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上海老工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267613
- 條形碼:9787532267613 ; 978-7-5322-6761-3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海老工業 本書特色
《上海老工業》:前進的城市,遠去的記憶。當我們沿著追尋的足跡,機器的鏗鏘隱約又在耳邊回響:透過鏡頭的回望,一幅幅老工業群像穿透歲月漸行漸近,忠誠地訴說著城市的滄桑記憶……
上海老工業 內容簡介
前進的城市,遠去的記憶。當我們沿著追尋的足跡,機器的鏗鏘隱約又在耳邊回響:透過鏡頭的回望,一幅幅老工業群像穿透歲月漸行漸近,忠誠地訴說著城市的滄桑記憶……
上海老工業 節選
《上海老工業》內容簡介:上海城市的發展,起于航運貿易,興于工業。相較發端于晚清的近代民族工業,新中國成立后的上海工業化進程凝聚著更多個體記憶和親歷親聞。工業打造了上海經濟的重要支柱,成為上海的胎記和名片;眾多享譽海內外的企業和產品紛紛涌現,有些甚至已經達到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上海工業的發展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在這場深刻的變革中,許多曾經風起云涌的工廠和企業在改革大潮中澎湃激浪,漸次消失于人們的生活中。我們既欣喜于日新月異的成績,也感懷于壯士斷腕的陣痛,并將那些在歷史洪流中漸行漸遠的身影以及曾經有過和仍在繼續的光榮與夢想,標注為“上海老工業”。
上海老工業 相關資料
插圖:直到1890年黃浦江畔豎起第一座平爐,才真正意義上揭開了上海鋼鐵工業的序幕。19世紀開始的洋務運動進一步打開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江南制造局煉鋼廠更開了上海鋼鐵工業的先河。如今已經是成熟的市民生活區的制造局路,就曾經是煉鋼廠占地27畝的大車間所在。只是好景不長,八年后因為所產槍炮落后而一蹶不振,工廠在抗日戰爭前將設備遷住重慶,草草結束了上海首家鋼廠的光榮歷史。解放前的上海是全國最大的工商城市和經濟中心,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上海的鋼鐵工業歷經60年的興衰起落,到1949年僅僅具備375噸鋼、7萬噸鋼材的年生產能力。眼前的一切將我們推回2005年。大批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舊機器、老廠房,依然在等待拆遷或者爆破之前默默工作,在湛藍的天空下散發出異常斑斕的色彩。那些隆隆工作的車間,飛揚的塵土,轟轟駛過的卡車.都將是鋼鐵工人一輩子刻骨銘心的記憶,點點滴滴寫在黝黑的臉上,含在被鋼爐熏黑的胸膛里,印在鋼鐵鑄就的堅毅靈魂中。關于鋼廠的記憶,是灰色卻陽光燦爛的。1949年,無數滿腔熱血的上海青年,隨著新中國吹響的嘹亮號角,自豪地踏上了產業工人之路,在艱苦的條件下無怨無悔地付出,只因為同一個信念:一切為了新中國。在全民大煉鋼鐵的年代,激動的是“趕超英美”的豪言壯語,難忘的是家家戶戶豎起的小高爐,歡迎的是“保鋼指揮部”和“大煉鋼鐵行動組”,失望的卻是最終欲速不達的“大躍進”……歷史的車輪總是隆隆前進,痛定思痛的考量帶來了生機。1961年,國民經濟貫徹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上海鋼鐵行業縮減60%的基本建設投資,關閉了“大躍進”時期倉促建設的部分工廠車間,經過重新調整和建設,上海迅速成為中國主要鋼鐵工業基地之一。重振旗鼓的鋼鐵工業又迎來了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機.新產品、新項目層出不窮。上海第十鋼鐵廠簡稱上鋼十廠,下同)建成國內第一套200毫米熱鍍錫帶鋼試驗機組,試制生產600毫米的鍍錫薄板,填補了國內該項產品的空白;上鋼二廠也利用關閉的轉爐車間,改建成合金鋼絲車間,率先試制成功300米魚雷快艇用鍍鋅鋼絲繩……為響應國家自力更生研制“兩彈一星”的要求,上鋼三廠和五廠也先后成為了投資與建設的一員,肩負起上海(乃至中國)在當時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1965年,上鋼五廠試制成功15米長不銹薄壁鋼管、400毫米寬航空不銹帶鋼;鋼研所試制成功用于核工業和航空儀表的彈性合金帶、用于導彈發射機殼體的高強度合金帶、釬焊合金以及高性能冷軋取向硅鋼帶等多種新產品、新材料;上海碳素廠也為核工業研制成特種高純石墨材料,它們都為中國制造第一枚原子彈、導彈和衛星提供了所需的關鍵材料。上海,責無旁貸地成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尖端工業的重要生產基地。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