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國學基礎文庫--歷史人物(含《甲申三百年祭》)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062624
- 條形碼:9787300062624 ; 978-7-300-06262-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學基礎文庫--歷史人物(含《甲申三百年祭》) 內容簡介
本書屬于郭沫若先生的史學研究著作。在書中,作者對屈原、曹植、萬寶常、王安石、李自成、李言、夏完淳、魯迅、王國維、郁達夫、聞一多等處于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進行了研究和評價。郭沫若先生廣征博引,在對大量古代文獻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而又獨到的見解,突出反映了其以人為本文藝觀,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就在這人民本位的標準下邊從事研究,也從事創作。”閱讀過本書后,你將會在思考歷史、評價歷史人物時開啟一條思路。
國學基礎文庫--歷史人物(含《甲申三百年祭》) 目錄
序
屈原研究
附錄 離騷今譯
論曹植
隋代大音樂家萬寶常
王安石
甲申三百年祭
關于李巖
夏完淳
魯迅與王國維
論郁達夫
附錄 再談郁夫人
論聞一多做學問的態度
國學基礎文庫--歷史人物(含《甲申三百年祭》) 作者簡介
郭沫若 (1892—1978),著名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1914年初抵日本留學,原學醫,后從事文藝活動。1921年與郁達夫、成仿吾等組織創造社,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1928年起旅居日本,從事中國古代史和甲骨金文研究。抗日戰爭爆發后回國從事抗日救亡運動,其間創作了《屈原》、《虎符》等著名歷史劇及大量詩文。建國后繼續進行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歷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兼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中國文聯主席等職。有《郭沫若全集》38卷行世。
- 主題:郭老的著作
在紀念李自成領導農民起義300周年之際的1944年3月19日,《甲申三百年祭》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發表,連載4天。全文大致可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說明明朝末年,政治腐敗,災荒嚴重,崇禎昏聵,結果引起民變,弄出亡國之禍。第二部分敘述李自成起義隊伍由小到大,終至推翻明朝統治,占領北京。其中特別詳細考證了知識分子李巖的經歷及其重要作用。第三部分說明李自成占領北京之后,不聽李巖的主張,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忽略敵人,不講政策,有些首領生活腐化如劉宗敏,發生宗派斗爭,終于失敗。郭沫若(1892-1978),乳名文豹,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1892年出生于四川樂山縣,祖籍福建汀州府寧化縣。中國現代文學家、詩人、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甲骨學四堂之一,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歷史劇的開創者之一,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