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電影、政治、知識分子和產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90074
- 條形碼:9787500490074 ; 978-7-5004-9007-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電影、政治、知識分子和產業 內容簡介
裴亞莉和饒曙光合著的這本《電影政治知識分子和產業(新中國60年電影形態研究)》將新中國大約六十年間的電影生產分成四種形態進行研究。這四種形態之間有一個歷史性的嬗□過程,與中國社會及思想□遷的過程息息相關。但是這并不是本書的主要目的。《電影政治知識分子和產業(新中國60年電影形態研究)》的目的是要闡明,中國社會和思想的□遷,構成了電影形態的□化,也就是說,“電影的存在方式”發生了□化:形式、目的、生存手段和與觀眾的關系。這四種形態是:電影作為政治意識形態、電影作為電影、電影作為知識分子表達以及電影作為產業。以這四種形態為綱要,分別梳理了以解放區電影為基礎的“紅色電影”、以舊中國上海電影傳統為基礎的“電影化的電影”、以電影語言現代化的理論討論為基礎的知識分子電影以及以全球化浪潮為背景的以市場為目的的商業電影的形式創造和文化內涵。這個探討,既是對新中國電影藝術成就和理論成就的一次總結,也是在新的角度對歷史予以評價的一次嘗試。
電影、政治、知識分子和產業 目錄
□□章 主流意識形態作為電影的內容和形式
□□節 新中國國營電影制片廠、新的電影敘事范式和□□□□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的確立
第二節 張駿祥:喜劇電影、革命歷史題材電影以及新中國電影理論
第三節 “文革”電影作為電影為政治服務的極端表現
第四節 謝飛:將電影當作重建精神家園的武器
第二章 謝晉:讓電影成為電影
□□節 謝晉和謝晉電影中的現實
第二節 電影精神之一:寫愛情
第三節 電影精神之二:電影的喜劇性和謝晉電影的喜劇潛流
第四節 謝晉電影中的性問題
第三章 新中國電影與知識分子形象的塑造
□□節 《小城之春》中的知識分子形象和中國電影的現代性
第二節 1956—1959年沈浮電影作品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第三節 張暖忻、楊延晉和吳貽弓電影的知識分子視角
第四節 黃建新作品:□0世紀90年代中國城市社會生活的記錄和分析
第四章 □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第五代電影與電影產業的文化基礎
□□節 電影作為“□□寓言”和□0世紀90年代的后殖民主義理論語境
第二節 馮小剛電影和中國電影產業化的本土經驗
第三節 張藝謀電影:發掘銀幕民俗和□□文化中的市場可能
第四節 陳凱歌與電影的商業化牢籠
結語 一種期望
參考文獻
電影、政治、知識分子和產業 作者簡介
裴亞莉,文學博士,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曾在2008-2009年度以中美富布賴特項目研究學者身份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訪問。主要研究領域是文學理論、電影美學。出版的專著有:《新時期電影文化思潮》(與饒曙光合作)、《電影語言現代化再認識》、《政治變革與小說形式的演進》等。
饒曙光,研究員。現任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電影美學、中國電影史、當代中國電影電視、影視與大眾文化等。出版的學術專著有:《中國文學理論》、《新時期電影文化思潮》(與裴亞莉合作)、《中國喜劇電影史》、《中國電影市場發展史》,主編有《中國電影分析》等,并承擔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及國家廣電總局部級社科項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