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新時期 新觀察-科學與和平研究在中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659439
- 條形碼:9787504659439 ; 978-7-5046-5943-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期 新觀察-科學與和平研究在中國 內容簡介
20年前,國際科學與和平周中國組委會組織專家學者從理論高度探討科學與和平的內在聯系和持續在中國開展聯合國倡導的國際科學和平周活動的戰略思考,并在此基礎上編輯出版了《新時期·新觀察:科學與和平研究在中國》理論研究專輯。 20年后,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進入了政治多元化、經濟全球化、國際力量均衡化的新時期。科學、和平、發展、合作、傳統與非傳統安全、環境與生態危機等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再次成為新時期的熱門話題,需要我們從新的視角去觀察世界,研究世界,了解世界,共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為此,2011年9月,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系列活動“弘揚科學和平精神,攜手共建和諧世界”理論研討座談會在京召開,就當前國際安全形勢,科學與和平發展,軍控與維和行動,構建和諧世界等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并對科學促進和平,和平促進發展,發展推動和諧,以及科技進步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理論探討。 會后,在專家學者撰寫的論文基礎上,編輯出版本理論研究專輯,它是《新時期·新觀察:科學與和平研究在中國》理論研究專輯的續篇,也是海內外熱愛科學與和平事業的專家學者紀念聯合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二十三周年的一份獻禮。
新時期 新觀察-科學與和平研究在中國 目錄
前言
科學技術篇
科學對和平的意義
科學家獻身世界和平事業的典范
現代科學技術對和平發展的正負作用
科學技術發展推動社會進步
科學家的社會責任與社會和諧發展
中國核技術利用之路初探
試論技術對和平的影響
資本利益、科學技術濫用與人類未來
維護世界和平需要加強軍事技術研究
物理戰的未來圖景
人類和平與人文情懷揭示科技的終極價值
堅持和平利用軍工技術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和平安全篇
危機動蕩蘊機遇和平合作促發展
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行動
國際格局的新變化與世界和平大勢
東方和平主義:中國文化的和平智慧與和平社會理想
當前國際形勢的特點與動蕩不安的根源
未來5至10年國際戰略與安全環境發展趨勢
核不擴散和國際安全
中國藍盔貢獻和平
生態倫理視野中的國防建設
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與國際核裁軍
“民間的和平”與全球治理
和諧世界篇
漫議聯合國的作用與貢獻
中國傳統“和為貴”思想與和諧世界理論
中國推動和諧世界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發揮社會組織作用促進和諧世界建設
馬克思主義與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技術與和諧社會建設
民主黨派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和作用
弘揚中華孝道文化促進和諧社會發展
和平教育從青少年抓起的重要意義
中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的緣起
講科學、謀和平、促發展,攜手共建和諧世界
作者簡介
附錄一: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附錄二:國際和平宣言
附錄三:聯合國大會第43屆會議第61號決議:科學與和平
附錄四:歷屆中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的賀信
編后記
新時期 新觀察-科學與和平研究在中國 節選
以人類道德和個人心靈境界為基礎,如何能達到消弭戰爭、避免社會暴力的目的呢?在這里,東方和平主義實際上是在“和”的法則引導下走上了一條尋求“內在超越”的路徑。也就是說,從天、地、人的關系中所領悟到的哲學啟示,*終把和諧與秩序的求得歸結為人的一種心靈狀態或境界的修養程度,因為人類的道德修養和心靈至境在于體認和復歸于天地之“德”。如前所述,“和”是天、地、人共有的“六德”之一,“德莫大于和”,后來的思想家把這一精神推于極致。我們知道,“德”的范疇在周代以后的政治與文化的形成、發展過程中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和”與“德”相聯系,無疑推動了東方和平主義的歷史演進過程。 四、“人和”與“天人合一” 和諧的精神要求在人類社會的大系統中必須考慮到人類與自然條件以及與人類自身的協調與均衡,即要達“天時、地利、人和”相一致的原則。在這三項條件的*佳配合中,表現出人類社會的*佳狀態。因為人類生存的自然條件并不外在于人類社會自身,所以,人類要順應自然如氣候、地形水利(“天時”、“地利”)等條件,既要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同時,人類社會內部也必須體現出人與人的和諧,即維持“人和”的社會原則(也就是原始的人道、民主關系)。李澤厚先生認為,“天時”、“地利”與“人和”相協調,是產生“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個體與群體的順從、適應的有機關系)觀念的現實歷史基礎。也就是說,原始氏族體制下的經濟政治結構和血親宗法制度是產生“人和”原則的基礎,也是由“人和”向“天人合一”過渡的重要歷史因素。 ……
新時期 新觀察-科學與和平研究在中國 作者簡介
高潮,1932年生,吉林省人,研究員。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物理系畢業,現為中國科協榮譽委員,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國際科學和平促進會會長,國際科學與和平周中國組委會主任,曾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科教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十三大、十四大代表。 李長和,1942年生,天津市人。1965-2002年在外交部工作,曾任國際司副司長、中國常駐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代表(大使)、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副代表兼裁軍事務大使、中國駐捷克共和國大使。現任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非政府組織)常務副會長。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