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論建筑場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117246
- 條形碼:9787112117246 ; 978-7-112-11724-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建筑場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建筑場研究,涉及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環境心理、美學、信息構架學、風水學等學科內容,內容較為豐繁。從概念、構成、特征、實踐、意義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論述和分析,借鑒建筑文化學、建筑美學、建筑心理學、風水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著重提出“建筑場”理論的構建,有助于對建筑活動意義的理解,以及對當代建筑實踐的指導,更好的實現建筑活動多層面的價值。
本書適用于建筑專業學生及理論研究人員。
論建筑場 目錄
**章 建筑場概述
一、建筑場的概念
二、建筑場的特征與觀點
三、建筑場理論的研究內容
四、建筑場理論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建筑場理論構成體系
一、心理學相關理論
二、建筑場所體驗理論
三、城市設計理論
四、建筑美學理論
五、其他相關理論
第三章 建筑場構成要素分析
一、建筑物化形態要素
二、建筑環境形態要素
三、建筑心理形態要素
四、建筑文化形態要素
第四章 建筑場的信息結構分析
一、建筑場的信息類型
二、建筑場的信息生成
三、建筑場的信息發送
第五章 建筑場信息活動機制
一、建筑場的信息顯現
二、建筑場的信息知覺
三、建筑場的信息獲取
四、建筑場的信息加工
第六章 建筑場的體驗與效應
一、建筑場的體驗
二、建筑場的效應
第七章 建筑場理論與建筑美學
一、建筑美的內涵
二、建筑審美機制
三、建筑場理論與建筑審美的關系
四、建筑場的審美效應
第八章 建筑場與中國傳統風水理論
一、中國傳統風水理論概說
二、中國傳統風水理論的方法與實踐
三、中國傳統風水理論與建筑場理論的關系
第九章 建筑場的實例分析
一、中國古典園林——東方美學的建筑場
二、建筑場意義的轉換——建筑場之“798”現象
三、生態與文化——中國傳統民居建筑場
四、新的設計理念——china公社酒店場所體驗
結語
參考文獻
論建筑場 節選
《論建筑場》圍繞建筑場研究,涉及建筑設計、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環境心理、美學、信息構架學、風水學等學科內容,內容較為豐繁。從概念、構成、特征、實踐、意義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論述和分析,借鑒建筑文化學、建筑美學、建筑心理學、風水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著重提出“建筑場”理論的構建,有助于對建筑活動意義的理解,以及對當代建筑實踐的指導,更好的實現建筑活動多層面的價值。《論建筑場》適用于建筑專業學生及理論研究人員。
論建筑場 相關資料
插圖:人作為建筑場的參與者和體驗者,同樣存在動態狀態。“城市中動的因素,尤其是人和人的活動,與靜的因素同樣重要。我們并不是城市的單純觀察者,而本身是它的一部分,與其他的東西處在同一個舞臺上。”①因此相對于建筑的“靜”,建筑場所中的人可以算是動態的因素。人的主觀動態性表現為兩個方面:①人的生活經驗、行為特點、心理機制、審美取向等因素造,成的人對建筑場體驗的差異。②人對建筑場的體驗過程,是以動態為主要方式完成的,多維度、多視角、多感官、多取向地構成了人與建筑交流的動態性。關于人的動態性,法國思想學家德塞都對待城市體驗的觀點認為,“行走”是更加貼近城市生活、貼近城市空間的實踐方法。行走,即最普通平常的動態行為,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城市里那些平凡的實踐者,生活在(我們的)‘眼界之下’,生活在‘可視性’之下。他們行走——這是一種體驗城市的基本方式;他們是行人,他們的身體依照著自己寫就的但是卻不能去閱讀的城市文本的厚薄而起伏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