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紅色記憶:領導人后代談家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089662
- 條形碼:9787802089662 ; 978-7-80208-966-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紅色記憶:領導人后代談家事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的是“名門之后”欄目中的“紅色”部分,講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家風、家教以及家庭中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主要內容包括:毛澤東家三代女性:賀子珍、李敏、孔東梅——毛澤東外孫女孔東梅回憶實錄;在中南海的似水年華——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回憶實錄;父親是我的*大財富——陳毅之女叢軍回憶實錄等。
紅色記憶:領導人后代談家事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毛澤東家三代女性:賀子珍 李敏 孔東梅——毛澤東外孫女孔東梅回憶實錄;在中南海的似水年華——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回憶實錄;父親是我的*大財富——陳毅之女叢軍回憶實錄等。
紅色記憶:領導人后代談家事 目錄
毛澤東家三代女性:賀子珍李敏孔東梅——毛澤東外孫女孔東梅回憶實錄
賀子珍,孤獨一世情
李敏,*普通的“**女兒”
孔東梅,時尚的“紅色后代”
在中南海的似水年華——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回憶實錄
紅墻內的青春
數十年的秘密
不留一塊墓碑
“父親留給我寶貴的精神財富”——劉少奇長女劉愛琴回憶實錄
不堪回首的童年
靠一張照片回憶生母
生命中的父愛和兩份母愛
道不盡的人生滄桑
從國統區“孤兒”到德國集中營戰俘——朱德之女朱敏回憶實錄
14歲前,父親是一片空白
集中營里的“紅櫻桃”
“爹爹是老中醫”
朱德家的平民教育
永生難忘的4年零3個月——任弼時之女任遠志回憶錄
從囚童到孤兒
窯洞里的幸福時光
父親是“駱駝”
用“光明在前”鼓勵自己
父親是我的良師——陳云之女陳偉華回憶實錄
父親的“萬分歡喜”
肩上挑著6億人的生活
核桃、評彈伴晚年
為伯伯再上“萬言書”——彭德懷侄女彭鋼回憶實錄
中南海里的天真少女
*早明白“沉默是金”
父女,朋友,知己
侄女的“萬言書”
總政**位女將軍部長
父親不愿自稱軍事家——劉伯承之女劉彌群回憶實錄
革命軍隊是個大“家”
不要當“紅色貴族”
父親學習的訣竅就是刻苦
父愛無言
憶“文革”海上逃亡40天——賀龍之女賀曉明回憶實錄
埋怨父親的“話柄”
隱姓埋名當水手
“被監管的對象”
難忘“體委主任”
“我的幸福標準特低”
父親是我的*大財富——陳毅之女叢軍回憶實錄
“哪兒都不要去,就留在家里學外語”
“文革”中**批留學生
父親是個美食家
“妹妹結婚后,你們才能分家”
父親與毛主席的特殊情誼——羅榮桓之子羅東進回憶實錄
從大學生到“黨內圣人
“部隊正在東進,就叫他東進吧”
“林羅”的合作與分歧
和毛主席的唯一“合影
“我和父親像戰友”——粟裕長子粟戎生回憶實錄
骨灰里篩出傳家寶
“就是要把他扔進水里”
“雖不富有,擁有山河”
“文革”中我替父親坐牢——徐海東之女徐文惠回憶實錄
一家被殺66口
母親是不識字的“護理家”
仗有癮,當官沒癮
探望父親的對手張學良
父親是堅韌的“老農——黃克誠長女黃楠回憶實錄
父母是“美國留學生”
天生長著一塊“反骨”
父親的“外圓內方
學革命,不學世故
陳賡家族和共產黨焊在一起——陳賡之子陳知建回憶實錄
襁褓中穿越封鎖線
“兒孫不知征戰苦,只話功成拜將時”
陳家的家風——尚武
“我是海的女兒”——蕭勁光之女蕭凱回憶實錄
才子佳人
“旱鴨子”當海軍司令
馬背搖籃
嫁給“海濤”
因為父親,走進大漠——羅瑞卿長子羅箭回憶實錄
三個名字的寄托
兒子失蹤了
家規寫在墻上
剛被解放,又被“發配”
“父親用‘冷漠’溫暖我”——許光達之子許延濱回憶實錄
自請降銜,低調處事
當了司令,餓死弟弟
結婚十年,相聚十天
不忍回憶,因為傷痛太深——瞿秋白之女瞿獨伊回憶實錄
破落舊家庭的“叛逆者”
復雜的情感糾葛
不是生父勝似生父
和槍決父親者面對面
“父母離我很遙遠”——博古之女秦吉瑪回憶實錄
童年生活無父母
四處漂泊沒選擇
父親形象資料“拼”
為父、為子“不合格”
42歲開始認識父親——左權之女左太北回憶實錄
母親是“七仙女”
“經歷戰爭的人不愿回顧戰爭”
父親17年未歸家
不應該只記住一個左權
父親的生死“游戲”——葉挺長子葉正大回憶實錄
賣油條燒餅的北伐名將
大獄中的誘惑
父親空難之謎
**次見父親,就成永別——項英之女項蘇云回憶實錄
被來回“轉送”的孩子
父親問我“你叫什么?”
