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961575
- 條形碼:9787530961575 ; 978-7-5309-6157-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最后的歌 本書特色
暢銷書《分手信》作者斯帕克思*新作品,純愛小說創作天王,引領女性情感閱讀風潮 。
《*后的歌》創造歐美純愛小說的新亮點,青春偶像氣質勇超《暮光之城》。
《*后的歌》一經出版就榮登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榜首,并占據榜單數月之久。
同名電影《*后的歌》成美國票房冠軍,由人稱 “布蘭妮接班人”的搖滾小天后麥莉•塞勒斯主演 。
電影主題曲《the last song》在美國風靡一時,迅速成為新的電子歌曲下載排行榜冠軍。
最后的歌 內容簡介
一曲真愛譜寫的生命之歌
不容錯過的年度溫情小說
“盡管夏天總會結束,對你的愛和想念卻無時無刻存在……”
離婚的鋼琴教授史蒂文獨居故時的海邊,越來越感覺到錯過了生命中*寶貴的東西——對孩子和家庭的愛。家族遺傳的胃病一直困擾著他,他知道自己已時日無多,想*后創作自己一首屬于自己的歌。有時,人生就像一首歌。
17歲判逆的女兒羅妮因為幼時父母離異與父親疏遠,也因此放棄了深愛的鋼琴表演。這個暑假母親刻意安排她和弟弟喬納從紐約到海邊與父親史蒂文相聚,一系列的事故讓這次海邊之行變得曲折又離奇。在小島上和父親一起的日子,羅妮漸漸知道了真相,領悟了父親的真愛,在*后的珍貴時光里,她替父親寫完了那首歌。看著父親在歌
最后的歌 目錄
• the notebook 戀戀筆記本(october 1996)
• message in a bottle 瓶中信(april 1998)
• a walk to remember 留住一片情(october 1999)
• the rescue 拯救(september 2000)
• a bend in the road 彎路(september 2001)
• nights in rodanthe羅丹島之戀(september 2002)
• the guardian守護者 (april 2003)
• the wedding 婚禮(september 2003)
• true believer 忠實信徒(april 2005)
• at first sight 一見鐘情(october 2005)
• dear john 分手信(october 2006)
• the choice 抉擇(september 2007)
• the lucky one 幸運符(october 2008)
• the last song *后的歌(september 2009)
最后的歌 節選
《*后的歌》所呈現出的是一個不完美的完美故事,這也許就是人生,平淡卻不乏激情,質樸卻不乏偉大。用心去呵護一切值得珍視的東西,每天都會有新的微小變化等著我們去發現。此刻我腦海里不斷回響著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中*后一句話:“一覺醒來,你將成為新世界的一部分。 真愛,是勇于承擔,也是一份堅定的責任。誰都會有成長的煩惱、理想的取舍、愛情的抉擇。唯有真愛能化解一切,點燃希望之歌。離婚的鋼琴教師史蒂文獨居海邊,越來越感覺到錯過了生命中*寶貴的東西——對孩子和家庭的愛。家族遺傳的胃病一直困擾著他,他知道自己已時日無多,想*后創作自己一首屬于自己的歌。有時,人生就像一首歌。 長大判逆的女兒羅妮因為幼時父母離異與父親疏遠,也因此放棄了深愛的鋼琴表演。這個暑假母親刻意安排她和弟弟喬納到海邊與父親相聚,一系列的事故讓這個假日變得曲折又離奇。但在小島上和父親一起的日子,羅妮漸漸領悟了父親的真愛,理解了父親的選擇,并再次喜歡上音樂,替父親寫完了那首歌。看著父親在歌聲中微笑著離開了人世,羅妮也感覺到新的人生開始了。這是父親生命中的*后一首歌,也是女兒新生活的**首歌。 這個多事的暑假羅妮還經歷了一場戀愛,俊朗少年威爾同她一樣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他們偶遇、相識、戀愛、誤會……一起面對險象環生的煩惱和困惑,也一起承擔成長的責任和抉擇,他們用彼此勇敢的行動證明了真愛。愛情是一首歌。
最后的歌 相關資料
對斯帕克思的這部作品來說,沒有琳瑯滿目的裝飾,滿是永恒而樸素的追求,溫情而感人。
——《華盛頓郵報》專欄
這部全新的作品,充滿了青春的氣息,其中那段感人肺腑的父女情,很難讓人不動情。
——《出版人周刊》
在全美暢銷小說榜里,斯帕克思永遠是個奇跡,他總能用他的文字讓人回歸一種幸福的渴望,總能給人以全新的體驗。
——《娛樂周刊》
可以這么說,這部《最后的歌》是迄今為止斯帕克思純愛小說里最“年輕”的一部,當有人置疑這位純愛天王是不是只能留住中老年容易受感動的讀者、創作一些黃昏戀、戰爭戀、婚外戀的時候,這部《最后的歌》無疑是給他們的有力回擊,而電影的成功更是為他再次加冕。
——《紐約時報》評論
