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康復護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745851
- 條形碼:9787533745851 ; 978-7-5337-4585-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康復護理學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康復護理評定、康復護理基本技術、康復護理治療技術、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等。
康復護理學 目錄
**節 康復
第二節 康復醫學
第三節 康復護理學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康復護理評定
**節 概述
第二節 殘疾評定
第三節 運動功能評定
第四節 感覺功能評定
第五節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
第六節 步態分析
第七節 認知功能評定
第八節 言語功能評定
第九節 心理評定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康復護理基本技術
**節 體位、體位轉換(轉移)的訓練
第二節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
第三節 呼吸訓練
第四節 排痰訓練
第五節 吞咽訓練
第六節 膀胱的康復護理
第七節 腸道的康復護理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康復護理治療技術
**節 物理療法
第二節 作業療法
第三節 言語障礙的康復護理
第四節 心理障礙的康復護理
第五節 康復工程器具的應用與康復護理
第六節 中國傳統康復療法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 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
**節 腦卒中的康復護理
第二節 顱腦損傷的康復護理
第三節 腦陸癱瘓的康復護理
第四節 脊髓損傷的康復護理
第五節 頸肩腰腿痛的康復護理
第六節 骨折的康復護理
第七節 冠心病的康復護理
第八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復護理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康復護理學 節選
《康復護理學》內容簡介:作為一個護理工作者,要了解現代醫學不僅要治病救人,還要盡可能地提高病人的整體功能和生活質量,使他們能回歸家庭和社會;臨床護理是實施早期康復的護理,也是決定患者康復成功與否的關鍵組成部分。因此,現代的護理人員有必要掌握康復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使之滲透到整個護理工作之中,使康復的觀念和基本技術成為護理工作的一部分,并密切配合康復醫師及其他康復專業人員對康復對象實施一般的和專門的康復護理,促進病人實現全面康復的目標。本教材可供3年制和5年制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學生使用,也可為臨床各科室護理及相關人員了解康復護理學提供參考。
康復護理學 相關資料
插圖:(1)運動治療項目根據對患者實施運動訓練的康復治療目的而選擇確定,主要包括:①耐力性運動。主要是健身,改善心肺功能和代謝能力。如健身跑、步行、騎自行車、跳繩、上下樓梯等。②力量性運動。主要是增強肌肉力量,改善關節功能,消除局部脂肪積聚。如練習啞鈴、杠鈴、拉力器、實心球和各種肌力練習器等。③恢復功能性運動。主要是治療某些疾病,對傷殘患者的功能的恢復。如各種醫療體操、功能鍛煉器等。④放松性運動。主要是松弛肌肉,放松緊張情緒,消除肌肉與精神疲勞,防治高血壓及精神衰弱等疾病。如散步,練習氣功、太極拳、醫療體操等。(2)運動量是指在一次鍛煉中肌肉做功的總量,也是鍛煉中的總負荷量。其大小取決于運動訓練的強度、持續運動的時間和運動訓練的頻度三種因素綜合的影響。①強度:是確定運動治療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運動治療效果和治療中的安全性。對以骨關節或神經肌肉疾患為主的患者常以要求達到最大的活動范圍、最強的肌力程度為目標,其運動強度一般偏大,往往通過運動后肢體有無疼痛、酸脹,關節活動度是否改善、局部反應等情況調整強度。而對內臟或代謝系統疾病為主的患者,常用活動控制法和心率控制法。活動控制法適用于非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肥胖等。心率控制法適應于心臟病患者。②持續時間:運動持續時間是指每次運動訓練所延續的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運動治療強度,在規定運動量中,運動強度低,則持續時間長,運動強度大則持續時間短。一般來說,運動開始時可在15~30min,以后增加至30~60min或更長。③治療頻度:指兩次運動時間的間隔或每周運動的次數。一般應每日或隔日一次,運動量大時,可適當延長間隔時間,但每周運動治療不應少于3~4次。每次重復運動次數因人、因病情而定。對于關節、肌肉功能障礙,則至少每天治療一次,對主要的關節和肌群每1~2小時運動5~15min,可明顯提高療效。④每次運動的安排:一次運動治療時間通常分為三個階段,即預備階段、訓練階段、結束階段。這三個階段的時間劃分各不相同。如疾病恢復的早期,預備階段時間要長一些,為15min左右,使患者身體逐漸適應運動,防止突然進行強度大的運動后,產生內臟器官不適應和關節、肌肉損傷;訓練階段用25min左右,這一階段是重點訓練內容,此階段要完成一次運動療法預期的目標,達靶心率運動維持15min左右;結束階段5~15min,是訓練中的調理放松運動,最好進行幾節放松操后再散步。在疾病恢復的中期和后期,預備階段可適當縮短,為10min左右,訓練階段可控制在約30min,結束階段5~15min。時間劃分因人而異。(3)注意事項提醒患者在運動治療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包括運動具體方法、運動量控制的補充說明,以及提醒安全防護事項等,可參考制定運動處方原則部分。(七)運動療法常用設備運動治療常離不開器械。運動治療的器械種類繁多,根據使用的目可分為:增加關節活動度的器械、增加肌力的器械、恢復平衡及協調性訓練的器械、增強耐力的器械等;根據治療的部位可分為:上肢運動器械、下肢運動器械、全身運動器械等。有的器械既可以改善關節活動,又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既可用于上肢治療,又可以用于下肢治療。近年來,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在康復醫學領域中的滲入,運動治療器械也從單一功能的機械裝置轉變為多功能的電子計算機控制系統,用途日益廣泛。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經典常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