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龍傘 本書特色
《龍傘》的作者王立純可謂是厚積薄發的實力作家,不僅知識儲備量驚人,可貴的是他能夠將所聞所見所感所想所知全盤傾出,承襲著鄉土的脈絡,化粗糲為珍饈,用極具特點的語句將嬉笑怒罵納入小說。東北方言為小說*大的看點,作者用生動的物象做各種可愛活潑的比喻,如神來之筆,可聯想可視可感。
龍傘 內容簡介
長篇小說《龍傘》橫切中國版圖上東北一隅,恢弘自如地鋪展開了一段關于匯源農民的傳奇奮斗史。
作家王立純用其蘸著濃墨的筆觸,將田站丁、田蚯蚓父子倆對夢想的追求,揮灑于東北這片淳厚的莊稼地里。田蚯蚓種大米的艱酸歷程在幾經更迭的世事變遷中,幾番被打壓,被誤解,被凌辱,但他甘愿做一條在黑土地下蠕動前行的蚯蚓,在凄涼中苦嘲,在逆境中自強,在社會現實的樊籠間深耕細作,埋頭苦鉆,*終,捧得了令人艷羨的佳績。
二人轉的精靈蘭蔻蔻與田蚯蚓的感情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在糾結對峙的滄桑變動中,有哭有笑,有打有鬧,田蚯蚓以寬宥的溫軟化解了蘭蔻蔻堅如磐石的鄙夷和冷漠。他們與千萬的匯源農民們一樣在黑土地上說土話,吃粗糧,唱二人轉,口口相傳著大俚化美、大俗化禪。
龍傘 節選
《龍傘》呈現給讀者的五谷陳釀體現了作家王立純對黑土地的深情眷戀。小說對鄉間俚語、東北方言的觸處生神,對文字的別裁取舍,以及大智若愚的達觀,使這部大書化粗糲為珍饈,成為當代文壇稀缺的神來之筆。長篇小說《龍傘》 橫切中國版圖上東北一隅,恢弘自如地鋪展開了一段關于匯源農民的傳奇奮斗史。作家王立純用其蘸著濃墨的筆觸,將田站丁、田蚯蚓父子倆對夢想的追求,揮灑于東北這片淳厚的莊稼地里。田蚯蚓種大米的艱酸歷程在幾經更迭的世事變遷中,幾番被打壓,被誤解,被凌辱,但他甘愿做一條在黑土地下蠕動前行的蚯蚓,在凄涼中苦嘲,在逆境中自強,在社會現實的樊籠間深耕細作,埋頭苦鉆,*終,捧得了令人艷羨的佳績。二人轉的精靈蘭蔻蔻與田蚯蚓的感情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在糾結對峙的滄桑變動中,有哭有笑,有打有鬧,田蚯蚓以寬宥的溫軟化解了蘭蔻蔻堅如磐石的鄙夷和冷漠。他們與千萬的匯源農民們一樣在黑土地上說土話,吃粗糧,唱二人轉,口口相傳著大俚化美、大俗化禪。
龍傘 相關資料
我們匯源劇團的臺柱子十里紅,當時正站在龍傘下練唱。龍傘是一棵滄桑的老榆樹,相傳還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為紀念出河店之戰,親植于此的。后來,康熙大帝來做尋根之旅,曾在樹下駐蹕,賜名為龍傘,后人就這么叫開了。經歷了千百年的風霜雨雪,龍傘風神搖曳地守望在松花江左岸,成了匯源人禳災祈福的神靈之物,樹上常常掛滿了白哈達和紅布條。十里紅主唱二人轉,當然,異曲同工,唱別的也很在行。二人轉是黑土地上生長出來的小劇種,又叫滾地龍和蹦蹦戲,在東北民間很盛行。十里紅練唱既是演出的需要,也兼帶了最初始的胎教。很少有人知道,她正懷著七個月的身孕,因為身材纖秀,又加上棉裝的遮掩,不容易看出來。十里紅是這樣唱的:匯源出了個王大干,錦繡江山添畫卷。胯下一匹白龍馬,手使一桿槍鉤鐮。風云變幻任叱咤,為的人民吃飽飯。昨日完顏阿骨打,今朝又回出河店……這一段二人轉小帽,是我們匯源資格最老的領銜文人辛老疙瘩寫的。