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改革開放中的中國環境保護事業30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101617
- 條形碼:9787511101617 ; 978-7-5111-0161-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改革開放中的中國環境保護事業30年 本書特色
《改革開放中的中國環境保護事業30年》是由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改革開放中的中國環境保護事業30年 內容簡介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是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賦予環境保護工作的時代重任,是新時期環境保護事業的靈魂所在。對環保部門而言,*根本的要求就是圍繞什么是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這個主題,高擎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旗,積極作生態文明建設的倡導者、引領者和踐行者,在更高層面上、更大范圍內審視和解決我國突出的環境問題,積極探索中國環境保護的新道路。
立足當前,做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條件下的環保工作。深入研究金融危機對環境保護的新挑戰,全面落實擴大內需戰略對環保工作的新要求,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和綠色產業,毫不松懈地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充分發揮環評制度的宏觀調控作用,切實解決城鎮環境問題,加強農村環境保護,不斷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大力研發和推廣高效綠色適用技術,提倡和引導綠色消費。
改革開放中的中國環境保護事業30年 目錄
綜合篇
**章 改革開放前的中國環境保護
**節 新中國初期的主要環境問題
一、發展方式不當帶來的環境問題
二、人口劇增對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
第二節 中國環境保護事業起步
一、國家環境保護事業創始
二、以污染源調查為引導,提出環保工作宏觀目標
三、以綜合利用為重點,探索“三廢”污染防治對策
四、引入建設項目“三同時”管理概念
五、限期治理成為監管點源污染的制度雛形
第二章 在改革開放中成長
**節 確立環境保護基本國策
一、環境保護定為基本國策
二、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三、成立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
第二節 環境保護步入法制化軌道
一、環境保護寫入憲法
二、環境法制建設全面展開
三、環境相關法律的制定
四、環境保護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
五、環境標準的制訂與實施
第三節 環境管理制度化建設
一、確定三大環境政策
二、完善\項管理制度
第四節 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初顯成效
一、結合技術改造防治工業污染
二、改善城市環境,治理城市污染
三、鄉鎮工業環境問題引起重視
第五節 環境監測體系的形成
一、環境監測隊伍發展壯大
二、全國環境監測網絡形成
三、環境監測專業素質達國標
第六節 環境科研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一、環境科學研究形成四大體系
二、環境科學技術研究快速發展
三、環保科技推動環保事業深入發展
第七節 宣傳教育活動廣泛開展
一、環境宣傳機構和隊伍建立
二、環境宣傳活動廣泛開展
三、環境教育開始起步
第八節 環境國際交流與合作
一、啟動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多項合作
二、加入國際保護環境公約
三、廣泛開展雙邊合作
……
業務篇
親歷篇
附錄
編寫后記
改革開放中的中國環境保護事業30年 節選
《改革開放中的中國環境保護事業30年》內容簡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是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賦予環境保護工作的時代重任,是新時期環境保護事業的靈魂所在。對環保部門而言,*根本的要求就是圍繞什么是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這個主題,高擎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旗,積極作生態文明建設的倡導者、引領者和踐行者,在更高層面上、更大范圍內審視和解決我國突出的環境問題,積極探索中國環境保護的新道路。立足當前,做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條件下的環保工作。深入研究金融危機對環境保護的新挑戰,全面落實擴大內需戰略對環保工作的新要求,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和綠色產業,毫不松懈地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充分發揮環評制度的宏觀調控作用,切實解決城鎮環境問題,加強農村環境保護,不斷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大力研發和推廣高效綠色適用技術,提倡和引導綠色消費。
改革開放中的中國環境保護事業30年 相關資料
插圖:面對全球普遍出現的環境問題,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會議發表的《人類環境宣言》提出“只有一個地球”,“為了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而保護和改善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各國政府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和后代而努力”。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我國政府派出環境代表團出席了會議。周恩來總理在聽取參加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代表團的匯報之后指示說,對環境問題再也不能放任不管了,應當把它提到國家的議事日程上來。國務院決定召開一次全國性的環境保護會議,設立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專門負責這方面的事務。以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作為標志,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在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的推動下,拉開了序幕。一、國家環境保護事業創始1973年8月5日至20日,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在北京召開,標志著我國環境保護這項造福子孫后代的千秋偉業的奠基。會議比較全面地審視了中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情況,指出了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會議認為,保護和改善環境極為重要,要廣泛宣傳,引起全黨、全國人民的重視,要把這項工作作為一件大事抓緊抓好。同時提出,環境問題“現在就抓,為時不晚”。會議審議通過了我國“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32字環境保護工作方針;擬定了國家第一個環境保護文件——《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試行草案)》,并隨后由國務院發布實施,環境保護工作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會議后,國務院在批轉國家計委《關于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情況的報告的通知》中明確指出,保護和改善環境,是關系到保護人民健康和為子孫后代造福的大事,關系到鞏固工農聯盟和多快好省地發展工農業生產的大事。要把這項工作提到路線的高度,認真對待。《通知》要求各級革命委員會必須把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這項工作認真抓起來。要做好環境保護的規劃工作,使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生產和生活、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同時并進,協調發展。新建工業、科研等項目、必須把“三廢”治理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否則,不準建設。對現有城市、河流、港口、工礦企業、事業等單位的污染,要迅速作出治理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