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醫圣張仲景奇方妙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853528
- 條形碼:9787530853528 ; 978-7-5308-5352-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圣張仲景奇方妙治 本書特色
《醫圣張仲景奇方妙治》: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產
醫圣張仲景奇方妙治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傷寒論》《金匱要略》有關條文的比較分析,結合臨床指征,進一步揭示了《傷寒論》《金匱要略》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之精髓。
張仲景是中醫界的一位奇才,《傷寒雜病論》是一部奇書,它確立了中醫學重要的理論支柱之一——辨證論治的思想,在中醫學發展過程中,實屬“點睛之筆”。《傷寒雜病論》序中有這樣一段話:“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生長全,以養其身。”表現了仲景作為醫學大家的仁心仁德,后人尊稱他為“醫宗之圣”。
醫圣張仲景奇方妙治 目錄
栝樓桂枝湯
葛根湯
大承氣湯
麻黃加術湯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防己黃芪湯
桂枝、白術附子湯
甘草附子湯
白虎加人參湯
一物瓜蒂湯
二、百合狐盛陰陽毒方
百合知母湯
百合滑石代赭石湯
百合雞子黃湯
醫圣張仲景奇方妙治 節選
《醫圣張仲景奇方妙治》主要內容簡介:張仲景從小嗜好醫學,“博通群書,潛樂道術”。當他十歲時,就已閱覽了許多書籍,特別是有關醫學的書籍。他的同鄉何禺頁賞識他的才智和特長,曾經對他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后將為良醫。”(《何禺頁別傳》)后來,張仲景*終成了良醫,被人稱為“醫中之圣,方中之祖”。其代表作是《傷寒論》《金匱要略》等。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關,但主要是他善于“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的結果。張仲景以他的醫學實踐、聰明才智和創新精神,在中國醫學乃至世界醫學發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篇章。
醫圣張仲景奇方妙治 相關資料
【原文】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附子粳米湯主之。【白話解】病人腹內有寒氣,就會產生腸嗚音響聲大,如刀切樣地腹中劇痛,并且逆氣上攻,還可引起胸脅脹滿,嘔吐,可用附子粳米湯主治。【藥物組成】附子一枚(炮)半夏半升甘草一兩大棗十枚粳米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功效】散寒降逆,溫中止痛。【方藥分析】“腹中寒氣”是脾胃陽氣虛衰而陰寒之氣內盛,意指本條的病因是脾胃虛寒,水濕內停。寒氣水濕,流于胃腸,故腸鳴切痛,如曹穎甫所說:“切痛者,沉著而不浮也”。(《金匱發微》)形容疼痛危重觸之深在腸間,故日切痛。寒氣橫逆,上犯胸脅則胸脅逆滿;影響于胃,胃失和降,故嘔吐。可見,本條的病機是脾胃陽虛,陰寒水氣,內肆上逆。故其痛當喜溫喜按,嘔吐多為清稀水飲,或挾有不化食物。此外尚有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滑,脈沉遲等癥狀。對本條病機的認識,還有以下幾種:一是寒邪搏擊于腸間,漉漉有聲,如《靈樞·五邪篇》云:“邪在脾胃,陽氣不足,陰氣有余,則中寒腸鳴腹痛”。二是尤在涇認為,中土虛衰,下焦濁氣上逆陽位。三是曹穎甫認為,中陽虛,腎寒上僭。四是寒氣乃外寒誘發為病。學習本條還要注意腎陽虛衰的一面,因為脾胃虛寒,后天不足,先天失養,必影響于腎陽,也不可忽視外寒的致病因素。既然病機是脾胃陽虛,陰寒水氣上逆,故治當溫中祛寒,降逆止痛,用附子粳米湯。附子大辛大熱溫中散寒止痛,半夏降逆化濕以止嘔吐,粳米甘草大棗補益脾胃以緩急,是對證治療的有效方劑。根據病情可酌加蜀椒、干姜以逐寒降逆。
醫圣張仲景奇方妙治 作者簡介
王竹星,吉林省人,畢業于長春中醫藥大學,現于吉林省吉林市創傷醫院工作。生于醫學世家,祖父王允恭老先生一生勤于醫療事業,現已載入中國名醫錄;其父亦從事醫療行業半生余;在家庭環境的熏陶下,自幼喜好醫學,通讀醫學古籍,孜孜不倦。畢業后,曾于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北京中醫院進修;參與《過敏性鼻炎》一書的編寫,發表優秀論文十余篇。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