父母像是一個“符號”
“4821”每年的聚會
家事家教家風——李先念子女回憶實錄
李紫陽:父親耿耿于懷的兩件事
留了60年的兩塊銀元
不允許子女經商
李小林:“保密”也是重要家規
李平:父親一生忠誠
“化緣”度晚年——李富春之女李特特回憶實錄
“成天求爺爺告奶奶”
外婆對她影響至深
媽媽,一個冰冷的殼
戰爭讓她成為“輕機關槍手”
看淡人生起落悲歡
一個有“大浪漫”的女人——陶鑄之女陶斯亮回憶實錄
留著披肩發的美女紅軍
陶鑄的“慈母心腸”
選什么樣的男人
開始新生活
我的“文化苦旅”——耿飚長女耿瑩回憶實錄
父親給毛主席送老虎
地質專業的醫生
“即便養動物,我也做得*好”
“我要對得起我的父親”
后記一
后記二
紅色記憶:領導人后代談家事 節選
《紅色記憶:領導人后代談家事》的書稿,收錄的是“名門之后”欄目中的“紅色”部分,講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家風、家教以及家庭中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27個紅色就愛組,上百位紅色后人的往事記憶,歷時數載的采訪拍攝,全景展現共和國開創者的真實、生動、鮮活又不為人知的點點滴滴,前前后后……
紅色記憶:領導人后代談家事 相關資料
插圖:李敏是毛澤東和賀子珍唯一活下來的孩子。1936年冬,她出生在陜北的保安縣。趕來賀喜的鄧穎超看她長得又瘦又小,憐愛地說:“真是個小嬌嬌呀!”于是,在一旁的毛澤東當時就給孩子起了個小名“嬌嬌”。但幾個月之后,賀子珍遠赴蘇聯,把嬌嬌留在了延安。4歲時,嬌嬌被送到蘇聯,和賀子珍團聚。李敏曾告訴采訪她的記者王行娟,她在俄羅斯有過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那里不僅有她的媽媽,還有她兩個哥哥毛岸英和毛岸青。然而,在父母“分手”之后,她發現媽媽的脾氣也越來越壞。她有時候覺得媽媽“太厲害,甚至有些狠心”。但她知道媽媽對她的愛是無私的。在蘇聯,有一次,嬌嬌患了肺炎,醫生告訴賀子珍,孩子沒救了,準備送往太平間副室。但賀子珍沒有放棄,她硬是把嬌嬌帶回了家,自己護理。為了每天能找到一點牛奶給她喝,賀子珍四處奔波,拿自己種的土豆去換。就這樣,她奇跡般地救活了女兒。后來,賀子珍被強行送進精神病院,嬌嬌被留在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開始了一種孤兒般的生活。那時的嬌嬌,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就是中國革命的領袖毛澤東。她曾在后來寫的《我的父親毛澤東》一書中回憶:“國際兒童院里面掛著好多國家的偉人像,哥哥指著其中一幅告訴我,這就是我們的爸爸。我不相信,認為他在騙我。”1947年,賀子珍在精神病院呆了兩年之后,終于帶著嬌嬌回到中國,住在哈爾濱。那時候,嬌嬌對中文半懂不懂,是個十足的“洋娃娃”。后來,毛澤東派人接嬌嬌回北京,她還半信半疑。嬌嬌用俄文給毛澤東寫了一封短信:“毛主席:大家都說您是我的親生爸爸,我是您的親生女兒。但是,我在蘇聯沒有見過您,也不清楚這回事……請趕快來信告訴我,這樣,我才好回到您的身邊。”
紅色記憶:領導人后代談家事 作者簡介
劉暢,人民日報社《環球人物》雜志編輯部副主任,主筆。2003年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曾任《澳亞衛視》、《鳳凰衛視》節目主持人、出鏡記者、編導,擅長人物專訪。 2006年,劉暢進入《環球人物》雜志社,先后在“封面故事”、“特別策劃”、“文化”、“社會”等欄目擔任編輯、記者。自2007年6月“名門之后”欄目開辦以來,劉暢作為此欄目的編輯,擔任主要策劃和撰稿。3年中,獨家專訪了40余位中國近現代名門之后,其文章被國內外諸多知名報刊、網絡轉載,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其博客點擊量超過1000萬。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