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西北黃土高原區卷-中國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安全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263117
- 條形碼:9787030263117 ; 978-7-03-026311-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北黃土高原區卷-中國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安全 本書特色
本書以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總報告為基礎,經實地考察、綜合調研和反復討論,以考察區域為重點,闡述了水土流失產生的自然北京、經濟社會背景和演變過程,全面總結了水土保持的歷程和經驗教訓,論述了新時期水土保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保護優先、分區防治、項目帶動、生態修復、科技支撐等五大戰略和保障措施,明確了各主要區域的防治目標和措施配置。
西北黃土高原區卷-中國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安全 內容簡介
本書系《中國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安全·西北黃土高原區卷》,在綜合考察、調研、集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歷史演變,特別是近20年來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生態安全的現狀與發展態勢,對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及其環境影響進行了分析與評估。總結了不同類型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經驗與推廣模式,提出了新形勢下水土流失治理分區發展模式及關鍵技術。同時,對區域水資源、植被恢復、淤地壩建設及區域核心治理區等熱點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提出加快防治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戰略對策。
本書可為各級政府進行生態環境建設規劃與決策提供參考,也可供水土保持和相關領域科研人員、教師及學生閱讀。
西北黃土高原區卷-中國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安全 目錄
總前言
前言
**章 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特征
**節 自然環境
一、黃土的特征
二、地形與地貌
三、氣候特征
四、植被特征
五、水文水資源特征
六、土壤與土地資源特征
第二節 區域資源與經濟社會特征
一、行政區劃及人口
二、土地資源及其利用情況
三、農業生產情況
四、經濟社會發展
五、礦產資源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水土流失現狀與演變趨勢
第三章 水土保持發展歷程
第四章 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主要成就
第五章 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經驗與模式
第六章 新形勢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關鍵問題研究
第七章 水土保持分區、布局與措施配置
第八章 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與科技優先領域
第九章 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相關政策與措施
專題研究
彩圖
圖版
西北黃土高原區卷-中國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安全 節選
《中國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安全(西北黃土高原區卷)》系《中國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安全·西北黃土高原區卷》,在綜合考察、調研、集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歷史演變,特別是近20年來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生態安全的現狀與發展態勢,對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及其環境影響進行了分析與評估。總結了不同類型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經驗與推廣模式,提出了新形勢下水土流失治理分區發展模式及關鍵技術。同時,對區域水資源、植被恢復、淤地壩建設及區域核心治理區等熱點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提出加快防治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戰略對策。政府進行生態環境建設規劃與決策提供參考,也可供水土保持和相關領域科研人員、教師及學生閱讀。
西北黃土高原區卷-中國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安全 相關資料
插圖:黃土高原植被類型主要有常綠針葉林類、落葉針葉林類、落葉闊葉林類、灌叢類、草原植被以及人工植被等。常綠針葉林植被類型,根據建群樹種的生活習性,可分為寒溫性常綠針葉林和暖溫性常綠針葉林兩類。寒溫性常綠針葉林主要分布于亞高山帶,建群種以云杉屬和冷杉屬為主,分布比較普遍的有青扦林和白扦林,青扦林分布較廣,主要分布于東部和南部高海拔山地,如五臺山、關帝山等。在黃土高原西部還有青海云杉、紫果云杉,主要分布于黃土高原西部,大果青扦以及巴山冷杉、臭冷杉、秦嶺冷杉分布于秦嶺。暖溫性常綠針葉林主要分布于黃土高原的中低山區和丘陵區。建群種主要為油松、側柏、白皮松。油松林分布最廣,幾乎遍布整個黃土高原的所有山地,在東部和南部山地,多位于落葉闊葉林帶內,或為純林,或與櫟類混交,在山西境內,油松林分布于800~1800m山地,在甘肅小隴山一帶,油松分布于1800~2000rn,在大青山分布在1500ITI以上的山區。白皮松林主要分布于黃土高原東南一帶的關帝山、霍山、中條山等。側柏林是暖溫性常綠針葉林中最耐旱的類型,多呈疏林狀態,經常與灌叢和草原相結合,側柏林即可在較好的土壤上生長,也能夠生長在生境嚴酷的懸崖陡壁上,分布的海拔較低,主要在800~1300m。落葉針葉林類屬于亞高山寒溫性針葉林,建群種為華北落葉松、太白落葉松等。華北落葉松林僅限于山西境內,如五臺山、恒山等,多位于海拔1600~2800m,太白落葉松林主要分布于秦嶺。落葉闊葉林類主要建群種有遼東櫟、栓皮櫟、銳齒槲櫟、麻櫟、槲櫟等。除了遼東櫟在黃土高原分布較廣以外,其他櫟類僅見于黃土高原東南端。遼東櫟林主要分布于半濕潤和半干旱地區,向西可分布到六盤山、向北可分布到延安,在溝谷地可分布到白于山,在山西境內,可分布到五臺山。除了櫟林外,還有樺木林、楊樹林以及其他落葉闊葉林,樺木林和楊樹林都是黃土高原最常見的類型,幾乎遍布整個黃土高原。灌叢在黃土高原十分發達,類型很多,既有原生性的,也有森林破壞后的次生類型。分布面積十分廣泛,在山區,分布面積遠遠超過森林植被。灌叢分為常綠灌叢和落葉灌叢。常綠灌叢分布面積較小,主要有塔枝圓柏、臭柏和杜鵑。落葉灌叢是黃土高原分布面積最大、類型最多、經濟意義和生態意義最為重要的灌叢,主要有高寒中生落葉灌叢、溫性山地中生落葉灌叢、溫性旱生落葉灌叢。高寒中生落葉灌叢主要分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