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人格體 主體 公民——刑罰的合法性研究(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147574
- 條形碼:9787300147574 ; 978-7-300-14757-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格體 主體 公民——刑罰的合法性研究(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內容簡介
《人格體 主體 公民:刑罰的合法性研究》提出的問題是:國家怎樣對個人施加刑罰才是合法的?帕夫利克否定了長久以來作為通說的預防論。而公民所信賴的公正與安全的恢復這一提法也不令他感到滿意。取而代之的是,透過黑格爾他注意到了自由與國家秩序的辯證法:個人的自由只有在超越個人的秩序中才能得以展開。這就意味著:“誰要是侵害了他人的生活利益或法益,只要是不法地侵害的,同時也就妨礙并侵害了除了自由秩序之外的、國家所保護的法秩序,而這種法秩序是他作為公民基于本人的法忠誠而負有責任的。”刑罰服務于法的保護及由此對自由的保護,犯罪人也會同時因他“作為公民被承認,且如黑格爾所說,被尊重”而獲得刑罰。
人格體 主體 公民——刑罰的合法性研究(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目錄
一、刑罰理論的任務
二、刑罰概念在日常用語中的含義
三、刑罰的預防論與報應論
第二章 刑罰是預防工具嗎?
一、預防論的特征
二、消極的一般預防
三、特別預防
四、積極的一般預防
第三章 通過刑罰來報應?
一、報應論的復興?
二、報應是我們文化同一性不可忽視的構成部分嗎?
三、法通過刑罰而恢復?
第四章 刑罰是法作為法的恢復
一、承認概念的多義性
人格體 主體 公民——刑罰的合法性研究(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作者簡介
米夏埃爾·帕夫利克(Michael Pawlik),德國累根斯堡大學(Universitat Regensburg)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法哲學教席教授,現任法學院院長。1965年出生于杜塞爾多夫,先后在波恩大學及英國劍橋大學學習法律,并在劍橋大學取得碩士學位。1992年他以法哲學方向的論文取得博士學位,1998年以“詐騙罪的犯罪構成”為題完成教授資格論文,2001年在羅斯托克大學獲得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與法哲學教席。帕夫利克教授也是德國著名刑法學者京特·雅科布斯(Gunther Jakobs)教授的弟子。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