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績效評價與制度創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85685
- 條形碼:9787010085685 ; 978-7-01-008568-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績效評價與制度創新 本書特色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績效評價與制度創新》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績效評價與制度創新 內容簡介
本書是2007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績效評價與制度創新研究”的*終成果。作者以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視角,通過統計資料分析和個案研究,對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均衡績效進行縱向、橫向比較分析和綜合評價,并在此基礎上,對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進行制度創新設計。這對完善創新國家對民族地區的財政扶助政策、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績效評價與制度創新 目錄
**節 研究目的與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問題提出
三、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思路與主要內容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內容
三、創新之處
第三節 方法模型與樣本數據
一、方法模型
二、樣本尺度
三、重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概況
**節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發展歷程
一、財政補助時期(1949~1979)
二、財政補助逐年遞增時期(1980~1993)
三、分稅制體制下的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時期(1994~ )
第二節 財政轉移支付對民族地區財政的影響
一、民族地區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
二、民族地區財政支出快速增長
三、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規模擴大
四、民族地區財政發展仍然處于落后狀態
第三章 財政轉移支付的均衡效應分析與評價
**節 分稅制體制以來我國財政發展狀況
一、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斷上升
二、財政轉移支付的總量不斷增加
三、財政轉移支付的相對規模不斷擴大
四、財政轉移支付規模相對偏小
第二節 財政轉移支付的縱向均衡效應
一、財政縱向不均衡的形成
二、財政轉移支付縱向均衡效應的實證研究
第三節 財政轉移支付的橫向均衡效應
一、橫向失衡的原因分析
二、財政轉移支付規模地區間的差距分析
三、財政轉移支付橫向效應的實證研究
第四章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均衡效應分析
**節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效應現狀
一、民族地區人均財政收支比較
二、民族地區人均財政收支差額分析
第二節 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的均衡效應分析
一、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的橫向效應分析
二、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的縱向均衡效應分析
第三節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差異分解
一、基本思路與方法
二、人均財政收入的泰爾指數分析
三、人均財政支出的泰爾指數分析
四、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區內差異分析
第五章 我國財政轉移支付結構分析
**節 稅收返還和體制性補助
一、稅收返還
二、原體制補助與上解
第二節 財力性轉移支付
一、財力性轉移支付概況
二、財力性轉移支付分類
第三節 專項轉移支付
一、專項轉移支付規模
二、專項轉移支付類型
三、專項轉移支付地區分布
第四節 財政轉移支付結構問題分析
一、稅收返還和體制性補助
二、財力性轉移支付
三、專項轉移支付
第六章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結構的均等化效應評價
**節 財政轉移支付結構的均衡效應分析
一、各類別轉移支付分布
二、轉移支付結構均衡效應的定量評價
第二節 各項轉移支付對民族地區的均衡效應分析
一、稅收返還和原體制補助
二、財力性轉移支付
三、專項轉移支付
四、可用財力
第三節 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結構均衡效應的綜合評價
一、民族地區各項轉移支付占比分析
二、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結構均衡效應的定量評價
第七章 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評價
**節 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比較分析
一、民族地區教育
二、民族地區衛生服務
三、民族地區基礎設施與社會保障
四、民族地區公共文化
第二節 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效應分析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二、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結果比較分析
第三節 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評價
一、民族地區與全國平均水平的比較分析
二、民族地區內部差異分析
三、財政轉移支付對提升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效果評價
第八章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存在的主要問題
**節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規模
一、轉移支付對增加民族地區財政收入能力作用有限
二、民族地區可用財力仍顯不足·
三、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內部差異明顯
第二節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結構
一、稅收返還對民族地區的均衡績效較低
二、對民族地區均等化功能強的轉移支付規模較小
