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現代通信原理與技術-(含光盤)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8065633
- 條形碼:9787118065633 ; 978-7-118-06563-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通信原理與技術-(含光盤) 本書特色
本教材內容以樊昌信等編著的經典教材《通信原理》(第5版)和羅新民等編著的《現代通信原理》內容為基礎,包括模擬通信系統和數字通信系統,并以數字通信系統為主。主要介紹調制、編碼、信號設計、噪聲分析等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本教材吸收了國內外同類教材的優點,并結合近幾年來的教學實踐和改革成果編寫而成。內容由淺到深,加上仿真實驗,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本書可作為工科信息工程、通信與電子類專業通信原理課程學習的教材或輔助教材,也可作為相關領域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現代通信原理與技術-(含光盤) 內容簡介
通信原理課程,是通信工程和電子信息等專業的核心專業基礎課之一。由于通信原理課程的理論性強,課堂學習又是純理論的知識,而且實驗項目有限,且全部利用硬件實驗箱實現,導致學生只能了解部分原理,對完整的通信系統的設計和認識比較模糊。本教材以現代通信系統為背景,突出通信系統的實踐環節,每章內容的后面都增加了通信系統原理的matlab仿真實驗和system view仿真實驗,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用仿真實驗可以直觀而深入地理解通信系統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術和系統性能的分析方法。在硬件實驗環境下無法實現的實驗內容可以在軟件仿真實驗中完成。
本書可作為工科通信工程、電子信息、信息工程、通信與電子類專業學生的“通信原理”課程教材和輔助教材,也可作為研究生和相關領域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現代通信原理與技術-(含光盤) 目錄
1.1 通信技術的發展和展望
1.2 信息、信息量與信道容量公式.
1.2.1 消息、信號與信息
1.2.2 信息量
1.2.3 平均信息量
1.2.4 香農信道容量公式
1.3 通信系統模型
1.3.1 通信系統一般模型
1.3.2 通信系統分類
1.3.3 模擬通信系統和數字通信系統
1.4 通信系統主要性能指標
1.4.1 有效性
1.4.2 可靠性
1.5 通信仿真工具介紹
1.5.1 matlab簡介
1.5.2 simulink模塊介紹
1.5.3 systemview簡介
1.5.4 systemview仿真步驟
1.5.5 systemview仿真實例
習題
第2章 確定信號分析
……
第3章 隨機信號與噪聲
第4章 信號設計與信號處理技術
第5章 信道與線性調制系統
第6章 模擬角度調制系統(非線性調制)
第7章 信源編碼
第8章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
第9章 數字載波傳輸系統
第10章 差錯控制編碼
第11章 同步原理
第12章 通信網
第13章 現代艦船通信技術
附錄 通信原理matlab仿真實驗
參考文獻
現代通信原理與技術-(含光盤) 節選
《現代通信原理與技術》內容簡介:通信原理課程,是通信工程和電子信息等專業的核心專業基礎課之一。由于通信原理課程的理論性強,課堂學習又是純理論的知識,而且實驗項目有限,且全部利用硬件實驗箱實現,導致學生只能了解部分原理,對完整的通信系統的設計和認識比較模糊。本教材以現代通信系統為背景,突出通信系統的實踐環節,每章內容的后面都增加了通信系統原理的Matlab仿真實驗和System View仿真實驗,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用仿真實驗可以直觀而深入地理解通信系統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術和系統性能的分析方法。在硬件實驗環境下無法實現的實驗內容可以在軟件仿真實驗中完成。《現代通信原理與技術》可作為工科通信工程、電子信息、信息工程、通信與電子類專業學生的“通信原理”課程教材和輔助教材,也可作為研究生和相關領域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現代通信原理與技術-(含光盤) 相關資料
插圖:隨著數字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通信網與計算機網絡的相互融合,信息科學技術已成為21世紀國際社會和世界經濟發展新的強大推動力。信息作為一種資源,只有通過廣泛地傳播與交流才能產生利用價值,促進社會成員之間的合作,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通信的根本目的在于傳輸含有信息的消息。“通信”也就是“信息傳輸”或“消息傳輸”。目前的通信越來越依賴于利用“電”來傳遞消息的電通信方式。由于電通信迅速、準確、可靠且不受時間、地點、距離的限制,因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如今,在自然科學領域涉及“通信”這一術語時,一般是指“電通信”。物質、能量和信息是構成社會的三大基本要素。當前,人類社會已步人了“信息社會”,一場信息化革命的風暴正席卷全球。這是人類社會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之后的又一次改變人類社會進程的偉大革命。在信息社會,人們無需再像以前那樣將主要的時問和精力用于物質、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上,而是以更多的精力與信息打交道。信息社會的最主要特征是,信息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信息社會與工業社會、農業社會的最大差異在于信息已成為人類生存及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信息的開發和利用已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現代通信系統起著信息傳輸和交換的作用,在信息社會中更顯示出它的重要性,通信系統可視為信息社會的生命線。通信技術的發展代表著人類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因此,從事通信方面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通信技術的過去和現在,預測未來的發展。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