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尋找隱伏金礦研究及找礦預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450434
- 條形碼:9787502450434 ; 978-7-5024-5043-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尋找隱伏金礦研究及找礦預測 本書特色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尋找隱伏金礦的研究及找礦預測(精裝)》是由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尋找隱伏金礦研究及找礦預測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地論述了金的地球化學特點,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及特點,對地電化學集成技術條件進行了系統研究,介紹了在國內外7種不同類型厚層覆蓋區開展的電化學集成技術找礦可行性試驗研究,及在國內外17個礦區外圍及深部開展的找礦預測研究,以及所取得的理論成果和找礦效果。
本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論證嚴密、條理清晰,可供找礦勘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地球科學領域和相關學科的科研、生產人員及大專院校有關專業的師生閱讀參考。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尋找隱伏金礦研究及找礦預測 目錄
1.1 概述
1.2 金礦物簡介
1.3 金礦床的主要類型
2 金在自然界的含量分布
2.1 金在巖石中的含量分布
2.2 金在土壤中的含量分布
2.3 金在水系沉積物中的含量分布
2.4 金在植物中的含量分布
2.5 金在動物體中的含量分布
2.6 金在天然水體中的分布
2.7 金在氣體中的分布
2.8 金的地殼克拉克值與地表豐度
3 金的存在形式
3.1 金的內生存在形式、遷移與沉淀
3.1.1 內生金的來源
3.1.2 內生金的遷移與沉淀
3.2 金的表生存在形式
3.2.1 自然金顆粒
3.2.2 水溶形式金
3.2.3 不溶有機物結合和吸附的金(腐殖質)
3.2.4 膠體金和膠體吸附金
3.2.5 黏土吸附和可交換金
3.2.6 氧化物表面吸附和包裹金
3.2.7 硫化物包裹金
3.2.8 碳酸鹽包裹金
3.2.9 石英硅酸鹽晶格中的金
3.2.10 水中懸浮物金
3.2.11 氣體中或氣溶膠體金
3.2.12 微生物中的金
4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及特點
4.1 地電化學提取測量法
4.1.1 離子暈形成機制以及地電提取測量法的基本原理
4.1.2 金離子暈形成機制以及地電提取過程中金的元素行為
4.1.3 地電提取工作方法、應用條件、地電異常特征
4.2 土壤離子電導率測量法
4.2.1 方法的基本原理
4.2.2 離子電導率異常的形成過程
4.2.3 離子電導率異常形成的理想模式
4.3 土壤離子電導率的工作方法及測量因素
4.3.1 工作方法
4.3.2 方法測量的影響因素、條件及真假異常判別
5 土壤吸附相態汞測量法
5.1 汞的物理化學性質
5.1.1 汞的物理性質
5.1.2 汞的化學性質
5.1.3 汞的地球化學性質
5.2 汞的賦存和遷移形式
5.2.1 汞的賦存形式
5.2.2 汞的遷移形式
5.3 汞氣測量法的原理
5.4 氣暈的形成機制
5.4.1 土壤中汞的來源
5.4.2 氣暈的形成機制
5.4.3 汞的理想異常模式
5.4.4 吸附相態汞測量與汞氣測量的區別
5.5 工作方法
5.5.1 野外工作
5.5.2 室內工作
5.6 儀器的工作原理
5.7 方法測量的影響因素
5.7.1 地質因素
5.7.2 氣候影響因素
5.7.3 廢石、廢礦堆影響因素
5.7.4 樣品加工測試過程的影響因素
6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技術條件的選擇性試驗研究
6.1 地電提取測量法技術條件選擇性試驗
6.2 土壤離子電導率測量技術條件選擇性試驗
6.2.1 采樣深度試驗
6.2.2 樣品加工粒度試驗
6.2.3 分析樣量選擇試驗
6.2.4 樣品攪拌溶解時間試驗
6.2.5 分析流程
6.3 土壤吸附相態汞測量方法技術條件的選擇性試驗
6.3.1 樣品粒度試驗
6.3.2 熱釋溫度試驗
6.3.3 熱釋時間試驗
6.3.4 試樣重量試驗
7 不同類型覆蓋區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尋找隱伏金礦可行性試驗研究
7.1 南澳大利亞第四系覆蓋區
7.1.1 challenger金礦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可行性試驗研究
7.1.2 kalkaroo銅金礦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可行性試驗
7.2 東北原始森林覆蓋區
