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農村經營變革調查-(上.下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7672388
- 條形碼:9787807672388 ; 978-7-80767-23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農村經營變革調查-(上.下卷) 本書特色
《中國農村經營變革調查》一書是對新中國成立60年來農村變革經驗的總結,重點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的農村調查,記述從農民創造大包干的家庭承包制到農村經濟轉向市場體制、中間組織發育、政府支持與保護的歷程,展示以人為本、勞有所得、還權于民的變革實質,分析改革發生的背景和成功的原因,說明農村改革仍在中途和從城鄉兩方面解決問題的路徑,不僅有資料價值,也對觀察和解決當前問題有現實意義。
中國農村經營變革調查-(上.下卷) 內容簡介
新中國成立以來60年,有三件大事深刻影響農村。
一是新中國成立初,繼續在新解放區推進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結束了千年封建地主制度,迎來農村發展的**個黃金時期。
二是出于防止土地私有基礎上的兩極分化和適應工業化的考慮,推進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土地集體所有制。但在土地私有變為集體所有的過程中,土地的生產經營也由一家一戶經營變為共同耕種、農民集體生產勞動,加之計劃經濟體制,使瞎指揮、大鍋飯、平均主義,又傷害和束縛了農民。
三是農村實行大包干家庭承包制成為中國改革的**聲春雷,打破了人民公社制度和計劃經濟體制的堅冰。大包干家庭承包制使農民重新在土地集體所有的條件下獲得了土地自主經營、收益的基本權利,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體制的基礎,迎來農村發展變革的新時期。有人說這是8億農民繼土地改革之后的第二次解放,是中國變革的**推動力,或稱第二次農村包圍城市。
本書有關實行家庭承包制的調查報告,來自改革初我參加大包干發源地安徽省滁縣地區6年改革的實踐。爾后的材料,是在安徽省政府、中央農研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期間形成的。這些圍繞農村經營變革的斷斷續續以事實為依據的調查研究材料,因改革的連續性連接起來,記述農村改革在什么背景下發生(即改革前的農村問題),解決了什么問題,由此初步形成的體制框架,體制變革的實質和推動力,正在和需要繼續解決的問題。在此,謹結合全書內容對農村社會變遷談幾點感受。
中國農村經營變革調查-(上.下卷) 目錄
序二
序三
前言講農民權責利的經濟社會變革
題記農戶大包干、市場、中間組織和政府_
農戶經營、農業大包干篇
1949~1978年農村制度變革與經營體制問題
萬里和安徽農村改革
一、深入了解農民生活要求,把邊緣化的農民奉為主體
二、突破“左”的禁錮,圍繞農民積極性,放寬農村政策
三、突破“三級所有,隊為基礎”,實行聯產計酬、“雙包到組”
四、尊重農民的創造和選擇,使包產(干)到戶由不合法到合法
五、堅持民主、科學和改革精神
以民為本,尊重農民的選擇
——讀《為農業大包干報戶口的人——王郁昭》
一、改革前農村、農業、農民的情況和問題
二、為農業大包干報“戶口”的過程
三、發揚農業大包干務實、民本、創新的改革精神
解決干部干好干壞都一樣的問題
——來安縣廣大公社對干部實行獎懲制度的調查
運用經濟辦法管理農村經濟
——嘉山縣橫山公社經營管理的調查
這里條件不差,農民為什么那樣窮
——鳳陽縣梨園公社調查記錄
從責任制談責任田
——滁縣地區部分縣、社、隊生產責任制情況的調查評述
農民的第二次解放
——來安、鳳陽縣委兩同志談包產到戶、包干到戶
關于老觀陳大隊核算問題的調查
搞大包干,不搞交產到隊統一分配
——滁縣地區1980年農業責任制情況報告
一、大包干實現大增產和“三增加”
二、關鍵是調動千家萬戶農民的積極性
三、大包干與經營管理上的突破
農村生產關系和經營管理制度上的變革
——論聯產責任制與農業集體所有制生產關系
一、對集體經濟認識的問題和制度缺陷
二、農村生產關系和經營管理制度的揚棄
三、穩定聯產責任制是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適應生產發展需要自愿組織經濟協作
——橋頭公社包干到戶后逐步發展多種聯合的調查
包干到戶促進了農業機械發展
——嘉山縣太平公社的調查
科學種田的春天到來了
——天長縣鄭集公社農民科學種田協會的調查
路子越走越寬廣
——石壩公社采取多種辦法普及農業科學技術
發揮政策威力,普及農業科技,發展多種經營
農業包干到戶后的新趨向
——滁縣地區出現新的專業分工、協作和聯合的調查
農村政策還有很大潛力
——陳庭元同志談農業形勢和農村政策
承包荒山荒水,發展林果養殖
創辦家庭式企業,支持專業戶擴大經營規模
論農村改革的歷史作用
——兼談對城市改革的推動
……
下冊
中國農村經營變革調查-(上.下卷) 作者簡介
崔傳義 1944年12月生,山東成武縣張石店村人。上海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畢業。 曾在安徽省滁縣地區工作11年,在那里參加了實行農業“大包干”的農村改革。此后調入安徽省政府辦公廳。1987年到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工作。1990年轉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崔傳義一直致力于研究三農工作。現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研究員,中國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作者對農業經營制度、批發市場、農村技術革命、農業保護與服務、農村勞動力轉移等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多次獲得中國發展研究獎、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著有《中國農民流動觀察》,合著《中國縣市改改革縱橫》、《中國農業服務模式》、《農民就業與中國現代化》、《走出二元結構:農民工、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