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時代文體與文體時代-近30年中國寫實文學觀察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87870
- 條形碼:9787010087870 ; 978-7-01-008787-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時代文體與文體時代-近30年中國寫實文學觀察 本書特色
《時代文體與文體時代:近30年中國寫實文學觀察》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時代文體與文體時代-近30年中國寫實文學觀察 內容簡介
**部分,即上編“20世紀末中國寫實文學的整體研究”。它以20世紀末期(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大陸所凸現的寫實文學浪潮為主要研究對象,并選取新寫實小說、報告文學、口述實錄文學與紀實小說等四類文體為研究的典型個案,力圖從總體上描述和把握這樣一個滲透著自然主義、現實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等因素的頗具當代性的新質文學生態,為20世紀中國文學史的重審與重構,提供一種新視角、新思維和新的結構方式。這部分內容是在我的博士后出站報告基礎上修改完成的,可以視為近30年來我所感興趣的報告文學研究的一個擴展。2002年,我的博士論文《百年中國報告文學文體流變論》在蘇州大學通過了答辯。自那時起,我就想對20世紀末包括報告文學、新寫實小說、口述實錄文學等文體在內的“寫實文學”做一個整體的觀照。應該說,這是一個富于挑戰性的選題——一方面,國內學術界對“寫實文學”各單一文體的研究不乏碩果,但將之做整體分析的則十分罕見。
時代文體與文體時代-近30年中國寫實文學觀察 目錄
**章 “寫實文學”符碼闡釋的歷史性與當代性
一、寫實文學的源泉:自然主義與左拉
二、寫實文學:中國的回應
三、寫實文學的當代性闡釋
第二章 寫實文學整體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歷史語境中的闡釋局限
二、整體研究:對象與方法
第三章 “寫實”:多義性符碼在不同文體中的顯現
一、新寫實小說:生活原態與自然真實的仿真
二、報告文學:非虛構的寫實態
三、口述實錄文學與紀實小說:藝術重組和虛實營造
第四章 寫實文學:核心原則與價值體現
一、寫實文學的核心原則
二、寫實文學的價值體現
下編 21世紀初中國報告文學的全景考察
第五章 報告文學的基本趨態:魅力、堅守、困境與應對
一、作為非虛構文體的文學魅力
二、文體規范的承傳與堅守
三、社會生態與生存困境
四、轉折時期的審美應對
第六章 典型文本:報告文學的多元化敘事
一、主旋律與宏大敘事
二、“三農”關注與底層書寫
三、重大和突發事件寫真
四、社會問題與反思批判
第七章 編年檢索:報告文學的現場直擊
一、2004.年報告文學關鍵詞
二、2005年報告文學觀察錄
三、2006年報告文學印象記
四、2007年報告文學年景寫意
五、2008年報告文學主題解讀
第八章 新世紀沉思:報告文學的回眸與前瞻
一、事件·創作·批評
二、作家、文本與理論
三、時代的文體與文體的時代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時代文體與文體時代-近30年中國寫實文學觀察 節選
《時代文體與文體時代:近30年中國寫實文學觀察》內容簡介:對近30年中國寫實文學做一個總體考察,是我寫作《時代文體與文體時代:近30年中國寫實文學觀察》的主要目標。這些文字主要分為兩部分。**部分,即上編“20世紀末中國寫實文學的整體研究”。它以20世紀末期(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大陸所凸現的寫實文學浪潮為主要研究對象,并選取新寫實小說、報告文學、口述實錄文學與紀實小說等四類文體為研究的典型個案,力圖從總體上描述和把握這樣一個滲透著自然主義、現實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等因素的頗具當代性的新質文學生態,為20世紀中國文學史的重審與重構,提供一種新視角、新思維和新的結構方式。這部分內容是在我的博士后出站報告基礎上修改完成的,可以視為近30年來我所感興趣的報告文學研究的一個擴展。2002年,我的博士論文《百年中國報告文學文體流變論》在蘇州大學通過了答辯。自那時起,我就想對20世紀末包括報告文學、新寫實小說、口述實錄文學等文體在內的“寫實文學”做一個整體的觀照。應該說,這是一個富于挑戰性的選題——一方面,國內學術界對“寫實文學”各單一文體的研究不乏碩果,但將之做整體分析的則十分罕見。
時代文體與文體時代-近30年中國寫實文學觀察 相關資料
針對“寫實文學”符碼闡釋的歷史語境所顯露出來的局限性,我以為可以嘗試在當下研究中予以某種程度上的破解。眾所周知,20世紀末的一二十年間,“寫實文學”在后文革時代迅速成長為一股不容忽視而又蔚為壯觀的文學大潮。先是以徐遲《哥德巴赫猜想》為旗幟的報告文學由過去散文與新聞的“附庸”一躍而成“新時期文學”的主流文體,創造出20世紀報告文學的最輝煌成績。與此同時,以葉永烈、權延赤等為代表的以中國革命領袖和高層領導人為主要書寫對象的傳記文學,以劉心武、劉亞洲、蔣子龍等所作《5·19長鏡頭》、《中國心》和《燕趙悲歌》等為代表的紀實小說,以張辛欣、安頓的《北京人》、《絕對隱私》等為代表的口述實錄文學蜂擁而至,相當程度上改變了當時固有的文壇面貌。接踵而來的是以方方、池莉、劉震云、劉恒等為代表的新寫實小說。作為對20世紀初中期出現的包含有小說、詩歌、戲劇和電影的現代派或日先鋒派文藝以及尋根文學的反叛和矯正力量的主力,新寫實小說的影響力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直至今日的文壇,不可謂不深遠。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寫實文學”已經以其突顯的新質文學生態成為20世紀末改變或者說影響中國文學走向的主要因素。而當我們放眼世界文學之時,也會不難發現。
時代文體與文體時代-近30年中國寫實文學觀察 作者簡介
王暉,文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紀實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新文學學會理事、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外非虛構文學、影視文化傳播與批評等。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教育部及省級社科基金項目多項,主要著述有《現實與虛構——當代文學文體批評論》、《百年報告文學:文體流變與批評態勢》,在《中國社會科學》、《新華文摘》、《文學評論》和《文藝研究》等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百余篇。獲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江蘇省紫金山文學獎等多項獎勵。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