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理論力學 本書特色
《理論力學》是21世紀高等教育教材:應用型本科系列之一。
理論力學 目錄
理論力學 節選
《理論力學》針對當前應用型本科學生的數學、物理基礎,在保證理論力學基本理論教學內容的同時,突出應用性,適當簡化推導過程,書中附有較多圖片以增加直觀性。《理論力學》內容包括靜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三篇。靜力學包括靜力學基礎、平面力系、摩擦、空間力系;運動學包括點的運動學、剛體的基本運動、點的合成運動、剛體的平面運動;動力學包括質點動力學、動量定理、動量矩定理、動能定理、達朗伯原理、虛位移原理、振動基礎等。《理論力學》各章附有小結、思考題和習題。《理論力學》可作為普通高等工科應用型本科院校機械、交通、動力、土建等專業以及研究型高校近機類、非機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自學、函授教材。《理論力學》推薦學時數為48~64。考慮到不同院校、不同專業的需要,書中帶的章節為選學內容,帶+的習題為選做題目。
理論力學 相關資料
插圖:一、力的概念物體閭的作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場起作用,包括重力、萬有引力、電磁力等;另一類是由物體間的接觸而產生的,如物體間的壓力、摩擦力等。人用手拉懸掛著的靜止彈簧,人手和彈簧之間有了相互作用,這種作用引起彈簧運動和變形;運動員踢球,腳對足球施加的力使足球的運動狀態和形狀都發生變化;太陽對地球的引力使地球不斷改變運動方向而繞著太陽運行;鍛錘對工件的沖擊力使工件改變形狀。……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通過觀察分析,逐步形成和建立了力的科學概念: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機械作用,這種作用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或使物體形狀發生改變。在力學中,我們拋開力的物理本質,只研究其表現,即力對物體的效應。力對物體的效應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叫做力的運動效應或外效應;二是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叫做力的變形效應或內效應。在理論力學中采用剛體模型,因而,只研究力對物體的運動效應。
理論力學 作者簡介
顧曉勤,男,教授,博士。1963年出生,畢業于浙江大學機械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學工程力學系。1989年起講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等課程。主持各類教學、科研項目20余項。在《力學學報》,《Applied Ma the matics and Mechanics》,《宇航學報》,《空間科學學報》,《力學進展》,《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等發表論文30余篇。主編本科教材4本,專科教材2本,其中主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工程力學》獲機械工業出版社優秀教材二等獎及暢銷教材獎。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次,獲省市科技進步獎多項。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