉移規律有深入的研究,精于胃癌的腹腔化療及熱療。近年來主持完成科研課題10余項,發表科研論文150篇,SCI論文20余篇。主譯《臨床基礎外科學》,主編《胃癌》,并作為副主編出版《腹部腫瘤學》及《腫瘤手術學》,參編著作10余部。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