如同以往的作品,斯帕克斯的故事或許并不新奇,卻總是能觸動人們內心的渴望和憧憬。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作品中,除了青春動人的愛情故事,斯帕克斯還引入了驚險和懸疑的因素,使得整部作品更增添了幾分閱讀的快感。可以說是斯帕克斯愛情小說里最扣人心的一部,而其中父親史蒂文在心碎之后的默然退出,以及他對于子女真愛的包容,讓我們對于溫暖的親情充滿了回味。或許在人生的一些時候,我們經常會因為愛而做出讓步,但命運的力量會引導我們去發現一切,真愛就象一首歌。
——《今日美國報》
如果說《分手信》是愛情能夠超越時空的有力證明,《幸運符》改變了我們對命運的一貫看法,那么《最后的歌》則是尼古拉斯•斯帕克思對真愛的詮釋之作,是帶領我們開啟生活真諦的心靈之匙。
他將親情描寫的催人淚下,將愛情演繹的動人心扉。那些一直被掩藏的信件、不得不選擇沉默的離開、一個關于心碎卻包容的故事,這是一個關于家庭成長中的懷有叛逆言行的羅妮對父親緬懷、對愛情勇敢抉擇的自白。
《揚子晚報》書評推薦:
•王溪桃
《最后的歌》是“純愛天王”斯帕克思的最新作品。小說講述了一個不完美的完美故事。《最后的歌》可以說是斯帕克思純愛小說里元素最為豐富的一部。一部小說要兼顧多條線索的情感,本來就不是件易事,還力求面面俱到、交融得體,那就必須文筆老到、構思精巧。但是,斯帕克思做到了。
書中的親情部分,訴說了關于家庭的職責。選擇離開的父親孤獨地回到家鄉的海邊,背負著不愿訴說的秘密,只因對孩子的愛。在女兒到來的這段悠長假期里,他用最寬厚的愛感化了一顆年輕叛逆的心,也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動人的“片尾曲”。這是小說最為煽情的部分,也是貫穿各種情感的重要基礎。
書中的愛情部分,是關于真愛抉擇的永恒話題。沒有一帆風順的愛情,就像生活難免磕磕絆絆,小說中年輕男女的愛情經歷可謂一波三折。但最后,不僅他們的愛得到了勇敢的印證,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父親對母親那份不在筆墨間卻透著傷感的愛,細細回味甚至能讓你悄然落下幾滴淚來。
書中的友情部分,是關于成長的煩惱。如果朋友的背叛和詆毀讓你手足無措怎么辦?如果犯罪、吸毒、性愛、暴力等栽贓陷害威脅到你的人生怎么辦?這是青少年在現代社會不能逃避的問題,斯帕克思在小說中給出了他的答案,雖然最終一切是趨于完美的偶然,但是問題的出現到化解卻是勇敢面對的必然。
《最后的歌》也是斯帕克思純愛小說基調最為青春的一部。《紐約時報》這樣評論它:“可以這么說,這部《最后的歌》是迄今為止斯帕克思純愛小說里最‘年輕’的一部,當有人置疑這位純愛天王是不是只能留住中老年容易受感動的讀者、創作一些黃昏戀、戰爭戀、婚外戀的時候,《最后的歌》無疑是給他們的有力回擊,而電影的成功更是為他再次加冕。”
小說的男女主角都將近18歲,他們的愛情脈絡是這部作品里浪漫亮麗的主線,與他們交織的也是一群問題少年,這的確與以往斯帕克思的作品大有不同。書中那些俏皮的對話、初戀的熱情、尖銳的矛盾充分展示了他在年輕人身上汲取的素材。尤其是書中女主角弟弟喬納的角色,詼諧幽默、善良可愛,簡直是書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特色風景線”。
該書更是斯帕克思純愛小說中情節最為復雜的一部。一部小說要掌控如此多的情節最終達到和諧統一,還需用情節串連織出一張華麗的網,這也是《最后的歌》讓人難以忘懷的一個重要特質。
小說中的感情是疊加而承接的,父親與母親的過往故事,與這個假日里女兒的成長和愛情息息相關,不同時間、空間里的情感矛盾就像兩朵同時綻放的雙身花,相生相克。小說的情節是尤其跌宕曲折的,每一個秘密后面還隱藏著更深的秘密,真相總是出人意料,而結局也讓人始料未及。
尼古拉斯•斯帕克思的系列作品也許不及某些人性小說有深度,不及某些懸疑推理巨著情節復雜,但其暢銷的緣由也是顯而易見的——“或許在人生的很多時候,我們經常會因為愛而做出讓步,但命運的力量會引導我們去發現一切,真愛就像一首歌。”
最后的歌 作者簡介
尼古拉斯•斯帕克思(Nicholas Sparks)
當代首屈一指的“美系純愛小說暢銷天王”,名列福布斯全球最富作家榜行榜第十名。
當代兩位同時有精裝和平裝作品在榜上停留超過一年的作者,另外一個是J.K. 羅琳。
斯帕克思的作品以35種語言暢銷全球4500萬冊,《最后的歌》是他第15部作品,2009年度最新暢銷小說。
他的作品是電影導演的最愛,《手札情愿》《瓶中信》《留住一片情》《羅丹島之戀》都贏得了不俗的票房,2010月2月,《分手信》全美首映,票房突破《阿凡達》成為當月電影排行榜冠軍,4月,《最后的歌》全美首映突破6000萬美元,掀起一股青春偶像熱潮,18歲的主演——搖滾小天后麥莉•塞勒斯(Miley Cyrus)被稱為“布蘭妮接班人”,她演唱的同名電影主題曲《The Last Song》迅速成為新的電子歌曲下載排行榜冠軍。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