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基于轉型期價值觀轉變的中國建筑創作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110087
- 條形碼:9787112110087 ; 978-7-112-11008-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轉型期價值觀轉變的中國建筑創作研究 本書特色
《基于轉型期價值觀轉變的中國建筑創作研究》是博士論叢之一。
基于轉型期價值觀轉變的中國建筑創作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價值觀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和線索,建立了建筑研究和社會研究的內在聯系,通過價值觀相關理論研究的引入,在歷史考察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價值觀與建筑的研究框架,并在這個框架上從宏觀轉型社會和微觀多元主體兩個層面分別對轉型期的價值觀轉變與中國建筑創作實踐的現狀展開研究,從而對當前所面臨的困境及根源有了較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從社會領域-建筑領域-建筑師、制度-價值觀-實踐方法等多方面提出了系統的應對體系和實踐策略。本研究具有拓展建筑學研究視野的理論意義、深層剖析建筑創作實踐現狀的現實意義和對未來創作實踐的指導意義。
基于轉型期價值觀轉變的中國建筑創作研究 目錄
1.1 背景
1.2 文獻綜述
1.3 課題的提出與研究對象的界定
1.3.1 課題的提出
1.3.2 相關概念的闡釋
1.3.3 研究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1.3.4 研究對象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本書框架
第二章 價值觀與建筑
2.1 價值觀的相關研究
2.1.1 價值觀研究的核心
2.1.2 個體價值觀的形成機制及其制約因素
2.1.3 個體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的關系
2.1.4 價值觀的特征
2.1.5 社會價值觀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2.2 建立價值觀與建筑的深層聯系
2.2.1 實證分析價值觀與建筑的關系
2.2.2 理論分析價值觀與建筑的關系
2.2.3 在兩個層面上建立價值觀與建筑的關系
2.3 建立研究框架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轉型期的社會價值觀轉變及對建筑的影響分析
3.1 當前中國社會轉型的概況
3.1.1 中國社會轉型的界定與特點
3.1.2 中國社會轉型的動因
3.2 經濟領域的價值觀轉變及對建筑的影響
3.2.1 經濟轉型與發展現狀
3.2.2 經濟轉型引發的價值觀轉變及對建筑發展的影響
3.3 政治領域的價值觀轉變及對建筑的影響
3.3.1 政治轉型與發展現狀
3.3.2 政治轉型引發的價值觀轉變及對建筑發展的影響
3.4 文化領域的價值觀轉變及對建筑的影響
3.4.1 文化轉型與發展現狀
3.4.2 文化轉型引發的價值觀轉變及對建筑發展的影響
3.5 案例分析:國家大劇院、cctv新臺址和國家體育場
3.5.1 國家大劇院、cctv新臺址、國家體育場的比較
3.5.2 國家大劇院實施方案的分析
3.5.3 cctv新臺址實施方案的分析
3.5.4 國家體育場實施方案的分析
3.6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建筑主體的多元建筑價值觀與建筑創作環境分析
4.1 建筑作為價值客體的分析
4.1.1 縱向和橫向兩種建筑價值分類法的比較
4.1.2 從建筑的固有屬性建立建筑價值分析的客體維度
4.2 建立建筑的價值主體分析模式
4.2.1 傳統的建筑主體分析模式及其弊端
4.2.2 建立以建筑師為中心、多元制衡的主體分析模式
4.3 建筑各相關主體的建筑價值觀分析
4.3.1 政府(行政主管部門)的建筑價值觀分析
4.3.2 開發商(商業資本所有者)的建筑價值觀分析
4.3.3 社會公眾(公民社會)的建筑價值觀分析
4.4 建筑師創作觀與中國建筑師創作環境的綜合分析
4.4.1 建筑師創作觀的構成與分析
4.4.2 內部機制:設計單位的企業化轉型及與國外設計機構的比較
4.4.3 外部環境:建筑設計市場環境的分析
4.4.4 創作環境影響建筑師的創作價值觀
4.5 案例分析:上海新天地——政府與開發商主導模式下的創作分析
4.5.1 項目概況
4.5.2 各相關主體的價值分析
4.6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中國建筑創作實踐的應對與調適思考
5.1 建立社會與建筑、制度與價值觀的應對架構
5.2 社會領域的應對與調適(對應宏觀社會分析)
5.2.1 在制度層面上促成各社會領域發展的均衡和整合關系
5.2.2 在價值觀層面上強化對社會價值觀的弓l導和建構
5.3 建筑領域的應對與調適(對應微觀主體分析)
5.3.1 從社會環境到設計體制全面調適和完善建筑的制度體系
5.3.2 在建筑實踐、評論、理論、教育中強化建筑價值觀的引導
5.4 中國建筑師的應對與調適
5.4.1 建筑師的角色、責任與立場思考
5.4.2 建筑師需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修養
5.4.3 當前環境下中國建筑師需要形成多層級的應對策略
5.5 本章小結
結論
附錄
附表1:國家大劇院實施方案各方意見對照表
附表2:cctv新臺址實施方案各方意見對照表
附表3:國家體育場實施方案各方意見對照表
參考文獻
后記
基于轉型期價值觀轉變的中國建筑創作研究 節選
《基于轉型期價值觀轉變的中國建筑創作研究》以價值觀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和線索,建立了建筑研究和社會研究的內在聯系,通過價值觀相關理論研究的引入,在歷史考察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價值觀與建筑的研究框架,并在這個框架上從宏觀轉型社會和微觀多元主體兩個層面分別對轉型期的價值觀轉變與中國建筑創作實踐的現狀展開研究,從而對當前所面臨的困境及根源有了較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從社會領域-建筑領域-建筑師、制度-價值觀-實踐方法等多方面提出了系統的應對體系和實踐策略。本研究具有拓展建筑學研究視野的理論意義、深層剖析建筑創作實踐現狀的現實意義和對未來創作實踐的指導意義。
基于轉型期價值觀轉變的中國建筑創作研究 相關資料
插圖:最后,假如雙方的分歧無法調和,建筑師可以選擇拒絕,同時也應該有拒絕的勇氣。市場本來就是一個買方和賣方雙向選擇的過程,主體的獨立性是市場的前提。而拒絕也不完全是消極的做法,拒絕從某種程度上講維護了專業領域的自律性,對形成良好的執業環境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就如在1980年代的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政府有關部門鑒于貝聿銘在國際建筑界的聲望和地位,邀請貝聿銘設計10幢現代化飯店,包括在紫禁城附近建一幢龐大的高層建筑。但貝聿銘婉言拒絕了。“我不能這么做。我的良心不允許我這么做。如果你從紫禁城的墻往上望去,你看到的是屋頂金色的琉璃瓦,再向上望就是天空,中間一覽無余。那就是使紫禁城別具一格的環境。假如你破壞了那種獨樹一幟、自成一體的感覺,你就摧毀了這件藝術品。我無法想像如果有一幢高層建筑像希爾頓飯店俯瞰白金漢宮那樣居高臨下俯視紫禁城那會是什么樣子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