此人特別擅長謳歌堯天舜日,因此混得比較長久,雖經大清朝、中華民國和偽滿洲國的一再折騰,仍能屹立不倒,成了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被謳歌到的封面人物王大干,此時正騎著高大的白騸馬,手捧一顆肥豬頭,從江那岸緩緩走過來,人笑瞇瞇的,豬頭也笑瞇瞇的,這說明生者與死者全都恰逢其時。這天是二月初二,龍抬頭的日子,民俗講究吃豬頭,只不過地方新生政權剛剛建立,老百姓的日子還很窮困,豬頭沒有那么多,不可能人人都吃。王大干是我們匯源第一個農業合作社社長,也是遠近聞名的大勞模,既然他能代表農業合作化的正確方向,也就能代表大家吃豬頭,這是沒有任何異議的。他不在本地弄豬頭,卻跑到江對岸弄豬頭去了,那岸是別省他縣,一衣帶水,劃江分治,如此一番,既避開了魚肉百姓的嫌疑,更能證明他個人的能量——別說是豬頭,除了人頭,什么頭都不在話下。十里紅不想和王大干碰面,那樣會尷尬,她想回避。可是,一個優雅的轉身還沒做完,那一刻就成了歷史和生命的節點:在幽然一瞥中,她看到冰封的大江突然復活了,像風中的白緞子那樣飄拂了幾下,隨著一聲鈍悶的大響,僵白的江面裂開一道口子,隨即放射傳導,炸開無數道縫隙,就像是碎裂的毛玻璃。起初她還在以為,這不過是妊娠反應,類乎幻覺或錯覺,可是眼前的一切都在真實地發生著……潮濕的江風撲面而來,憤怒的江水頂開坼裂的冰蓋,猶如被囚困的猛獸掙脫樊籠,囂叫著翻涌著,轉眼間化做兇險的活水。騎在馬上的王大干張皇四顧,顯然明白發生了什么。就在即將落水的一剎那,他把肥豬頭舉過頭頂,做出了竭誠奉獻的姿態,然后扔進了大江里。事實證明,這絕對是明智的取舍,白騸馬如同獲得了巨大的推助力,神勇地游了幾下,最后奮然一躍,一切就化險為夷了。這是典型的武開江,比往年足足提前了二十多天,在我們匯源的百年史志里也極為少見。關于冰破江開的幾種說法,全都牽強附會,甚至荒誕不經。有的說,是潛龍餓了一冬,急著出來吃豬頭給拱破的;有的說,白騸馬也有龍性,是用鐵蹄給踏破的;有的說,是被十里紅的歌聲給震破的;有的說,是伏波寺的鑄銅大鐘給敲破的……無論怎么說,這種瞬息劇變把人們震懾了,江岸上的人無不驚心動魄,亦敬亦畏,趕緊跑到龍傘樹下跪拜,祈求龍王爺息怒。與此同時,先期而至的人們發現十里紅癱在地上,身下漾出一片血污,分明是早產了。問題的嚴重性在于,這一天匯源城里總共有六個孩子出生,老牛婆明顯短缺,輪到十里紅,已經找不到合適的人手。十里紅的丈夫田站丁聞訊趕到,人們已經從不遠的伏波寺找來披單和幔帳,把十里紅團團圍住。眼看情況危急,田站丁只好自力更生。他匍匐在地,對著洞開的產門,一個勁兒央求說,兒子啊,別難為爸,爸不容易,爸頭上還懸著一頂帽子呢!其實責任并不在胎兒,而是人生的通道太狹窄,胎兒提前出宮,倉皇中被卡在了門口,天使拽他的頭,魔鬼拽他的腳,一場生死拉鋸戰正在狹小密閉的空間里隱暗地進行著。十里紅用纖纖素手撓著樹干,發出了慘烈高亢的嚎叫,她喊:龍傘佑我!龍傘佑我!她職業的嗓音像美妙的弦樂四下飄蕩。經過一段超長的產程,田站丁終于用一雙血手托起一個瘦小的嬰孩,嬰孩只有一條鯽魚大小,那張臉十分丑陋,就像涼鍋貼餅子,出溜得不成樣子,又用指頭在上面胡亂戳幾個眼眼了事。好在十里紅看見了孩子胯間的關鍵性零件,這才找回了安慰。她凄然一笑說,兒呀,你到底是咋回事?不該你出來,你偏出來,該出來,你又不出來,你的命可太不順當了!龍抬頭的日子,正趕上龍出水,偏偏有六個孩子出生,事情不但湊巧,事情都很蹊蹺。