7.2.1 大興安嶺虎拉林金礦地電化學集成技術找礦可行性試驗研究
7.2.2 吉林杜荒嶺金礦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可行性試驗研究
7.3 西北戈壁覆蓋區
7.3.1 新疆哈巴河賽都金礦地電化學集成技術找礦可行性試驗研究
7.3.2 新疆哈密金窩子-210金礦區地電化學集成技術找礦可行性試驗研究
7.4 青藏高原高寒濕潤氣候區——甘南忠曲金礦地電化學集成技術找礦可行性試驗研究
7.4.1 礦區交通、自然地理概況
7.4.2 地質概況、地球化學特征、礦床地質特征
7.4.3 數據處理
7.4.4 忠曲礦段測網數據統計分析
7.4.5 cf線示范性研究
7.5 華東沖積平原覆蓋區
7.5.1 山東招遠尹格莊金礦地電化學集成技術找礦可行性試驗研究
7.5.2 安徽五河金礦地電化學集成技術找礦可行性試驗研究
7.6 草原覆蓋區——內蒙古巴彥哈爾金礦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可行性試驗研究
7.6.1 礦區地質概況簡介
7.6.2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找礦可行性試驗研究
7.7 南方殘坡積覆蓋區——廣西南鄉金礦地電化學集成技術找礦可行性試驗
7.7.1 礦區地質概況簡介
7.7.2 可行性找礦試驗
7.8 結論
8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找礦預測研究
8.1 南澳大利亞challenger金礦找礦預測研究
8.1.1 challenger金礦a線地電化學集成技術異常特征
8.1.2 challeger金礦a線地電化學集成技術異常評價解釋
8.2 虎拉林金礦深部找礦預測研究
8.2.1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剖面異常特征
8.2.2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平面異常特征
8.2.3 異常評價與找礦預測
8.3 吉林杜荒嶺金礦深部及外圍找礦預測研究
8.3.1 金溝西區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平面異常特征及找礦預測
8.3.2 金溝東區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平面異常特征及找礦預測
8.3.3 2號角礫巖筒地電化學集成技術異常平面特征及找礦預測
8.3.4 成礦預測
8.4 黑龍江省黑河市阿陵河上游巖金普查區找礦預測研究
8.4.1 工作區地質特征
8.4.2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異常特征
8.4.3 找礦評價及預測
8.5 黑龍江省東寧縣金廠礦區找礦預測研究
8.5.1 工作區地質概況
8.5.2 金廠礦區已知金礦(化)體特征
8.5.3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異常特征
8.5.4 測區綜合異常劃分、成礦預測及評價
8.6 甘南忠曲金礦區找礦預測研究
8.6.1 元素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平面異常特征
8.6.2 金元素與其他各種元素空間關系
8.6.3 異常靶區劃分
8.6.4 找礦預測
8.7 甘肅天水包家溝金礦區找礦預測研究
8.7.1 礦區地質概況
8.7.2 地球化學特征
8.7.3 數據處理方法
8.7.4 各元素異常的分布特征
8.8 山東招遠灤家河斷裂找礦預測研究
8.8.1 西區地電化學集成技術異常特征
8.8.2 東區地電化學集成技術異常特征
8.9 安徽五河金礦深部找礦預測研究
8.10 安徽省鳳陽縣大廟金礦區找礦預測研究
8.10.1 工作區地質概況
8.10.2 找礦預測研究
8.11 新疆金窩子金礦-210礦區深部找礦預測研究
8.11.1 金礦點賦存區域的地電提取法勘查效果
8.11.2 已知礦點外圍進行的找礦預測
8.12 內蒙古巴彥哈爾金礦深部找礦預測研究
8.12.1 1號部面線地電化學集成技術異常特征
8.12.2 3號部面線地電化學集成技術異常特征
8.12.3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異常解釋
8.13 內蒙古四子王旗三元井金礦區深部找礦預測
8.13.1 研究區地質概況
8.13.2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異常特征
8.13.3 三元井測區地電化學集成技術異常劃分及評價
8.14 廣西高龍金礦深部找礦預測研究
8.14.1 礦區地質概述
8.14.2 地球化學概述
8.14.3 異常分析與解釋
8.15 廣西橫縣南鄉泰富金礦找礦預測研究
8.15.1 工程控制區的異常驗證
8.15.2 未知區找礦預測
8.16 廣西興安金石金礦找礦預測研究
8.16.1 地電化學提取金異常
8.16.2 吸附相態汞異常
8.17 廣西融水縣有富多金屬礦區找礦預測研究
8.17.1 工作區地質概況
8.17.2 地電、地球化學特征
8.17.3 已知礦化體特征
8.17.4 數據處理方法
8.17.5 找礦預測評價
