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荔園書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7478515
- 條形碼:9787807478515 ; 978-7-80747-851-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荔園書話 本書特色
《荔園書話》由深圳出版發行集團,深圳市海天出版社出版。
荔園書話 內容簡介
文字無疑是一個讀書人*為看重的部分,是他靈魂的影像,是他審定過的愿意以此交付給歷史的生命。在這本書里描述了作者正過著的生活,也是我們很多人都可以去過的一種既簡單平凡又意味雋永的閱讀生活。
荔園書話 目錄
我的讀書
我的書緣
我與藏書
荔谷書屋記
紅荔窗前讀蘇詩
讀書看人生
讀書不必趕趟
“隨便翻翻”及其他
漫話讀閑書
朗讀的快樂
讀書與散步
在亞龍灣讀書和曬太陽
輯二:人與書
巴金的懺悔
——讀《隨想錄》
魯迅不朽,弘一法師同樣不朽
雄筆映千古詩魂隱翠螺
——紀念林散之先生誕辰110周年
農民作家趙樹理
優雅魯彥周
真誠呂宕
——寫在《呂宕文選》出版之際
張中行與酒
文人的霸氣
詩人的自作多情
識別假面,要學學魯迅和蕭伯納
拒仕與厭官
——兩則并非久遠的學人故事
絢爛至極,亦歸于平淡
——讀《人物志》議及“三家村”
好人的標尺
——讀《病榻雜記》 ‘
從黃老頭書里撿來的幾則趣聞
——讀《比我老的老頭》
陸子修的尊農精神
——《新世紀“三農”沉思錄》讀后
“走出中世紀”了嗎
——讀《走出中世紀》
一份珍貴的思想遺產
——讀《晚年陳獨秀(1927—1942)》
輯三:學而思
精神界戰士
遙望“精神貴族”
哲學是孤獨者的求異思考
異見生長智慧
革命和人性
往事悠悠
人格的尊嚴
人要有點浪漫
微笑不朽
順乎自然
“稍待,你也安息”
……
輯四:思而錄
輯五:書之外
后記
荔園書話 節選
《荔園書話》里描述了作者正過著的生活,也是我們很多人都可以去過的一種既簡單平凡又意味雋永的閱讀生活。文字無疑是一個讀書人*為看重的部分,是他靈魂的影像,是他審定過的愿意以此交付給歷史的生命。
荔園書話 相關資料
我似乎也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里,傍倚著花,跟隨著柳,在河邊慢行,心中充滿著快樂!我的精神上幻想著我的豐滿的童年——盡管物質上我還是那樣的貧困。后來上初中,我和我的同伴喜歡晨讀。當朝暾將校門前唐代詩人劉禹錫曾經描述過的沒有絲竹亂耳,只有素琴聲聲的陋室頂鍍上金色的時候,我們便踏著薄霜,伴著鳥鳴在林間朗讀。這情景真好,真是有朝氣。此起彼伏的朗讀聲和奔涌而來的陽光,照亮了校園。我們手捧著書,也是在朗讀陽光。如今想來,心中依然有一種追之小歸的惋惜。朗讀的習慣我一直堅持到大學。晨讀宜誦,誦讀為樂。高聲朗誦與蘇醒的萬物有一種奇妙的契合。記得上大學頭幾年正是大饑荒年代,家鄉農村,餓殍遍野,百業凋零,我和同學一直被饑荒的陰影籠罩著。飯雖吃不飽但書還是要讀好的,我依然堅持晨讀。早晨,我總是在操場一角朗讀唐宋八大家的詩文。中國古代作家,我最喜歡朗讀的是蘇東坡的文章,他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荔園書話 作者簡介
何永炎,安徽和縣人。長期從事宣傳文化工作。曾出版《鄧小平改革思想研究》(主編兼主筆,獲安徽省優秀圖書獎)、《中華三德歌》(主編,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全國最暢銷圖書獎)、散文隨筆集《秋日漫語》《湖上隨筆》等。現居深圳。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