人們還在懵懂,辛老疙瘩就站出來咋呼了。辛老疙瘩自稱是辛棄疾的支秧,藉此貼靠名門之后,他在垂暮之年勤奮躬耕,也在這天誕下一個老疙瘩,并從發黃的典籍里找到了相關的根據,說是天上有一個名叫羲和的車老板子,駕著六龍之驂拉著日頭巡游,到匯源喝多了高粱燒,結果把車陷在江灘上,六條龍一看這地方不錯,是龍類的宜居館驛,遂掙開軛套跑個了。我們這兒一向對龍敏感,這話得從匯源獨特的地理和歷史說起。匯源一向號稱龍脈,也稱龍穴鳳巢、龍興之地,不但有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行跡,還誕生或生活過大遼國的蕭太后蕭燕燕、大元朝開國皇帝成吉思汗的嫡親二弟哈布圖?哈薩爾、大清國的孝莊皇太后……種種圣跡,不可勝數,可謂遍地龍鱗,隨處鳳羽。史志上詳有記載,讓本地居民恒久地沉醉著。古稱二松江為粟水,嫩江為黑水,二水在此交匯,故名匯源,也就有了“南有涇渭、北有粟黑”的說法。三條大江呈規范的T字形,以近乎直線的流向奔騰了三千余里,最后才歸并到黑龍江,而匯源就位于這個關鍵的交結點上。公元1682年,康熙大帝東巡至此,被壯觀瑰麗的三江交匯所震撼,留下了“源分長白波流迅,支合烏江水勢雄”的詩句。不日,有風水術士把地圖向他鋪開,康熙一看,登時驚出一身冷汗——堪輿學上講,十里直江,必出天子,何況這兒直瀉了不止百里千里。為防改朝換代,殺宮奪嫡,康熙特地敕建喇嘛廟一座加以鎮壓,賜名伏波寺。關于“六條龍”的說法,人們都認為是扯大讕,可王大干并不這么認為。他認為茲事體大,關乎江山社稷,再不強力干預,那就有失職守了。王大干是通天人物,名氣比縣長還大,權力也隨著名氣慢慢擴展,乃至漫漶無邊,真正的說一不二。誰家的狗惡,公雞騷性,他上下嘴唇一碰,那就要開刀問斬了。王大干是長工出身,由于體魄出眾,干農活一個頂仨,被地主指定為打頭的,還想招他做倒插門女婿,借以解決家族血脈傳承的大事,眼看婚事就要做成,東北解放了。土改時,王大干也是個打頭的,他率先跳到臺上去,朝地主狠狠掄鞭子,說驢日的狗地主,很會用軟鞭子抽人,設下美女胭粉計,就是想讓我給你當一輩子長工——讓你驢日的閨女抱著枕頭做美夢去吧,貧下中農的鳥,就是不入你那剝削階級的巢,銹死那個爛眼眼算了。這么積極而決絕的表現,絕對是高起點,就順理成章地當上了貧協主席,后來又沿著互助組、合作社的集體化道路一路打頭干下來,直干得風生水起,上上下下無不欽服,先后出席過各級勞模會議,很快就成了匯源的人尖子。匯源的老街都是青石墁路,仿照下游省城的歐式風格,砌成孔雀開屏的扇面形。
龍傘 作者簡介
王立純,男,1950年11月出生,黑龍江省巴彥人。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曾長期在牡丹江林區工作,后調入大慶市從事專業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慶典》、《北方故事》,中篇小說《最后出演》、《斜雨》、《笑一笑,或者說“茄子”》等三十余部,短篇小說《重返綠草營》、《霧季故事》等近百篇以及大量散文,共300余萬字。另有電影、電視連續劇、話劇劇本等。曾多次獲杯賽獎、刊物獎、省文藝大獎和東北文學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一級作家。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