三、專項轉移分配不合理
四、對民族地區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財政支持力度不夠
第三節 均衡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效應
一、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低下
二、民族地區財政支出成本相對較高
三、存在大量特殊財政支出
四、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支出需求缺口較大
第九章 國外轉移支付制度概況及對我國的啟示
**節 國外轉移支付制度概況
一、美國
二、加拿大
三、澳大利亞
四、德國
五、日本
六、印度
第二節 國外轉移支付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一、中央政府擁有較大財力是進行財政轉移支付的基本條件
二、根據本國實際,合理運用各種轉移支付形式
三、注重財政轉移支付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功能
四、轉移支付的計算有統一的公式和客觀標準
五、注重逐步建立較規范的橫向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第十章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制度創新
**節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創新的主要舉措
一、調整轉移支付結構
二、規范轉移支付分配方法
三、建立以縱向為主、縱橫交錯的轉移支付
四、對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進行合理的傾斜
第二節 規范化財政轉移支付模型設計與測算
一、基本思路
二、主要方法
三、數據來源
四、結果分析
五、規范化轉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分析
第三節 對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傾斜
一、民族地區特殊轉移支付
二、構建橫向轉移支付體系
三、提升民族地區財政收入能力
第四節 完善民族省區對下轉移支付制度
一、民族省區對下轉移支付現狀
二、民族省區對下轉移支付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民族省區對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改進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績效評價與制度創新 節選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績效評價與制度創新》是2007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績效評價與制度創新研究”的*終成果。作者以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視角,通過統計資料分析和個案研究,對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均衡績效進行縱向、橫向比較分析和綜合評價,并在此基礎上,對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進行制度創新設計。這對完善創新國家對民族地區的財政扶助政策、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績效評價與制度創新 相關資料
插圖:一、方法模型本研究重點探討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均衡績效,基本上屬于實證分析的范疇,即主要回答“是什么”、“為什么”之類的命題。當前,在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研究領域,對“應該怎樣”給予了更多的關注。本研究不是對過去相關研究的一個簡單的重復,而是從財政轉移支付的規模、結構及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諸方面,對民族地區與全國及非民族地區的差距進行縱向和橫向對比分析,并注重對財政轉移支付績效的定量評價,力圖通過本研究,對民族地區與全國及非民族地區差距的程度、動態變化及其趨勢有更為清晰的判斷。當然,本研究也涉及到規范分析的方法,但所占比例相對較小。實證研究中,我們使用了盡可能多的數理工具去揭示、檢驗和驗證相關命題,力求實現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的緊密結合。主要的方法模型有:(1)基本的統計方法。用來刻畫民族地區與全國及非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前后的均衡效應、各類別財政轉移支付的均衡績效、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與財政投入差距的縱向和橫向分布格局及其動態變化與趨勢。基本的統計方法包括標準差、基尼系數、泰爾指數、相對變異系數以及泰爾指數的地區分解、相對變異系數的結構分解等。通過這些統計方法,獲得民族地區與全國及非民族地區財政能力、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異的總體情況、結構分布及其動態變化,為計量分析奠定基礎。(2)基于財政轉移支付與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計量模型,包括橫截面回歸模型、時間序列數據模型。通過建立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回歸模型,分別對民族地區、全國及非民族地區進行回歸,比較其影響因素及其差異的程度,并就某分項公共服務支出作為解釋變量進行考察。
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績效評價與制度創新 作者簡介
雷振揚 男,1954年生,教授,副校長,碩士研究生導師,校學科帶頭人,湖北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湖北省人大立法專家組成員,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長期關注當代中國社會建設與發展,特別是法治國家建設的現實和理論問題,積極從事科學研究,承擔并完成了1項國家科研項目《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政府公共關系研究》、四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并參與多項合作項目。已出版《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與中國社會發展問題研究》、《中國鄉鎮政權建設與社會發展》專著兩部,發表《論法律信仰的培植》、《法治視野里的行政自由裁量權》、《關于新聞自由與新聞侵權問題的思考》等專業學術論文 50 多篇,許多論著在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其學術水平、學術成果深得同行專家的好評。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