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現代移動通信-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305903
- 條形碼:9787111305903 ; 978-7-111-30590-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移動通信-第2版 本書特色
《現代移動通信(第2版)》:國家級精品課程教材,高等院校通信與信息專業規劃教材
現代移動通信-第2版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了現代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技術及典型系統,較充分地反映了移動通信工程設計和新技術。全書共12章,內容包括移動通信概述、移動通信信道、組網技術基礎、數字調制技術、抗衰落技術、多址接入技術、gsm移動通信系統、is95 cdma移動通信系統、3g移動通信系統、專用移動通信系統、無線網絡規劃和移動通信展望。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電子工程、系統工程及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通信工程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的參考書。
現代移動通信-第2版 目錄
第1版前言
第1章 移動通信概述
1.1 引言
1.1.1 移動通信的特點
1.1.2 移動通信系統的組成
1.1.3 工作方式
1.2 移動通信的分類及應用系統
1.3 移動通信的發展概況
1.3.1 移動通信的發展簡史
1.3.2 我國移動通信的發展
1.3.3 移動通信的發展趨勢
1.4 標準化組織
1.4.1 國際無線電標準化組織
1.4.2 歐盟通信標準化組織
1.4.3 北美地區的通信標準化組織
1.4.4 ieee 802標準委員會
1.4.5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
1.5 習題
第2章 移動通信信道
2.1 vhf和uhf電波傳播特性
2.1.1 電波傳播方式
2.1.2 直射波
2.1.3 大氣中的電波傳播
2.1.4 障礙物的影響與繞射損耗
2.1.5 反射波
2.2 移動通信信道的多徑傳播特性
2.2.1 移動通信信道的時變特性
2.2.2 移動環境的多徑傳播
2.2.3 多普勒頻移
2.2.4 多徑接收信號的統計特性
2.2.5 衰落信號幅度的特征量
2.3 描述多徑衰落信道的主要參數
2.3.1 時延擴展和相關帶寬
2.3.2 多普勒擴展和相關時間
2.3.3 角度擴展和相關距離
2.3.4 多徑衰落信道的分類
2.4 陰影衰落的基本特性
2.5 電波傳播損耗預測模型
2.5.1 地形環境分類
2.5.2 okumura模型
2.5.3 hata模型
2.5.4 擴展hata模型
2.5.5 室內路徑損耗模型
2.5.6 imt-2000模型
2.6 多徑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
2.6.1 平坦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
2.6.2 頻率選擇性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
2.7 習題
第3章 組網技術基礎
3.1 移動通信網的基本概念
3.2 移動通信環境下的干擾
3.3 區域覆蓋和信道配置
3.3.1 區域覆蓋
3.3.2 信道(頻率)分配
3.4 提高蜂窩系統容量的方法
3.4.1 同頻干擾對系統容量的影響
3.4.2 小區分裂
3.4.3 小區扇區化
3.4.4 覆蓋區域逼近方法
3.5 多信道共用技術
3.5.1 話務量與呼損
3.5.2 多信道共用的容量和信道利用率
3.6 網絡結構
3.6.1 基本網絡結構
3.6.2 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的網絡結構
3.7 信令
3.7.1 接入信令
3.7.2 網絡信令
3.7.3 信令應用
3.8 系統的移動性管理
3.8.1 系統的位置更新過程
3.8.2 越區切換
3.9 習題
第4章 數字調制技術
第5章 抗衰落技術
第6章 多址接入技術
第7章 gsm移動通信系統
第8章 is- cdma移動通信系統
第9章 3g移動通信系統
第10章 專用移動通信系統
第11章 無線網絡規劃
第12章 移動通信展望
附錄 縮略詞
參考文獻
現代移動通信-第2版 節選
《現代移動通信(第2版)》詳細介紹了現代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技術及典型系統,較充分地反映了移動通信工程設計和新技術。全書共12章,內容包括移動通信概述、移動通信信道、組網技術基礎、數字調制技術、抗衰落技術、多址接入技術、GSM移動通信系統、IS95CDMA移動通信系統、3G移動通信系統、專用移動通信系統、無線網絡規劃和移動通信展望。《現代移動通信(第2版)》可作為高等學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電子工程、系統工程及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通信工程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的參考書。
現代移動通信-第2版 相關資料
插圖:市場的強勁需求極大地推進了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并提升移動通信在未來通信中的地位。從技術角度看,移動通信將向寬帶化、分組化、智能化、業務多樣化和融合化的方向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寬帶化是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方面之一,隨著光纖傳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有線網絡的寬帶化正在世界范圍內全面展開,而移動通信技術也正朝著寬帶化的方向演進。2)隨著網絡中數據業務量主導地位的形成,從傳統的電路交換網絡逐步轉向以分組交換特別是以IP為基礎的網絡是發展的必然,IP協議將成為電信網的主導通信協議。通過采用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技術,用戶將在端到端傳輸模式下發送和接收數據,打破了傳統的數據接人模式。而第三代移動通信的全面商用將提供寬帶的多媒體數據業務。移動通信提供的業務將從以傳統的話音業務為主向提供綜合信息服務的方向發展。3)核心網絡綜合化,接入網絡多樣化。未來信息網絡的結構模式將向核心網/接入網轉變,網絡的分組化和寬帶化使在同一核心網絡上綜合傳送多種業務成為可能,網絡的綜合化以及政府管制的逐步放開和市場競爭的需要將進一步推動傳統的電信網絡與新興的計算機網絡的融合。接入網是通信網絡中最具開發潛力的部分,未來網絡可通過固定接入、無線接人等不同的接入設備接人核心網,給用戶提供所需的多樣化業務,在技術上實現固定和移動通信等不同業務的相互融合。4)網絡將從以技術為中心轉向以應用為中心。在通信領域,網絡設備只是一個平臺,所有業務信息需要由運營者根據市場的實際需要提出,再經后臺的軟硬件集成“生產”出新的業務品種。因此未來市場的競爭焦點不在網絡技術本身,而是應用的開發。5)移動通信網絡結構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未來網絡將是一個全IP的分組網絡,同時在業務控制分離的基礎上,網絡呼叫控制與核心交換傳輸網將進一步分離,促使網絡結構趨于分為業務應用層、控制層以及由網絡和接人網組成的網絡層。6)為了適應通信網絡和業務正發生的根本性變化,包括技術融合、網絡融合、業務融合、終端融合等方面在內的全方位多層次融合趨勢明顯加快。通信、計算機、廣播電視和傳感器網絡的融合將是大勢所趨。7)為了適應通信業務多樣化、網絡融合化的發展要求,以及通信的主體將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通信的趨勢,移動通信終端智能化的要求越來越高。未來的終端不僅擁有一般的通話功能,同時還可支持數據存儲功能、個人信息管理功能、多媒體播放功能、無線接人互聯網功能、數據交互功能、電子貨幣功能、電子票據功能等。通信網絡的演變將成為未來10年的主旋律。未來通信網絡將形成統一的綜合寬帶通信網,并逐步演進為由核心網和接人網組成、業務與網絡分離的架構。
- >
唐代進士錄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