9 結論
9.1 取得的成果
9.2 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尋找隱伏金礦研究及找礦預測 節選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尋找隱伏金礦的研究及找礦預測(精裝)》系統地論述了金的地球化學特點,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及特點,對地電化學集成技術條件進行了系統研究,介紹了在國內外7種不同類型厚層覆蓋區開展的電化學集成技術找礦可行性試驗研究,及在國內外17個礦區外圍及深部開展的找礦預測研究,以及所取得的理論成果和找礦效果!兜仉娀瘜W集成技術尋找隱伏金礦的研究及找礦預測(精裝)》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論證嚴密、條理清晰,可供找礦勘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地球科學領域和相關學科的科研、生產人員及大專院校有關專業的師生閱讀參考。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尋找隱伏金礦研究及找礦預測 相關資料
插圖:金在內、外生環境下的存在形式、運移與沉淀機理,不僅是地球化學所關注的重要理論問題,而且也是勘查地球化學所關注的重要理論問題。因為勘查地球化學工作者找礦所研究和利用的是地球化學異常,而異常的形成是金的分散、遷移與富積的直接結果。在一定的環境下對欲尋找金礦床中金的特性、存在形式、分散和富積方式的了解是金礦勘查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地球化學更關注的是金的內生遷移與沉淀機理,因為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金礦床的成因。與地球化學所不同的是,勘查地球化學更關注的是金由內生向表生轉化的機制和金的表生地球化學行為,因為勘查地球化學工作者所研究和利用的大部分都是表生介質,而且隨著勘查工作逐漸向隱伏區推進,這種對金的表生行為的研究就顯得更重要。而表生環境又最為復雜,金從內生環境遷移進入表生環境后經歷了各種復雜的表生作用,使其發生了重新分布和分配、富集與分散。這種復雜的過程給勘查地球化學工作者對異常的有效發現和解釋推斷帶來很大困難。而對金各種存在形式在不同表生景觀條件下的活動性,物理、化學和生物行為,各種存在形式的比例與彼此之間的消長關系,以及遷移機制的了解對尋找隱伏礦為目的的地球化學勘查樣品采集,分析方法的選擇,數據的解釋推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1 金的內生存在形式、遷移與沉淀對于金的內生遷移理論雖然研究和發表的文章很多,但依然還是停留在假說或根據少量實驗室的模擬數據進行的理論推測。對金的內生行為的研究其實包含著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金的來源;二是金的遷移與沉淀。地球化學對金的遷移與沉淀的研究,要多于對金來源的研究,勘查地球化學在過去同樣也是重視對遷移與沉淀的研究,只不過側重點不同,地球化學研究側重的是成礦前和成礦過程中金的遷移和沉淀機理,而勘查地球化學研究側重的是成礦過程中和成礦后金的分散與遷移。因為地球化學是要用地球化學理論解釋礦床的成因問題,而勘查地球化學更關心的是礦床形成過程和形成后的再分散所形成的異常進行找礦。不論是地球化學還是勘查地球化學都對金的來源給予較少的關注。而實質上金的來源可能對找礦或者尋找巨型金礦更具有意義。(1993)指出:“巨型礦床所在地點巨大供應的金是形成巨型礦床的最基本要求!苯┠陮@一問題的研究越來越顯得重要。因為遷移與沉淀都是找礦過程和環境,而物質來源才是能否形成
地電化學集成技術尋找隱伏金礦研究及找礦預測 作者簡介
羅先熔,55歲,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專家,桂林市拔尖人才,F任有色及貴金屬隱伏礦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廣西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桂林理工大學隱伏礦床預測研究所所長,IGCP-514國際對比計劃委員會委員。 三十余年來一直從事地質、地球化學、地球電化學勘查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擔了20余個地質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其中國際合作項目4個,國家科技攻關項目6個,部級項目10個,省級項目9個。先后獲得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個、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個,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4個。出版學術專著3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