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國家賠償法要論-(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176436
- 條形碼:9787301176436 ; 978-7-301-17643-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家賠償法要論-(第二版) 本書特色
本書從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關系的角度出發,立足于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償法》的規定,對國家賠償法的基本原理作了較為系統的闡述,對行政賠償與司法賠償作具體的分析,在理論研究與規范分析相結合、融知識性與啟發性于一體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全書共分為三編:
**編是總論編。此編首先對國家賠償與國家賠償法的含義、特征、性質與作用等作了闡述,并對國家賠償制度的產生與發展作了歸納和總結。其次,對國家賠償的歸責原則與構成要件、國家賠償范圍、國家賠償的方式與計算標準、國家賠償費用的來源與監督管理等作了具體分析。第三,對國家賠償的時效與國家賠償法的效力作了探討,區分了時效與實效,強調了國家賠償法應當具有實效。第四,將國家追償與國家賠償聯系起來,論證了國家追償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意義,分析了行政追償和司法追償的條件與運作過程。
第二編是行政賠償編。此編闡述了行政賠償的概念、特點、歸責原則、構成要件等基本內容,闡明了其在國家賠償法中的地位;闡釋了行政賠償的范圍、行政賠償請求人與賠償義務機關、行政賠償程序,并對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作了提示和探討。
第三編是司法賠償編。此編闡述了司法賠償的概念、特點、歸責原則、構成要件等基本內容,論證了建立司法賠償制度對民主政治建設與人權保障的意義;闡釋了司法賠償的范圍、司法賠償請求人與賠償義務機關;并從程序正義的一般原理入手,對司法賠償程序作了規范分析和理論研究。
國家賠償法要論-(第二版) 內容簡介
全書對國家賠償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制度作了較為系統、深入的闡述和分析,力求反映國家賠償法理論研究和制度建設的*新成果,并對一些熱點和前沿問題進行了探討,以期為豐富國家賠償理論、創新國家賠償制度、指導國家賠償實踐作些貢獻,為人們學習和研究國家賠償法提供幫助。
國家賠償法要論-(第二版) 目錄
**章 國家賠償法概述
**節 國家賠償
第二節 國家賠償法
本章需要繼續探討的問題
第二章 國家賠償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節 西方國家賠償制度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 中國國家賠償制度的歷史發展
第三節 國家賠償法的發展趨勢
本章需要繼續探討的問題
第三章 國家賠償的歸責原則與構成要件
**節 國家賠償的歸責原則
第二節 國家賠償的構成要件
本章需要繼續探討的問題
第四章 國家賠償的范圍
國家賠償法要論-(第二版) 節選
《國家賠償法要論(第2版)》對國家賠償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制度作了較為系統、深入的闡述和分析,力求反映國家賠償法理論研究和制度建設的*新成果,并對一些熱點和前沿問題進行了探討,以期為豐富國家賠償理論、創新國家賠償制度、指導國家賠償實踐作些貢獻,為人們學習和研究國家賠償法提供幫助。
國家賠償法要論-(第二版) 相關資料
在制定和修改《國家賠償法》的過程中,理論界關于我國應當采用何種歸責原則問題有不同的觀點,可以概括為一元論、二元論與多元論。一元論是以某一特定的原則為歸責原則,如堅持以違法責任原則為唯一歸責原則。二元論主張采用兩種不同的歸責原則,其中又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以某一原則為主,另一種原則為輔;另一種情形是兩種原則不分主輔,共同構成一個歸責體系。多元論主張應根據不同的侵權損害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如行政賠償可以適用違法責任原則,司法賠償可以適用結果責任原則,公有公共設施致害可以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立法賠償可以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2010年,我國對《國家賠償法》進行了修改,改變了歸責原則的單一性,使之由一元走向二元,采用了以違法責任原則為主,以結果責任原則為輔的二元結構。我國之所以作出這樣的選擇,是由價值取向轉換的合理需要和權利救濟的現實需要所決定的。歸責原則蘊涵著法律的價值,在對公權力行為規范和對私權利救濟中起著導向作用。國家對歸責原則的確定在很大的程度上與價值取向相關聯,不同的價值取向會造成對歸責原則的不同選擇。在制定國家賠償法時,我國主要是以控制公權力的運用為價值取向,選取了違法責任原則。①《國家賠償法》在性質上應是權利救濟法,側重于對損害結果的判斷和對受損害合法權益的救濟,與責任追究制度在方向上不同。違法責任原則的適用盡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最明顯的缺陷是不能從損害結果的角度來確定責任承擔的依據。理論界和實際工作部門對此提出了許多頗有價值的觀點,要求修改《國家賠償法》,特別是其中的歸責原則。實踐中,也有一些符合法定的條件和程序的職務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后,受害人得不到賠償的情形。《國家賠償法》的修改反映了我國民主政治和法治的發展進程,其中對歸責原則的修改順應了民意,將價值取向從單一的控權目標調整到控權與權利救濟相結合的軌道上,有利于對受損害的合法權益的救濟。
國家賠償法要論-(第二版) 作者簡介
劉嗣元 男,法學碩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兼任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項目多項,出版《國家賠償法基本問題研究》、《憲法監督的理論與實踐》、《憲法學》等著作與教材10余部,在《中國法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多項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