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中國水稻新品種試驗-2009年南方稻區國家水稻品種試驗匯總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01285
- 條形碼:9787511601285 ; 978-7-5116-0128-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水稻新品種試驗-2009年南方稻區國家水稻品種試驗匯總報告 本書特色
《中國水稻新品種試驗:2009年南方稻區國家水稻品種試驗匯總報告》是由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
中國水稻新品種試驗-2009年南方稻區國家水稻品種試驗匯總報告 內容簡介
本書分類型熟期組概述了試驗基本情況,著重分析了參試品種的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生育特性、對主要病蟲害抗性和稻米品質表現,并對各參試品種逐一做了綜合評價。
2009年繼續對所有區試品種進行dna指紋檢測,對所有中晚稻區試及篩選試驗品種統一密碼編號、統一種子分發,并對所有試驗實施封閉管理。此外,還組織國家稻品種審定委員、有關省種子管理站對試驗和品種進行了多次實地考察。
中國水稻新品種試驗-2009年南方稻區國家水稻品種試驗匯總報告 目錄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二章 2009年華南早秈b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三章 2009年華南感光晚秈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四章 2009年長江上游中秈遲熟a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五章 2009年長江上游中秈遲熟b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六章 2009年長江上游中秈遲熟c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七章 2009年長江上游中秈遲熟d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八章 2009年長江上游中秈遲熟e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九章 2009年長江中下游早秈早中熟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十章 2009年長江中下游早秈遲熟組品種區試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十一章 2009年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a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十二章 2009年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b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十三章 2009年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c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十四章 2009年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d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十五章 2009年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e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十六章 2009年長江中下游晚秈早熟a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十七章 2009年長江中下游晚秈早熟b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十八章 2009年長江中下游晚秈中遲熟a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十九章 2009年長江中下游晚秈中遲熟b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二十章 2009年長江中下游單季晚粳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二十一章2009年長江上游中秈遲熟新品種篩選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選拔標準與選拔結果
表
第二十二章2009年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新品種篩選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選拔標準與選拔結果
表¨
第二十三章2009年長江中下游晚秈早熟新品種篩選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選拔標準與選拔結果
表
第二十四章2009年長江中下游晚秈中遲熟新品種篩選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選拔標準與選拔結果
表
第二十五章2009年武陵山區中秈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表
第二十六章2009年武陵山區中秈新品種篩選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四、結論
表
中國水稻新品種試驗-2009年南方稻區國家水稻品種試驗匯總報告 節選
《中國水稻新品種試驗:2009年南方稻區國家水稻品種試驗匯總報告》分類型熟期組概述了試驗基本情況,著重分析了參試品種的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生育特性、對主要病蟲害抗性和稻米品質表現,并對各參試品種逐一做了綜合評價。2009年繼續對所有區試品種進行DNA指紋檢測,對所有中晚稻區試及篩選試驗品種統一密碼編號、統一種子分發,并對所有試驗實施封閉管理。此外,還組織國家稻品種審定委員、有關省種子管理站對試驗和品種進行了多次實地考察。
中國水稻新品種試驗-2009年南方稻區國家水稻品種試驗匯總報告 相關資料
插圖:第二章 2009年華南早秈B組品種區試及生產試驗一、試驗概況(一)參試品種及試驗地點(表2-1、表2-2)區試參試品種11個,即:Y兩優792、特優679、特優6603、特優138、Y兩優865、華兩優9348、Y兩優624、準s/R2010、粵雜751、天優華占和光香優8號,均為雜交組合,以天優998(CK)作對照。生產試驗參試品種1個,即:Y兩優792,也以天優998(CK)作對照。區試試驗點9個,分布在海南、廣東、廣西和福建4省(區),其中廣東省惠州市農科所試點稻飛虱危害嚴重,對試驗結果影響較大、試驗數據未納入聯合匯總;生產試驗試驗點5個,分布在廣東、廣西和福建3省(區)。(二)試驗設計各試驗點均按統一的試驗實施方案及技術規程進行試驗。田間試驗設計:區試采用完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0.02畝;生產試驗采用大區隨機排列,不設重復,大區面積0.5畝。所有參試品種同期播種、移栽,耕作栽培措施與當地大田生產相同。苗情調查、取樣及性狀考查項目與標準均按《水稻品種試驗技術規程》執行。(三)統計分析對各試驗點試驗結果的可靠性、完整性、試驗誤差、整體產量水平、對照品種產量水平等進行分析評估,確保匯總質量。產量聯合方差分析采用混合模型,品種間差異多重比較采用I)uncan's新復極差法,品種穩產性和適應性分析采用AMMI模型及線性回歸模型。(四)特性鑒定抗性鑒定:由廣東省廣州市農科所試點統一提供鑒定用種子。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廣西農業科學院植保所和福建上杭縣茶地鄉農技站負責稻瘟病抗性鑒定,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負責白葉枯病抗性鑒定。鑒定采用人工接菌與病區自然誘發相結合。中國水稻研究所稻作發展中心負責稻飛虱抗性鑒定。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負責匯總。米質檢測:由廣東省高州市良種場、廣西玉林市農科所和福建龍海市良種場三試點分別單獨種植生產提供樣品。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負責檢測。DNA指紋特異性及一致性鑒定:由中國水稻研究所國家水稻改良中心負責。二、結果分析(一)產量1.豐產性(表2-3、表2-4)(1)區試:根據2009年試驗結果,依據較天優998(CK)的增減產幅度,天優華占產量水平高,平均畝產533.35千克,比天優998(CK)增產5.61%,達極顯著水平;特優6603、特優679、光香優8號和華兩優9348產量水平一般,平均畝產429~482千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